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黄瓜不加蒜

我对自己的阶级定位来源于我的父母,他们是实实在在的底层,这辈子都是靠外出打工挣营生,年轻时过得非常辛苦,到快退休的年纪才攒下点单薄的家底。他们从小对我的教育与期望就是好好读书,长大以后才可以有更好的生活。来自社会的有意无意的暗示也是这样:努力吧!大学毕业后你就可以过上非常体面的生活。

这样的想法或许零几年的时候是可以实现的,一几年的前半截好像也勉强,但越往后现实与预想的背离越大。知道我自己上大学之后才突然明白,原来就算我读了大学,留在经济更发达的地方生活(如果能够成功留下来的话),也不过只能拿保证基本生活的工资,苦哈哈地给别人996,还攒不下几个钱。我既不能在生活的地方买得起房子,甚至都不能为自己挣得一种舒适点的生活。这不就是我妈妈年轻时在厂里上班的那种生活吗?


薪下骸

如果以我个人目前的情况(或者一个月以前的情况,现在已经和领导有了很深的裂痕,说不定以后给我使绊子,当然这也是我希望的)来讲的话,我是一个妥妥的特权人、既得利益者,我厌恶憎恨这个身份,因此我也进行过一次比较激烈的、正面的和我内心所认为的对立群体的对抗。

我从小的生活条件较好,父亲在一家公司是技术上的一把手,是否占有股份我尚且不知。虽然家庭问题比较严重,但是我在物质上的供应是比较充足的。我初中读的是当地(新一线城市)很好的私立学校,加上我个人还算是比较适合读书,高中读的是当地最好的高中之一,大学也顺理成章地考上了一个很好的985院校(当然还得被更好的985鄙视为末流)。

我大学所在的班级是一个新设立没几年的班级,说是专门为我们这个专业培养未来人才。我们在学校里享受了各种特权——有专门小班不需要和其他学生抢专业课、有分配的优青/杰青本科导师、各种竞赛有丰富的资源、评比评优名额有倾斜等等——所有这一切的原因不过是我们的高考分和其他同年级的同学比起来更高而已。(事实上我个人有的想法在这种公开平台不愿意说,只能说我及其不喜欢现在社会面上在高考/考研的那一瞬间去评价一个人的做法)

如果你要问我既然我那么讨厌这样的特权阶级,为什么当时志愿要报这里,那我也只能比较羞愧地回答,在我高中毕业那段时间,我还是比较天真烂漫且对事情理想化看待的。不过我也要为我自己辩解一下:我在初高中里面憋了六年,确实很难对现实有什么客观正确的认识,人总是发展的嘛。

说回来,我的观察是片面的,因为我本身处在象牙塔里面,我从小到大都是别人渴望的生活——至少教育条件可以这么说——说实话,我在上层,能够看到的“寒门出贵子”的例子一定是比大部分人多的,因为客观来讲我身边都是“贵子”,只需要在里面找到“寒门”出身的人就行,当然这也是少部分的人。但是我能看见的是顶层的“顺我者昌,逆我者亡”和更加极端的社会顶端的阶级固化。例如和我同寝室同班级的老乡,一个是本市最好的高中之一毕业的(A),一个初高中六年都在本市很好的另外一所私立学校就读(B),同时还是竞赛生,加上我,一共三个人(我们班当年所有我省的名额),三个人可以说在我们学院是“贵子中的贵子”(高考最高分),但没有一个出自寒门,这难道不是最好的阶级固化的代表吗?A的家庭很好,冬天送来的羽绒服动则两三千,B更是直言高中物理竞赛就是比钱。同时我能看见我的老师对上级的阿谀奉承,在我与老师一起参与各种活动、竞赛的过程中我逐渐从一开始的积极主动变成了现在的撇清关系。我也直面过领导的“威压”,和大家争取到了22年底我们能够和其他当地大学一样提前放假推迟线下考试的权益。这些事情的过程中,我一次次有这些人""非蠢既坏""的感慨,每一次经历都逼迫我更加渴望脱离这个群体,更加认定了他们没有办法争取,更加确定我的尝试是在凿开三尺冻土,逼迫我放弃改进的幻想。

