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館KOL的明朝KOL特展——國立故宮博物院
你有特定追蹤的YouTuber、Podcaster、網紅或是KOL(Key Opinion Leader;關鍵意見領袖)嗎?為什麼喜歡他呢?是因為他在你關注的領域有非常獨道的見解?是因為他的品味與生活方式令你心馳神往?還是因為他的人生故事激勵了你的心?
網路時代誕生了各式各樣專業與背景的KOL,甚至也降低了成為KOL的門檻,只要你敢說出想法、懂製作內容與行銷,幾乎人人都有機會成為意見領袖。不過在網路尚未被發明的數百年前,要成為KOL可不容易,不僅需要得天獨厚的知識與品味、充沛的資源與人脈,還需要有個能深深吸引追隨者的個性與精彩的人生轉折故事。而且因為過去沒有像現代有這麼多種類的KOL,所以這些引領時代的KOL不僅影響著當時人們的品味與生活,他們所生產的內容與傳達的訊息如今更成為後世認識那個時代潮流的指引燈之一。
國立故宮博物院北部院區(以下簡稱故宮)去年底推出的「寫盡繁華—晚明文化人王世貞與他的志業」特展,就是以明朝晚期文人代表KOL王世貞為主題,帶領大家透過王世貞曾收藏過的文物或是相關的書畫,穿越到四百多年前,探索在商業與中產階級逐漸形成的明朝裡,藝文圈到底都在紅什麼?
故宮作為臺灣典藏最豐富、資源最多,且無論國際還國內知名度都最高的博物館,其實本身也算是博物館界的KOL,受到許多藝術愛好者的關注。而且在經過三年多疫情,並終於等到國門開放之後,外國觀眾又回到故宮了!睽違八個月又再度走入故宮參觀的我,再次看到這麼多來自各國的觀眾來到故宮,真的是感到相當懷念!其中,我觀察到最多人參觀的就是本月即將結束的「寫盡繁華—晚明文化人王世貞與他的志業」特展,故宮很有誠意的展出了非常多國寶和重要古物身份的書畫作品,包括宋徽宗《詩帖》、懷素《自敘帖》,以及王羲之《快雪時晴帖》等等,非常值得細細體會這些書畫的美感。
展覽分成六個展區,分別是解釋王世貞因父親被陷害而死所以辭官回蘇州老家的「楔子:收藏與家難」;辭官後在家鄉園林內與文人雅士交朋友、暢聊文藝,並創建一套文藝點評機制,為自己KOL之路鋪路的「全人養成與權威建立」;展現王世貞文藝觀與繪畫鑑賞品味的「收藏與典籍孕育出全方位藝文史觀」;明朝其他地區鑑賞家挑戰王世貞KOL地位的「階級與區域多重競爭的盛況」;呈現王世貞斜槓事業的「創領風潮定義繁華」;以及傳說透過創作《金瓶梅》小說和《鳴鳳記》戲曲來復仇殺父奸臣的「王子復仇與創造歷史」。
在這個大多以書畫為展品的展覽裡,我印象最深刻的作品是「收藏與典籍孕育出全方位藝文史觀」展區裡宋朝畫家夏圭的《觀瀑圖》,我很喜歡這幅作品將兩個人在亭子裡觀賞瀑布的主題放在畫面的右下角,所以當你盯著這幅畫觀賞時會先被畫中央的樹木和遠景裡雲霧繚繞的山景給模糊了焦點,經過眼神一番尋找之後,視線才會停留在右下角的觀瀑主題上。觀賞這樣的構圖就像閱讀一篇從風景描寫而起,最後才敘述事件主軸的散文,能夠更加體會情境的氛圍。
另外,由於書畫如果獲得王世貞認證,價值就能水漲船高,類似於現代KOL推薦某項產品之後大家就會想要去買,所以我也對於當時出現很多偽造王世貞蓋印章的繪畫作品印象深刻。
雖然這個展覽很明確地以王世貞為中心,展出故宮典藏當中與他相關的書畫與文物,但是我認為展覽的說明文字還是過於艱澀,特別是對於明朝和王世貞都不熟悉的一般觀眾以及外國觀眾,或許在專業用語的說明版之外,故宮還能夠加上更加親切與口語化的說明版。又或者也可以在策展論述方面,讓王世貞以第一人稱的方式擔任本次展覽的導覽員,並由身為明朝晚期KOL的他帶我們回到他的時代認識當時由他主導的藝文活動與開創的文藝史觀。
我雖然能理解故宮要維持藝術史專業的形象,但我還是非常期待能在作為博物館界KOL的故宮展覽敘述文字(包含語音導覽)裡,看到更多具有親和力與互動性的展覽。不過整體而言,我還是滿欣賞這次的特展,也樂見於故宮開始漸漸回歸到疫情之前的人潮,甚至有不少臺灣人前來參觀。「寫盡繁華—晚明文化人王世貞與他的志業」特展即將在3月21日閉展,有空不妨去故宮逛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