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台灣四十歲以下的人應該在求學階段唸過世界史。有些人喜歡,認為可以接觸到其他國家的歷史,強化自己的國際觀,但有的人不怎麼開心,因為一大堆人名、地名、年代、事件讓自己不知所措。我們的世界史大致上是以環地中海地區、西歐為主線,雖然在講上古與近代的時候,提到印度、非洲、美洲、澳洲、歐亞大陸、西歐以外的歐洲地區,但是後者僅是分支,而且份量遠不如及前者。
這樣的現象並非台灣獨有,日本也是如此,我們的世界史教材敘述方式、史觀是受日本影響,日本在明治維新時期為了西化、因應時局,於是將他們所能理解的世界各國歷史編寫成一本世界史,納入學校課程,後來這樣的作法與教材傳入中國,然後隨著國民政府來到台灣。日治時期的台灣人如果唸世界史,也是接觸日人所編的世界史教材,於是日本人編寫的世界史教材敘述方式、史觀實際上影響了我們好幾代人。
這樣的教材並不完美,有許多問題,已經有一些國內外的學者、教師反思,這本書的作者岡田英弘不但分析世界史的史觀問題,而且嘗著以另一種史觀去書寫世界史,於是《世界史的誕生》不只是一本討論史觀的論文,也是一個嘗試之作,以下將簡短介紹他對主流世界史史觀的看法,以及評論這個嘗試之作的成敗。
作者認為統合歐亞大陸大部份地區的蒙古帝國出現,才是世界史的開端。

岡田英弘是誰?

在八旗文化出版他的史學著作之前,岡田英弘在學院以外的台灣社會罕為人知。按出版社所附的作者介紹,岡田英弘「一九三一年出生於東京,一九五三年畢業於東京大學文學部東洋史學系。學術上專攻滿洲史、蒙古史。對於中國史、古代日本史、韓國史等各領域也多有鑽研。一九五七年,二十六歲便以《滿文老檔》研究獲得日本學士院賞。曾經留學美國與西德。曾任東京外國語大學亞洲與非洲語言文化研究所教授。現為東京外國語大學名譽教授。著有《倭國》、《成吉思汗》、《日本史的誕生》、《現代中國與日本》、《蒙古帝國的滅亡》、《這個擾人的國家──中國》、《不為人知的皇帝中國》、《為日本人而寫的歷史學》。」
他的政治立場及史觀在日本歸為右派,究竟是中間偏右,還是極右派,我不是日本通,也不是日本史學界的專家、研究生,不是很清楚,只知道:他與他的學生兼妻子宮脇淳子相當同情、肯定先人在明治維新到二戰戰敗這段期間的作為,對於那些反省日本侵略中國的學者、社會主義者、共產黨的史觀及相關評論,相當不以為然。
我寫這篇文章當下,他的《世界史的誕生》、《日本史的誕生》、《中國文明的歷史》、《從蒙古到大清:游牧帝國的崛起與承續》已被中譯出版,而兩本以他為監修的作品《這才是真實的中國史》、《這才是真實的滿洲史》也上市多時,並引發爭議。雖然我不認同他書裡的某些觀點,也對某些說法(未必都是他對二戰的看法,也有他對「歷史」的定義)抱著質疑的態度,不過仍被他書裡一些與既有說法不同的段落吸引。

為何要嘗試?

作者認為歷史不是過往事件的記錄,而是「沿著時間與空間的雙軸,以超越一個人可以親身經歷的範圍尺度,把握、解釋、理解、說明與敘述人類居住的世界」(頁31),要達成以上目的,必須要有曆法與文字,沒有曆法與文字,就不可能產生歷史,但古今眾多文明之中,歷史只誕生在中國世界與地中海世界,而其他有歷史的文明,不是從這兩個有歷史的文明獨立出來,就是跟有歷史的文明對抗,而產生自身的歷史文化,再不就是借用。
由於日本的歷史文化是從有歷史的中國文明獨立、對抗以後所發展出來的,因此受中國歷史文化很深的影響,尤其是司馬遷《史記》開創出來的「正統」觀念。
岡田英弘認為日本史學家在書寫西洋史時,會有意無意將中國歷史的正統觀念套用在西洋史的寫作上,最典型的例子是將「古代」、「中世」、「近代」的時代區分,以東、西羅馬帝國的滅亡時間作為分界;再者是將羅馬的最高統治者直接當作是中國的皇帝,無視兩者的差異──有無世襲。
其次,他也指出:日本史學家直接將中國史的名詞去翻譯歐洲史的名詞,例如:拿「封建」去翻譯歐洲的「Feudalism」,以「皇帝」一詞去翻羅馬的最高統治者「奧古斯都」等,不僅展現他們對一些歐洲人事物的誤解,也是將中國歷史的名詞與觀念硬套用在歐洲歷史,如此一來,沒有辦法讓人精確了解。
岡田英弘對於時下眾多世界史的史觀、敘事架構不甚滿意,不論是前輩那些深受中國歷史正統觀念影響的史觀、馬克思主義的唯物史觀,還是強烈隱含「歐洲對抗亞洲,歐洲必勝」的歐美基督教世界的主流史觀
其次,他也不認為將中國史、日本史、西洋史這三種不同歷史文化所孕育出來的東西湊在一塊,就能構成一套完整的世界史,幫助日本人了解這個世界。
再者,他相信「歷史是一項強大的武器」、「現代世界真正的對立是沒有歷史的美國,以強大的軍力去對抗有歷史文明且以歷史武裝的西歐與日本」,因此堅持要建構一套全新的史觀,去把握、解釋、理解、說明與敘述這個世界的歷史。
於是作者自認找到一個視角,那就是:以歐亞大陸的遊牧民族為視角,且以西元1206年鐵木真被眾多遊牧民族部落推舉為最高領導者,冠上「成吉思汗」,作為世界史的起點。換句話說,作者將統合歐亞大陸的蒙古帝國建國之年,作為世界史的開始。在這本書裡,作者不厭其煩地強調:以此撰寫世界史,才有可能真正跳脫既定史觀及世界史書寫架構的限制
作者另一部挑戰主流史觀的嘗試之作《中國文明的歷史》。

