水貨重臨 上水貨舖上水店遭加租兩成結業
(獨媒報導)銷售本地產品的「上水貨舖 BeWater Mart」,今日在Facebook發帖,指通關後水貨客回歸上水,位於俗稱「水貨街」新康街6號的上水店被加租,將營業至4月30日結束。創辦人羅庭輝向《獨媒》表示,上水店被加租兩成,只能無奈結業。他們將推出一黑一白「再見上水」Tee,收益會用作遣散上水店員工及支付香港供應商貨錢。
上水貨舖Facebook
本港與內地全面通關後,水貨客亦重臨上水。《明報》上月報導,新康街有多間藥妝店重開,街頭亦再現行李箱人潮。《香港01》亦有報導,目擊有人來回購物,再在上水站外拆箱分貨。政務司副司長卓永興2月亦曾在Facebook發帖,指當局會加大力度打擊水貨阻街情況。
隨水貨客重臨上水,上水舖租向上。「上水貨舖」今日宣布將於4月30日結束上水新康街店。帖文中稱一月通關時已預視情況,故設計一黑一白「再見上水」Tee,指悲觀看是「上水再見」,樂觀則是「再見上水」。
上水貨舖Facebook圖片
創辦人羅庭輝向《獨媒》表示,新康街在疫情前租金高企,月租約為8至10多萬,封關後大減至僅約三分一。隨著通關,租金再次向上,「上水貨舖」上水店被加租兩成,他們無法承擔,只能結束上水店。
帖文中提到,「上水貨舖」股東團隊由開業至今投入逾500萬應對虧蝕及發展,即便在「疫政」、嚴峻的政治環境及移民潮下仍希望「頂住」,建立由生產同銷售皆為本地的產業鏈。帖文指當初「光復上水」,是希望趕走水貨客,令上水有不一樣的經濟發展,惟最後市場力量仍是選擇是水貨而非香港製造為唯一出路。
羅庭輝(資料圖片)
羅庭輝向《獨媒》表示,「上水貨舖」在疫情期間曾連月虧蝕十多萬,惟不希望「全線結業」令人感覺「香港製造收皮」,最終依靠新推出的爆谷產品度過難關。他指「上水貨舖 」經營仍然困難,在移民潮下失去客群,留下的港人或失去對本地的期望、或保留購買力作未來籌劃及轉作外地消費。
「上水貨舖」會維持大圍店及近日新設的西營盤店,羅庭輝提到西營盤店亦為一個「悲慘故事」,店面原為以售賣及使用本地生產食材餐廳 Locofama 所擁有,惟在疫下同樣經營困難,故收縮經營範圍,將其中一個店面以低價租予「上水貨舖」,冀能帶旺店面所在的福壽里,互相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