暂且不说我们学校其他人,我也只把讨论范围缩小在我们校内,不去讨论那些没有接受良好教育的人。我对我们班级这种特权是深恶痛绝的,有很多能力比我们好的人在同样的事情上得不到我们的机会;我们需要什么可以告诉领导,但是牺牲的很有可能是其他大部分同学的利益。老师和领导会用道德绑架你,或者用地位逼迫你和他们绑在一条船上。这些事情导致我现在对读研等等都不再有一点点向往了,如果今后都与这些人共事,我认为我的身心都会受到折磨,我也不相信我如果与他们同流能够逃过量变产生质变的恶果。如果能在学校找到一方净土目前对我来讲当然很好,但我现在接受或者说希望能够干一些”低级工作“,我接受摆摊等等,接受各种各样的劳动来维持我的今后生活,我不觉得我的知识和脑力浪费了,就像寒春当年来到我就读的地方一样。我只是不希望活成我讨厌的人,我只是希望我和我身边最近的人都是正直的,和我有同样的最高理想的人,能够在维持生活之余向自己希望的未来社会前进。

大有批评我的人,说我不懂事,自毁前途。如果我的前途就是在某些单位里和领导周旋,提升自己的地位,拥有更多的金钱,那不要也罢。我就是那个希望往下降低阶级的傻子,就让我自己去撞南墙吧。希望以后某一天你们能看见我后悔,哈哈,那样你们最开心。

前面也说了,我不奢望一些所谓的”改变“能够带来什么。我更愿意思考的事情是我和我身边的同学在这样的环境下怎样有充分的交流,怎么找到和我志同道合的人,这是我目前花最多时间思考也是最迷茫的问题。


some one

没有看过《隐入尘烟》,因为觉得太苦,更因为总是隐隐担心会跌到或者正处于那样的情况中。我自认为是底层人,但底层与底层自认为间也差异巨大。农村人,旧房无车,父母都打流水线一类的工。工资加起来可能有七千到八千多不等。日常基本没有额外开销,连抽烟下馆子都不会。养育两个孩子都上花钱不多的公立,本来也可以过得去,但是偏偏一位亲人生病,顿时负债。医疗保险报销的条件苛刻,比例低,而生的病又需要长期的术后护理与药,这样一来就更艰难。小的时候就知道,有的钱是很容易挣的,但轮不到我们。生活在这样的家庭中,考上一个普通一本便已是值得让周围人骄傲的事。可是报考的时候对专业却一无所知,从来没有接触过,怎么会了解?选择了稍微熟悉的文科,但大文出来后的工作却受限。也不敢尝试其他的选择,没有试错的机会。越贫穷,机会越少,越难以改变自己的阶层和处境。对我来说,一层层的阶层很分明,教育给了我一个上升的机会,但我恰好在能这样做的阶层与环境中。

中国目前改变这样分明阶层壁垒的措施是有的,但就亲身经历成效很难讲——我的家庭并未从中受益多少,因病造成的贫穷仍像山一样压在头上。而日常听到的那些专家建议,让我觉得他们根本想象不到还有我这样的家庭——寄宿学校放长假时亲戚会问“来我家睡吧”,因为家里就两间卧室,小时与周末可以挤一挤,长大了要怎么办?而我还见过更艰难的家庭。

火鸡面

作为小资产阶级左翼的一分子,与其谈什么面对“阶级固化”时的“无力感”,不妨列举一下中国的过去、现在和将来,从我能想到的角度,尽可能的去谈。

在政治方面,无产阶级专政被抛弃,取而代之的是“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逻辑,一分钱等于一分话语权。但这个等式,也不得不抹上一些“中国特色”,于是一分权+一分钱=一分话语权。

在经济方面,失去了无产阶级专政的保护,计划经济也就荡然无存了。在农村,走资派们极力抹黑人民公社的集体经济,取而代之的是歌颂“包产到户”所带来的“积极性”神话。如今这个神话也破碎了,小农经济终究是失败的,他们又一次的选择了集体经济。但不同于以往,如今的集体经济是农场主式的,曾经的主人沦为了雇佣农工。在城市,“两参一改三结合”、“政治挂帅”的“鞍钢宪法”被认为是不合理的,取而代之的是“一长制”和“利润挂帅”、“奖金挂帅”,工人从主人翁变成了雇佣奴隶。到了90年代又经历了大下岗。难道这就是当年的干部,因为参加了一线劳动,所以通过这种方式来进行的报复吗?恐怕也不是。无数国营大厂在90年代被贱卖,财富迅速集中到少部分特权阶层手中。80年代如雨后春笋般生长的民营小厂,也成为了被收割的对象。“走出去”战略代表着官僚垄断资本进行资本输出的决心,也正因国内市场“相对饱和”,所以要“走出去”。“一带一路”、“亚投行”、“援非计划”等,正是资本输出的具体实践,也是市场经济的必然逻辑,更是无需多言的真情流露。

