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港人速寫日記#172:物價 薪酬 移民台灣不可迴避的因素
竹北的晚餐時間,兩位男性年輕人進入一所迴轉壽司店,不到20分鐘就離座。天爸好奇看看他們的座位,每人只吃了5-7盤,以年輕男性的食量來看,真的夠飽嗎?當我們也離開這家店時,看到店門旁貼了一張招聘啓示,全職接近35000元的收入。如果一位全職工人收入是35000元,那他們剛剛的消費也反映了台灣實況。
移民前就知道台灣薪酬偏低,2015年移民台灣時,應該是剛剛離開22k的年代。那時候我們覺得低工資是剛剛出來社會工作的現實,只要多工作幾年,薪資總會調漲。但當我們在台灣住久了才發現,原來台灣的薪資調幅非常低,一位工作十年,經驗稱得上豐富的人員,其實薪水並沒有真的比剛進社會時高出多少。那時候我們認識的朋友之中,普遍薪資落在35000-50000之間。跟這些朋友聊天,他們大多對收入未有太多怨言。
去年天爸轉換過幾份工作,其中一家公司的面談差不多,最後資方提出34000,說這在外面來說已經算是不錯的收入了!天爸當時覺得34000好像也真的是差不多,但最近想起這一件事情,試試看換算成港幣時⋯⋯慘了,跟天爸畢業後第一份工作的收入還差台幣4000元,即是這20多年的工作/人生經驗,眼前是貶值成負資產了,更不要把2022年台灣的薪酬跟2015年離開香港前的收入比較。
這不只是天爸自己要面對的台灣薪酬實況,也不只是現時台灣人面對的現實,也將是我們下一代的未來:一個低薪資但高物價的台灣。
不少香港人以為台灣物價低,但當真的住在台灣之後,才驚覺原來台灣消費一點不便宜。台灣是非常保護畜農業的國家,希望透過不同手法來保住農民的收入,亦以此提高糧食自給率使國家更安全,所以世界各地廉價食材不容易進入台灣。也是因為市場上沒比較就沒有議價空間,台灣人購買台灣食材變得天經地義,也就不便宜了。你以為買食材回家煮會比較便宜?錯了,廉價的自助餐或便當更便宜,自己煮不一定划算。
但為什麼食材貴但台灣的食物不貴?開餐廳的老闆既能用較低的價位購入大量食材,也往勞工薪資下手,工資能壓低就壓低,工時能拉長就拉長,因此低工資長工時成為台灣的職場常態。幾年前政府曾經想改變這種不合理的工作環境,想要保護勞工多一點,為工時設定上限,並要求增加加班補貼。沒想到反對最激烈的不是老闆,而是勞工,他們認為政府這樣做變相減低勞工的收入,政府受壓下只能不斷退讓。至今台灣勞工仍然是低工資長工時,希望不斷加班來增加收入,使台灣即使有已發展國家之名,但仍令人懷疑國民是否能享受已發展國家之實。
離開壽司店後,不免要為我們的下一代感到擔憂,究竟怎樣才能改善未來的職場生態?我們要付出怎樣的努力,才能讓台灣有一個更好的前程?畢竟在台灣住了八年,思考到的層面就比以往更深更廣。尤其經歷過大大小小不同的選舉,中央與地方政府一次又一次的輪替,究竟台灣人選賢與能的標準是怎樣?對「台灣」與「中華民國」之間的差異有何看法?對「中國」的定義及「中國」的侵略有何態度與應對策略?每一樣事情都環環相扣,但偏偏這些都容易各說一詞,難以達成共識。
在壽司店用餐的兩位年輕人,以及我們所有人的下一代,如何才能擁有更美好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