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多後,終於再有第一身的經歷,延續這個不定時的系列。

當日以廣州行渡過 2019 年的最後一個星期六,隨後因為眾所周知的原因,香港人要離開這個 territory,面對的制肘和限制多如繁星。雖然對廣州未至於「牽腸掛肚」,但對於這個城市,始終有著複雜的情感,仍然會盼望著重訪的機會。

曾經悲觀地預測過,香港和中國重新「開關」的時候,香港會是退化得跟一般中國城市沒有兩樣,但來到這個日子的時候,香港仍然有守不少「遮醜布」存在著。就算最早期的「開關」安排需要預約和做核酸,累積了不少年假的自己,仍然決定在步進而立(卻仍未能立)之期取假,再來一次這久違了的城市,和延續一下前幾年也有做過的一點「儀式」。當然,現時的安排簡化為只需做健康申報,就相對方便一些。

武肺過後,由紅磡站出前往廣州東的直通車,已成了永不超生的歷史,跨境列車一律改以實行一地兩檢的西九龍站發車。因著成本的問題和對一地兩檢的不以為然,自己仍然選擇使用傳統的廣深(城際)鐵路前往廣州。黨鐵在高鐵復駛的宣傳廣告裡,多番強調現時已改用「電子車票」,直接使用回鄉證就可乘車。這種做法,在武肺之前的廣深鐵路,早已實行,但當時售票機仍會提供一張沒有實質用途的車票,現時卻變成了沒有甚麼收藏價值的購票收據。

身處在深圳站的大堂裡,明顯地覺得廣深鐵路的班次比以前疏了,要二十多分鐘,甚至超過半小時,才開出一趟列車。而在中途停站的時候,也發現需避讓其他不需停站的高鐵列車優先駛過,結果車程拉長至 90 多分鐘,是前所未有的慢。(後來發現,原來深圳北站現時也有不少開往廣州東的列車)

跟隨著「羊角」醒晨的標距柱,步進地鐵站,售票機依然比深圳地鐵來得親民一些。在月台上迎接乘客的,雖然仍然是形象鮮明的黃色「大西」列車,但它們已經過翻新,車廂明亮了,增設了電子顯示屏,列車運行的聲音也不同了。數個站的車程,很是覺得列車沒有了昔日的神韻。

因為想拜會一下 2020 年才開業的 1200book&bed 荔灣湖公園店,所以這天的行程,預留了好些時間在老西關地段。以前寫過數篇講述 1200bookshop 的文章,對這家獨立書店,一直有著特殊的愛好。武肺三年,這家要為一座城市點燃起深夜的燈的書店,曾數次被逼關燈,也有好些門市停止營運了,但這間開在西關古宅裡,結合書店和青年旅舍的空間,卻是逆市下一次新穎的嘗試,跟過去的分店,散發著不同的風格。不過上層的空間,卻只准付費預約了的「住客」使用,我這等單純閒逛打書釘的人,無法進入,實屬一點可惜,而且預約入住需要透過微信,也注定是沒有自己的份兒了。

2016 年初次走訪恩寧路的時候,被連綿不絕的騎樓群深深吸引著,「謀殺」了不少菲林。但就是因為早期的行程走訪過,所以後來卻有意無意地常常忽略這個老西關地段,也發現了其他更有老廣風情的地方(如龍導尾)。近年,恩寧路上出現了老城街區活化項目「永慶坊」,就連豬頭維尼包子清零帝也曾經到訪視察過。以前看過媒體的報導,很初步地覺得永慶坊添加了不少人工和商業的元素,而在親歷其境之後,也引證了自己的觀感。儘管是工作日,永慶坊裡仍是人流如唧,雖然有本地的文化傳承團體入駐營運工作室,甚至連鎖腸粉品牌華輝拉腸,也在這裡開設了博物館,但最受遊人歡迎的,還是型格的文青打卡裡店鋪,似是生意再蓬勃一些的中環街市,連帶恩寧路上也多了不少賣新式茶飲、小食的商店,街道的肌理或多或少遭到改寫。這種的保育活化,成功成仁,還是留待歷史去判斷吧。

但犯賤的是,自己在對永慶坊沒有很多好感的時候,還是在裡面的手信店,入手了一套廣州巴士明信片。以前也曾聽說過,廣州有巴士迷經年描繪各式各樣的巴士畫像,雖然自己沒有打算要寫明信片予甚麼人,但作為收藏品入手一套欣賞,還是值得的。

廣州老城區的特點,是在馬路與馬路之間,有不少只有行人可以進入,名不經傳的社區小巷。一般的遊人很容易會錯過,抱著逛過永慶坊後的一點失落,穿插於周邊的幾個社區,交錯的小巷儼如一個偌大的迷宮,但卻又可以捕捉到不少歷史感十足但又相對庶民的風情景致。這天同時走訪了相對冷門的廣州西站、西村一帶,褪去了遊客和資本的介入,味道更為純粹。

一天的行程,感覺到廣州改變了和沒有被改變的事情,同樣有很多,但相信要真的在這個城市裡生活過,才能更切身的道出種種變與不變。廣州城區裡仍有不少自己未有踏足過的地方,再訪的機會必然會有,也要慢慢開始重拾昔日接廣州資訊的觸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