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林庭葦(寫稿很慢,吃飯很快,每天狼狽接球的新聞捕手。相信無論在最好或最壞的時代,新聞工作永遠肩負著見證現場和記錄歷史的責任。)
原文發布時間:2023/1/16

陳玫儀:媽媽不需要模範,只需要社會支持

當我們說到菁英媽媽,我們會想到什麼?我們可能會想像菁英媽媽是一個千手觀音,什麼事都能完美處理,但事實上他們可能很狼狽,在個人、工作、家庭和文化中都多面受困。

個人特質上,要同時完成很多事情,他需要自律和時間管理能力;他也必須身體健康,因為長期處於高壓狀態。工作上,公司會希望你全力以赴,不希望你分心,因此菁英媽媽可能24小時都在工作,走路也在想會議;雖然升遷管道看似暢通透明,但其實到某個階段怎麼也上不去,這就是所謂的玻璃天花板。

家庭方面,菁英媽媽可能也要同時照顧長輩。這些40、50歲的媽媽,卡在中間,小孩還在國小國中,但公公婆婆、爸爸媽媽的身體健康已經往下走。很多菁英媽媽也有可能是「偽單親」,伴侶除了養家,沒有照顧或心理支持的功能。這種偽單親的狀況,會讓他在職場、家庭所面臨的壓力更為嚴峻。

文化方面,不管對哪一個位子的女性,社會對女性的性別期待,都還是非常牢不可破。即使你做到經理、做到總裁,都還是會被問:出差時是誰接送小孩?誰來照顧長輩?很少有人會拿這些問題去問高階男性主管,因為我們都預設這些男性背後有個女性在打理這些事情,對女性我們卻有這些母職期待。

「菁英媽媽上班指南」活動現場。(蔡娪嫣攝)

個人特質雖然沒辦法靠社會改變,但工作和家庭的文化,可以透過政策和社會文化去改變。我們以前會要求菁英媽媽憑己之力去完成家務、育兒、工作等所有事情,但其實我們培養一個女性經濟獨立、投入職場,需要非常多資源和心力,我們要怎麼讓他留在職場?我們要一起撐住,要用國家政策和社會文化去撐住這個媽媽,讓他可以留在職場,而不是讓他獨自承擔。

政策上如何創造媽媽友善職場?

當媽媽,不是從寶寶出生那一刻才開始,而是從懷孕那一刻就開始。

生產之前,在現行的「產檢假」制度下,台灣孕婦享有7天的「有薪產檢假」;伴侶則享有7天的「有薪陪產檢及陪產假」。至於「產假」,孕婦本人懷孕未滿2個月有5天無薪產假 ;懷孕2至3個月有7天無薪產假;懷孕3個月有4星期「有薪」產假;懷孕20週以上有8星期有薪產假──但孕婦如果懷孕20週以內自然流產,孕婦本人無法請到有薪產假,伴侶也無法請求「有薪陪產假」。

台灣目前的產假保障八週,聽起來好像滿多的,但如果去比較其他國家,你就會知道我們台灣的八週根本就是倒數幾名,比日本、韓國都還要少。 國際勞工組織公約規定,勞工分娩後至少應該要有14 週產假,且至少要支付3分之2的薪水,目的是要讓女性有足夠的時間休養身體跟面對新生兒。

此外,2021年3月24日,紐西蘭國會三讀通過了一個法案:流產女性和其伴侶可以請三天的有薪喪(親)假。 這我覺得是滿創新的制度。

那生產之後,如何創造出菁英媽媽的友善職場?就是「減少工時不減薪」。

台灣的《性別工作平等法》規定,如果你受雇於雇傭人數30人以上的雇主,育有不滿 3歲的子女,你可以請求每天減少一個小時工時;如果受雇於未滿30人的雇主,就要自行跟雇主協商。而且現行制度下,減少的那一小時不能夠請求薪水。以中華電信為例,他們的正職員工福利還不錯,每天減少工作1小時還是有給薪。可見台灣還是有非常多進步的雇主,他們願意給予懷孕婦女、有家庭的員工非常好的工作制度。

「菁英媽媽上班指南」活動現場。(蔡娪嫣攝)

文化上如何創造媽媽友善職場?

那文化上如何創造菁英媽媽友善職場?生動盟也透過社會運動與倡議,改變社會文化的母職期待。去年母親節前夕,生動盟召開「媽媽不需要模範,只需要社會支持」記者會,抗議許多縣市的模範媽媽選拔,這些「模範母親」的標準早已不合時宜。例如:親自哺育小孩、侍奉長輩至孝、相夫教子⋯⋯現代模範母親的標準竟然長這樣,那職業婦女到死都不會是合格的模範母親──如果我是一個很優秀的工作者,我很有可能不會是一個模範母親。

可是我們必須要把一個媽媽逼到這個程度嗎?難道不符合這些標準,就是不合格的媽媽嗎?所以我們就抗議,我們需要的不是模範母親的選拔,一個媽媽需要的其實是社會支持。如果他們有資源和能力,那他們不需要親自做,也可以把長輩小孩照顧得很好。

最後想告訴媽媽們:親愛的媽媽們,你們真的不用好,沒有人是十全十美,我們一個人能做的事情非常有限。我們反而應該去想,國家還可以為我們做什麼?所以不是你要很厲害,而是在國家的政策、文化、制度去如何讓去支持你;不是你做不到,是社會支持不夠。

如果你已經讓自己成為有影響力的人,希望你能當一個支持女人的女人;如果你已經是個高階主管,就勇敢地帶頭去請產假、育嬰假,員工才敢請。

...

本文未完,全文見《有社會支持,媽媽才能找到人生的「ikigai」:三位職場女性的母職經驗談


253.蔡娪嫣專欄:少子化卻遺棄大量孩子,南韓揮之不去的「嬰兒出口國」烙印

254.我的跨文化伊斯蘭婚禮:融合緬甸、雲南和穆斯林美食的Nikkah展覽

255.沈意卿:抵抗、報復與真實──安妮.艾諾的女性書寫

256.賈選凝:《黑暗榮耀》不只是復仇爽劇,也演出校園暴力受害者的不可能逆襲

257.《記香港:陳慧》時代的說書人:說香港是福地,未免太輕佻

258. 有社會支持,媽媽才能找到人生的「ikigai」:三位職場女性的母職經驗談


《世界走走》是一家新起步的、希望做成具有性別意識的國際新聞媒體,冀以跳脫二元的嶄新視角,詮釋各地的迷人故事🌎

即日起,我們會在「世界走走 Sehseh.world」繼續與大家見面。未來深度文章僅於新站刊登,晚報、週報則會繼續在Matters發送,點擊下方連結訂閱電子報,不錯過走走精彩文章💕

訂閱世界走走電子報

世界走走 Facebook

世界走走 Instagr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