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大空襲》小說集
對臺灣史的不熟悉展現在方方面面,但也隨著關心的人多了,接觸的機會也多了,甚至聽到相關的歷史,也更有感覺。這本小說集是桌遊、電玩之後的文創作品,透過這些新的呈現方式,讓這段歷史不致滅失。
幾年前在已然轉型為讀書會的桌遊團玩到這款遊戲,合作是整個遊戲的設計核心,雖然沒能全勝,但也對合作型遊戲有了新的體驗。另一個和這個故事相關的記憶,是在上刑事訴訟法時,黃東熊教授說起他在日治時期的經驗,聽到熟悉的南機場、北三高,日後再與這些產生連結,歷史或許就在這些不起眼的時刻進入。
回到近來俄烏戰爭周年,遲遲沒有太多動機去看相關的書籍,對戰爭的消息也是能躲就躲、能閃則閃,知道殘酷、無情,但並不真知道當面臨戰爭時,還能如何。市井小民的命運就在歷史的巨輪中,小的灰飛煙滅也不見得產生什麼影響。如此殘酷的事,在小說中,透過主角的情感交織,成了更無奈的現實。
小說還夾了其他的元素,像是宗教、殖民、共產黨、美日、沖繩乃至於同性情愛等等,短篇的小說可以蕩氣迴腸,千百個彎後,回頭看去故事中有太多稍縱即逝的線索,但又隱約的透露出現實的無奈。
從日治到KMT敗逃來台,轉進前後,種種的悲劇不論是外省、灣生、臺灣人都面臨著裡外不是,卻又得找到安身立命之處。皇民化政策下的臺灣人是次等公民,各樣的配給都少得可憐,又可能需要在生存和尊嚴中擇一。戰後相較於那些帶著步槍的殘兵敗將,又豈能不等而下之。在二二八和平紀念日看這本小說,不免覺得過去好難,認識、知曉之後,還有許多需要面對的問題,也都不簡單。
背景音樂當然是播一下一九四五,遙望高雄大空襲,南北兩端的轟炸,是終戰前的悲奏,多少人犧牲了生命。主要建築物在轟炸中,爆破成一團火球。綻放出來的恐怕不能說是光,大概是火吧!燒滅了許多人的希望。
重新認識在二戰時,臺灣終究是日本的殖民地,而邪惡軸心之一的殖民地,自不能免於米軍的摧殘。太平洋戰爭開打之後,皇民們也可能要上前線,成為臺籍日本兵。祖國在哪?又該與誰血濃於水?大哉問,但肯定不是敵意滿滿的左岸。同文也可以是不同國家,至少有生之年都對西臺灣過敏。
推薦給也玩過這款遊戲,不論是桌遊或者是電玩的朋友,小說補完的,可能是來不及說的故事、當年可能的日常、以及虛實之間需要大家一起看見的歷史。至於都沒接觸過的朋友,小書一本值得一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