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我哭到整個人無法抑制的在座位上發抖的時候,隔壁的姊姊輕輕拍了我的手,然後給我一個大大的、用力的擁抱。等我鬆開手後才發現,原來他的臉上也掛著兩行淚。

《少年》也就是一部這樣的電影,即使是萍水相逢,也願意為此奮不顧身。隨著電影的推進,成千上萬的問題在我的腦袋裡嗡嗡作響「他知不知道全部人都在找他?」、「他怎麼可以這麼自私的只顧自己?」、「都已經那麼多人犧牲了,為什麼還執迷不悟?」我幾乎是按捺不住的感到煩躁。

直到電影的最後一幕才幡然醒悟,當一隻又一隻手緊緊的、近似執拗的拉住了原本即將墜落離隊、在風雨中飄搖的五指,少年們拯救的並不單單是一條命,更是「齊上齊落」的堅持、是「我要攬炒」的決心、是「縱使徒勞無功,決不無疾而終」的信念。

或許是我還不夠勇敢,沒辦法為了一條命如此義無反顧;或許是我還不夠坦蕩,沒辦法冒著生命危險在現實生活和信念間果斷的選擇後者;或許是我還不夠堅強,沒辦法在一次又一次的打擊之下依然堅守、依然熱愛、依然不放棄希望。

在電影中攬炒君望著陰暗、下著雨的天空發問:「是不是人大了都會變?如果是這樣,我不想長大。」在很多人眼裡一定難以理解吧,但正是這份良善、正直而單純的力量讓我想起了三年前開始關注反送中運動的自己。當時的我,急著想做些什麼,當學校老師的口中只有會考、當黑板上倒數的數字越來越小、當講桌上的複習卷被堆高,我多希望大家可以打開電視看看新聞。這些血和傷、淚和痛都是如此真切,於是我在臉書上發了一篇文。我永遠不會忘記那時候同學在下面的留言:「其實,我想會關心的,依然關心,不會關心的,終究不會關心!」、「或許不需要特別去說,想關注的自然會關注、跟風的還是跟風,不會因為這篇文而去特別關注。」沒有文字可以準確地描述出我當下腫脹的悲憤和恥辱感,我在能力所及範圍做的最大努力被說得一文不值。

然時至今日,我還是在這裡、在學測倒數的日子裡,持續寫著。因為我想抵制絕望;因為我想相信這些行動本身的意義;因為香港的反抗運動一定會再起,沒有誰可以永遠壓制良知。就如同片中的少年一般,即使我們深陷絕望,也決不願坐以待斃。

「May You Stay Forever Young」沒有天理的黑暗中,我們並肩前行、緊握每一雙手,一步一步的邁向光明。

#少年》4/8危城救命

少年 台灣電影專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