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曆二月初二走進台灣的超市,會見到不少商品前寫有「土地公生日」的字牌,暗示你要買祭品拜土地公囉!有些祭品是糕點類,有些祭品是水果類,至於燒肉、雞等等香港人傳統拜祭用品前則沒有標示「土地公生日」,猜想拜土地公是用不著肉類拜祭吧!
如果以Google Map搜尋香港的土地公廟,看來並不像台灣那麼多。台灣的土地公廟有很多嗎?以我們家附近幾所學校來看,都在步行3-5分鐘內就有一間,不少是在校門口對面。有些老師在初二、十六都會去簡單拜祭土地公,而到了土地公生日,更會帶著同學走出校門,帶著祭品為土地公賀壽。
傳說中土地公掌土地錢財,是財神之一,因為愛甜食,所以台灣人會預備糕點前往拜祭。跟香港人一樣,祭神食品都會大家分食享用。台灣人習慣將祭品放在神案,一柱香時間之後就可以帶回家﹐所以在挑選祭品時,會考慮其實用性,也因此成為不少零食商家的宣傳。
香港的土地公廟雖然未及台灣多,但傳統上香港很多人都拜土地,土地是安奉在家門外側。在天爸小時候,家家戶戶都會用一塊小地磚托起,放一個小型香灰爐以供插香之用。公屋一層有數十戶,每家門戶外都放一個土地,至少一早一晚都會上香供奉。或許因為每家每戶都有供奉土地,所以就未必要像台灣一樣,在鄉鎮不同角落安奉土地公了。
除了會在門外安奉土地公,香港人家中神檯櫃下方都會供奉另一個地主,神牌上寫著「五方五土龍神 唐番地主財神」。究竟家中的這個地主跟門外的土地有何區別?據說原來門外的土地是福德正神,而家中地上的是陰神,是這一住宅東南西北中的各方鬼神,從第二句的「唐番地主財神」中可知,其實就是不管中西神鬼,只要是在這裡的靈性都一一供奉,有福同享,大家安樂。
但是香港不只寸金尺土,更是鐵面無情。天爸小時候家家戶戶門外供奉土地,大時大節在門外燒金銀衣紙,七月鬼節必然在街上燒衣拜祭。但隨著90年代開始的「文明」「專業」管理,不管公私營房屋,一律不准在門外供奉土地,過節亦不能在門外燒金銀衣紙。香港的房屋愈建愈細,連儲物空間都要傷盡腦筋,床都要放在窗台之上,又哪有空間在家中安神拜祖先?傳統信仰慢慢被消失了,香港人再難談生活,只能求生存;不再講人情傳統,而是被專業管理約束。
原來能拜土地也是一種福氣,台灣在每年二月初二,不少信眾帶著供品前往拜祭。老人家口中念念有詞,祈求一家平安,而香爐上則寫著「風調雨順 國泰民安」。就在台灣開始脫下口罩的這刻,我們一起祈求寶島一切平安,人人身體健康。而香港呢?都沒有土地可拜了,未能求神,就只好樂天知命,自求多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