在军事方面,人民解放军从一支保卫社会主义祖国的、反对帝国争霸的正义之师,变成了一支能将枪口对准人民的军队。特权官僚让人民军队经商,并让他们在89年的时候蒙上耻辱。如今,这支枪口不仅对内,还保护着向全球输出的资本。海外的军事基地,正是持剑经商的完美体现。

在文艺方面也体现着“走出去”的“自信”。就在文学家们控诉着文革的黑暗和残酷时,民族叙事悄无声息的代替了阶级叙事。近年来随着中国的崛起,主旋律商业片层出不穷。《战狼》、《长津湖》之流正是对美国式英雄人物的牙牙学语,是一种拙劣的模仿。

以上几点无一不影响着整个社会。阶级矛盾的加剧导致了最近社会的动荡。由于经济下行,各地自发的经济斗争频发,最令人印象深刻的莫过于郑州富士康的英勇的工人们了。恶性事件的频率越来越高了,广州的特大交通案,带走了数条鲜活的生命。性别矛盾也越发凸显,从“妇女能顶半边天”,到“让女人回家”,看到这样的大倒退,再看如今的天价彩礼,令人可叹。人们扎堆的去考研考公,正是大多数人还没对上升通道失望的表现之一。

民族叙事让社会的意识形态也完成了蜕变。“世界人民大团结万岁”成为了一个被架空的神圣符号,地域歧视,种族歧视喧嚣尘上。对待日本,叫嚣着要民族复仇,但是对待德国却反而是崇拜,在车上贴着纳粹标识招摇过市,认为希特勒只是不得志的英雄人物。曾经的被压迫者不再想着消除压迫、消灭剥削,而是想成为新的压迫者。

学校作为劳动者的培养地、意识形态再生产的场所,教育也是“换了人间”。“教育与劳动生产相结合”被批成“办技校”,于是学生和劳动人民脱离了。在学校中,在家庭里,孩子受着“学不好以后就去搬砖”的耳濡目染,看不起劳动,于是拼了命的学习想要日后当人上人。进入大学后,不少人便在享乐和麻木中沉沦,抑或是继续想往上升,不惜成为那些反动学术权威的学术奴隶。

医疗方面,想必每个人都有了深刻的“沉浸式体验”。突然的放开意味着核酸经济的结束,到了药商牟取暴利的时候了。在缺医少药的年代,“赤脚医生”解决了人民群众对于健康的燃眉之急。“医疗改革”四十载,当我们听到“每个人都是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这句话时,就可以确定,有中国特色的市场经济下的医疗体系是失败的。

以上,就是我能想到的有关中国的过去、现在和将来。总结一下,官僚垄断资产阶级开动整个国家机器,以官僚垄断资本和市场经济作为工具,剥夺了原本属于亿万中国人的财富,让他们沦为雇佣奴隶,除了劳动力一无所有。官僚垄断资产阶级通过意识形态、文艺和教育,在巩固私有制观念的同时,又培养着能够产生私有制观念的新的劳动预备队——学生。市场经济的一大特点就是分工,每一种工作都可以进行细分。无论多小的岗位都会需要人,即使能用机器代替,但毕竟机器是不会产生剩余价值的,所以一定要有人的存在。资本主义的社会化大生产无时不刻地强化分工,最终造成城乡对立、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对立、工业和农业的对立。于是不从事物质生产的人成为了剥削阶级,他们掌握着国家机器,统领着所有劳动者。

但始终不要忘记“中国特色”,中国如今的资本主义是从社会主义蜕变而来的,和欧美不一样,就好比娘胎不同。社会主义的集中程度和资本主义的各自为政完全无法相提并论,尽管中国这40多年来也出卖了无数的利益,但是集中程度仍然远超欧美。这样的集中,可以想象在未来必然会导致比欧美更加严重的“阶层固化”。中国前30年的社会主义建设,加上40多年的官僚垄断资本主义建设,已经到了能够站在世界之巅的地步了。

