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習慣
筆電上面目前使用繁體字輸入,fcitx-rime 輸入法,如 Medium 和 Twitter 非特殊也都用用繁體
智慧型手機,使用簡體字,因爲一者不把最重要的資訊存放在裡面,二者使用國內的微信等軟體

選擇繁體字的原因
- 簡體字的網路審查過重,無法正常地表述。爲應對平臺的審查,往往每個人先自我審查。例如「政府」這個詞,都用漢語拼音“ZhengFu”的首字母“ZF”替代。我呢,曾爲了在平臺把文章發佈,變通地使用着婉轉的詞彙替代,結果隔日自己都看不懂這是要表達什麼了
- 簡化漢字的書寫不是壞事,但是,這種過度壓制的輿論環境像是殘化了簡體字。久而久之,讓我把簡體字與“閹割”之間畫上了等號
- 因爲香港台灣和日本,他們也在使用着呀,雖然日本有些日式精簡的漢字
- 閱讀,尤其是非中文的書籍,簡體字版本的話,我不能確定是否被故意刪減
- 因爲是打字而不是手寫,所以繁體不再“繁”

[NHK][纪录片]探寻巨龙中国的真面目~

感受
繁體字的文章,除非是偏僻字,不然無需像初始時候那樣查字典了
這個感受對我來講很奇妙,就如同突然有一天,看粵語版的香港電影,不用字幕也能聽懂七七八八
順便呢,因爲使用繁體字,多多少少也想着用台灣或是香港的表達習慣。也因此咧,品嚐到簡體字以外的文化。比如,簡體字沒有出現過的,香港的 DQ 和台灣的凍蒜
有時候,也像是一種反思。像是同一個網路詞語,爲何簡體繁體翻譯的不同,差別是在哪,原意是什麼,我更傾向於哪一個。如,“Default”是「默認」還是「預設」,“cache”是「快取」還是「緩存」。我喜歡香港翻譯的英國首相名,喜歡台灣把“bully”翻譯成「霸凌」

[NHK][纪录片]香港200万人游行的冲击 ~“中国化”蔓延掀风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