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烏戰爭陰霾下的北約-印太:歐洲顧好歐陸 美國可專心亞洲局勢
北約秘書長史托騰柏格(Jens Stoltenberg)近日在訪日韓期間強調,北約與印太地區合作夥伴密切合作的重要性,並表示歐洲不能忽視東亞發生的事情,因為全球安全是相互關聯的。但是,《外交家》(The Diplomat)作家 Rupert Schulenburg 認為,近年來歐洲國家雖然一直在努力轉向印太對抗中國的崛起。但在俄羅斯入侵烏克蘭的背景下,歐洲在北約體系中的安全優先事項該是顧好歐洲,讓美國可以專心應付亞洲局勢。
史托騰柏格在慶應義塾大學主辦的活動中說:「跟世界各地的伙伴合作,尤其是在印太地區,是應對一個更加危險和不可預測世界的部分答案。烏克蘭戰爭表明安全是如何相互關聯。它表明歐洲發生的事情對東亞有影響,而東亞發生的事情對歐洲也很重要,認為中國不重要的想法在北約是行不通的。」
北約對日本和韓國來說,倫敦國王學院亞洲安全國際關係教授巴奇可帕爾多(Ramon Pacheco Pardo)認為,在當前情況下,所有這一切都讓韓國和日本將跟北約建立更緊密關係列為必要軍事戰略。他說:「在俄羅斯、中國和朝鮮的密切聯繫中,日本和韓國都表示歐洲的安全與亞洲息息相關,他們渴望加強跟世界上最大軍事聯盟的伙伴關係,以應對這些安全威脅,並專注於在亞太地區建立海上安全和網路安全方面的伙伴關係。北約也一直熱衷於與其在亞洲的合作夥伴進一步接觸,並利用他們的專業知識來研究可以使用什麼樣的網路技術和軍事情報來應對來自中國或朝鮮的挑戰。」
而對北約來說,秘書長史托騰柏格 2 月訪問亞洲,試圖加深北約跟與東亞地區的聯繫。這次訪問是在歐洲多年來深入參與印太安全之後進行的。例如,法國、德國、荷蘭和歐盟發表印太戰略文件,英國向印太地區部署一個航空母艦打擊群,並稱這是英國走進印太的部分動作,也在 1 月時跟日本簽訂軍事准入協定。而北約成員國也就台灣問題舉行首次專門辯論。德國在澳洲空軍的「漆黑」(Pitch Black)多國演習中首次亮相。而法國也一直在談論「印太強國」。
但 Rupert Schulenburg 質疑,歐洲國家真的會在印太潛在危險地區承擔重要的安全角色嗎?例如,在台灣發生緊急情況時,歐洲軍隊真的會出現嗎?鑑於資源限制和不存在的國防承諾,幾乎是不可能的。因此,歐洲無需刻意宣示印太地區的軍事存在,而應專注於為歐洲安全做出更多貢獻,尤其是在俄羅斯入侵烏克蘭的情況下。讓美國可以專心應付亞洲局勢。
美國外交政策界擔心美國是否有能力在跟中國的衝突中獲勝。由於中國長達數十年的軍事現代化,特別是發展了龐大的精確彈道飛彈和巡航飛彈庫以及深水海軍,這已經削弱美國在印太地區的主導地位。正如美國空軍部長肯達爾(Frank Kendall)在 2021 年所說的那樣:「在進入中國大約 1,000 英里以內之前,我們的軍事力量是占主導地位的。」
因此,對美國在美中衝突中取得勝利能力的評估變得越來越謹慎。例如,由國會授權審查 2018 年國防戰略的國防戰略委員會警告說,美中因台灣開戰時,美國可能面臨決定性的軍事失利。這種風險似乎被認為會隨著時間而增加。此外,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CSIS)於 2020 年對美國國家安全專家進行調查發現,只有 54% 的受訪者認為美國會在 2030 年與中國的衝突中獲勝,低於 79% 的人認為美國可能會獲勝。