近3年来,全球资本主义出现重大危机,全球的资产阶级都在加紧收缩,“阶层固化”也当然越来越加深了。所谓“上升通道”关闭了不少,小资产阶级右翼看着仅剩的“上升通道”,挤破头皮也要往上升,期待着主子给他的施舍,有的干脆移民海外,追随资产阶级的自由民主去了。小资产阶级中间派则仍然“踟蹰不前,进退两难”,因为他们有着不少的瓶瓶罐罐。小资产阶级左翼知道自己上升无望,但生活还不窘迫,情感上更倾向于无产阶级。

那么中国的无产阶级呢?他们用实际行动告诉了我们:你们的“困惑”、“迷茫”、“无处可逃”、“怯懦”、“挣扎”、“恐惧”、“无力感”正是来自于小资产阶级所特有的软弱和妥协。全国各地的自发经济斗争已经如雨后春笋般生长了,以英勇的郑州富士康工人为代表的无产阶级,已经用实际行动告诉我们:要么斗争,要么灭亡!而我们的声音如果还是像以往那样唯唯诺诺,那么就只能对今后风起云涌的斗争起到负面作用,毒害着工人们的斗争精神。中国的无产阶级会在一次次的斗争中,从自在的阶级变成自为的阶级。即使作为小资产阶级的我们,不能加入到斗争的第一线,也请能发声的发声,能做事的做事,摆脱软弱和妥协,而不是“为赋新词强说愁”,无时不刻地表达自己的“无力感”。


月光先生

国内目前的阶级固化已经到了不可调和的程度,难以有改变,而且会不断加剧。之前那个在国有企业上班的小伙子在微信朋友圈晒工资,嘲笑名牌大学毕业没背景的同学。这背后的问题远比我们想象深很多,而且积重难返,如果当年八旗子弟所享受的特殊待遇一样。

而2022年公考人数又一次刷新记录,尤其说明当前的资源分配越来越向体制内靠拢,而中下层不得不得进入你死我活的内卷。

连躺平的可能也越来越小。直接原因,外交、政策、疫情、外企离开等等。

至少我对国内未来的发展是非常悲观的。


Sophia

高中的时候我一直抱有可以跨越阶级的想法,但上了大学才意识到,阶级已经固化。曾和朋友深入讨论了这个问题,甚至将中美比较。有篇文章详细分析了中美阶级固化的问题。八九十年代,可以通过高考一跃入龙门,再加上自身的勤奋的确可以实现阶级跨越。但自2010后,网络电子化发展迅猛,并不是说站在风口上就能飞起来,就算高考去了211、985甚至清北,但许多产业已经定型,蛋糕早就被分完,小镇做题家没有人脉没有资源,什么都得不到,就算勤勤恳恳工作二十年,在一线城市买套房的钱都攒不下来。

现在的趋势是富的越富,穷的越穷。老百姓活三代人还是老百姓,阶级之间的界限已经不是普通人能跨越的了。如同美国,能读藤校的孩子不会是普通人,从尚未出生的那刻起就已经拥有了优越的身份。

能做什么改变,我也不知道。毕竟,看不到希望。


­文末有话说:
首先祝好青年们除夕快乐啦~

临近春节,失联的朋友还没有全部回来,新朋友失联的消息仍在不断传出,希望大家可以保持关注。

另一边,网信办发布了文件,要求严禁以回乡见闻等形式渲染负面或传播“不实信息”。疫情后第一次全面放开的春节,没了封控、没了核酸、没了非必要不出门,我们看到的会是怎样的景象?我们会在春节期间或者之后,出一期关于回乡见闻的专题,无论是农村还是城市,境内或是境外,都欢迎好青年们记录下自己的所见所闻。

那我们新的一年见。

依旧谢谢你的关注、支持,与声音,期待我们继续同行。
这里是好青年茶话会,我们会每周定期向大家发起一场讨论,并最终呈现给大家。如果你希望加入这场讨论,可以通过以下链接订阅我们的邮件:

https://www.eSurveysPro.com/Survey.aspx?id=d1adce36-5715-4007-adf5-abec5da35c8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