未竟的嘗試

我認為,這本書是作者一個未竟的嘗試,應該是要有續集或是另一本書才對!岡田英弘以西元1206年蒙古帝國成立那年,作為世界史的開端,並以這本書展現個人獨特的世界史書寫架構、史觀,以及嘗試之後的成果。較為可惜的是,他對於歐亞大陸週邊地區──西歐、印度、東南亞、日本、朝鮮、台灣等地,以及非洲、澳洲、美洲──著墨甚少,偏偏上述地區的歷史卻是地理大發現、海權國家興起以後,任何撰寫世界史的人都無法忽略或一筆帶過,作者卻沒有充分說明,不知道是沒有時間書寫,還是他的史觀與世界史書寫架構存在著難以克服的缺陷,所以遲遲不動筆?
其次,作者對於西元14世紀蒙古帝國衰弱至今,歐亞大陸的遊牧民族、狩獵民族所建立的王國、帝國、部落聯盟,如何轉變成現今的面貌,也沒有詳細敘述。我們無法從他這本嘗試之作了解中亞地區如何從繁華富庶走向貧窮落後,也難以了解歐亞大陸的遊放民族與狩獵民族如何因應工業革命、現代化、民族國家……的衝擊,不過我不認為那是他史觀及世界史書寫架構的問題,而是受到一些外在條件制約,如:中亞各國的歷史研究、考古發掘、研究成果外譯……等方面還沒到位,以至於作者無法進一步發揮。如果上述條件都到位的話,情況應該大不相同。

其他的相關文章

三篇文章在2023/9/1之前是「公開」狀態。

岡田英弘《中國文明的歷史》有哪些非主流的觀點?|方格子 vocus

前言 這幾年台灣出現不少向社會大眾介紹中國歷史的書籍,像是楊照「不一樣的中國史」系列、劉仲敬《經與史:華夏世界的歷史建構》,以及匯集多位日本學者的「中國歷史的長河」系列(台灣商務印書館出版)等等。不少作者努力彙整各方的相關研究,並試圖擺脫漢人中心史觀的束縛,對整個中國歷史或者某件史事、某個歷史人物 中國史, 岡田英弘, 中國歷史, 中國文明, 中華文明, 中國文明的歷史, 中國人, 中國, 中國史, 作者, 漢字, 日本, 國文, 出版, 日本學者, 商業

「中國歷史」系列──宮脇淳子「這才是真實の滿洲史:中日滿糾纏不已的「東北」如何左右近代中國|方格子 vocus

1、作者說:「學習歷史,若用比喻來說,是和科幻小說一樣,為了對於「當時發生什麼事」、「為什麼變成那個樣子」、「身處當下的人們如何考慮」等事,做出帶有現實感的理解。因此,我認為優秀歷史家原本的使命,是盡可能地將所發生之事,正確地、帶有臨場感地表現出來。 當然沒有完全的「好的歷史」。書寫歷史的人並非完美,史料亦是有所偏差,更沒有完全公平、中立的立場。 ...

中國歷史」系列──推薦宮脇淳子「這才是真實的中國史」的幾個理由|方格子 vocus

我推薦這本書有幾個理由 宮脇淳子, 岡田英弘, 這才是真實的中國史, 中國近代史, 民國時代, 清朝滅亡, 清朝, 民國史, 作者, 中國史, 中國, 推薦, 歷史, 軍事行動, 中華民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