如果美國有可能在台灣問題上輸掉跟中國的戰爭,或者至少有可能遭受重大軍事損失,歐洲軍隊就會心生恐懼,因為跟美國相比,他們的軍事能力相形見絀。例如,根據瑞典斯德哥爾摩國際和平研究所(SIPRI)的數據,2021 年英國和法國的國防開支分別僅占美國國防開支的 8% 和 7%。因此,歐洲軍隊更加脆弱,在衝突中承受損失的能力也小得多。英國只有兩艘航空母艦而法國只有一艘。在最近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對台灣突發事件進行 24 次兵棋推演結果顯示,美國會損失 11 艘航空母艦中的 2 艘。
歐洲國家也可能不太願意將他們的部隊置於重大風險之中。支持美國保衛台灣的一個普遍論點是維護美國作為國際秩序維護者的信譽。華盛頓在印太地區有五個正式盟友:澳洲、日本、菲律賓、韓國和泰國。如果華盛頓放棄台灣,美國的盟友也可能因此懷疑美國對自身安全的承諾。這可能會鼓勵各國更加向中國靠攏,並鼓勵中國更加積極追求自己的利益,例如在南中國海和東海。
相比之下,沒有哪個歐洲大國在印太地區擁有正式盟友,甚至跟台灣也沒有曖昧的同盟關係。英國和法國曾經都是所謂的「亞洲北約」的成員,即東南亞條約組織(Southeast Asia Treaty Organization, SEATO),但該組織於 1977 年解散,這組織還包括澳洲、紐西蘭、菲律賓、巴基斯坦、泰國和美國。
此外,考慮到在 2022 年初俄羅斯入侵烏克蘭之後,美國一直在向烏克蘭提供軍事、財政和人道主義援助,總額超過 500 億美元。如果歐洲國家在某種程度上不願意投入資源來應對本國大陸的危機,正如德國長達數月在提高豹 2 坦克一事猶豫不決那樣,那麼人們不應該指望它會對亞洲的衝突做出什麼重大貢獻。因此,中國不太可能擔心歐洲會在台灣發生突發事件時進行實質干預。正如美國布希政府時期的白宮國安會亞洲事務資深主任葛林(Michael Green)打趣說:「我不覺得解放軍會認為未來會跟伊麗莎白女王號(英國航空母艦)或戴高樂號(法國航空母艦)作戰。」
誠然,由於法國在印太地區有海外領土,因此法國會希望在印太地區保持一定程度的軍事存在。但是,歐洲國家與其試圖加強在印太地區的軍事能力來改變中國的佈局,不如投入更多資源來防禦俄羅斯。在俄羅斯入侵後,歐洲援助烏克蘭的資源清楚地提醒人們,美國必須為歐洲安全承擔許多繁重的工作。不過確實已有一些歐洲國家已經在增加國防開支方面採取積極措施,如法國和荷蘭。但如果在美國抱怨了幾十年之後,歐洲在自身的安全保障還是做得不夠多,又開始將資源轉移到其他地區,那仍是不合理的。
事實上,如果歐洲能夠在保衛自己的鄰國承擔更大的責任,就能成為更有效率的印太夥伴,因為這可以讓美國將更多的資源和時間投入到印太地區。正如學者們強調的那樣,美國對烏克蘭的支持無可避免地得需要跟保衛台灣做一些權衡。正如拜登政府在從阿富汗撤軍前後明確表示的那樣,它希望從其他軍事行動中騰出時間和資源,專注於印太地區。
歐洲對印太地區日益增長的興趣值得稱道,但鑑於歐洲大陸更緊迫的安全優先事項,再加上資源限制,歐洲支持美國印太戰略的最佳方式是專心提升歐洲大陸自身的防衛,讓美國能專注於印太地區。
參考來源:
2023/02/02 The Diplomat The Problem With European Militaries’ Indo-Pacific Push
2023/02/01 Reuters NATO chief stresses importance of Indo-Pacific partners amid security tensions
2023/01/30 DW Will more NATO support increase tensions in Asia?
The post 俄烏戰爭陰霾下的北約-印太:歐洲顧好歐陸 美國可專心亞洲局勢 first appeared on pourquoi 報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