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北特殊化」與「和平避戰」
是說一九三○年,中國爆發中原大戰,馮玉祥、閻錫山與李宗仁結盟,一起對抗蔣介石的南京國民政府。握有東北的張學良,遲遲不願表態,等到蔣介石已取得上風,才率兵入關,取得最大利益。但這間接導致東北防務空虛,日本趁機在一九三一年發動九一八事件,併吞東北,並在稍後成立滿洲國。而日本的野心並未止步,在不久後開始推動華北五省自治。簡單來說就是煽動這些地方脫離蔣介石的南京國民政府,納入日本的勢力範圍,這個過程又被稱為華北特殊化。
日本煽動當時的察哈爾、河北、山東、綏遠與山西五省自治的手法,主要有戰爭恫嚇、經濟利誘、收買媒體、組成親日團體與拉攏地方政治人物。由於剛剛落幕的中原大戰十分慘烈,中國人民已經極度厭倦連年內戰,更害怕與當時軍事力量更強大的日本爆發衝突,日本就利用這一點來達成併吞目的,鼓吹華北五省只要脫離蔣介石的南京國民政府就可自保,不會被捲入戰爭之中。當時許多親日人士都持相同論點,認為華北五省應該全力避戰,以免生靈塗炭,絕不要淪為蔣介石南京政府的棋子。
中原大戰中與蔣介石為敵的馮玉祥、閻錫山兩人,根據地就在華北一帶,他們才與蔣介石打完仗,對南京國民政府沒有什麼忠誠度可言。張學良的東北軍,則不滿九一八事變時,蔣介石主張的不抵抗政策,讓他們未發一槍一彈就丟掉整個東北,成為洗刷不去的恥辱。可以說駐紮在華北的部隊,大概九成以上都不願效忠蔣介石的南京國民政府。日本也利用這樣的情緒,收買賄賂這些軍閥部隊的將領與軍官,慢慢瓦解華北的抵抗能力。雖然有些軍人仍秉持國家大義,以抗日為優先,但更多人在利誘下,成為了日本併吞華北五省的幫兇。
在經濟利誘方面,日本在明治維新以後,早已成為東亞強國,經濟實力遠勝於中國。而中國經歷過孱弱不堪的清末時期,民國初年又飽經動盪,隨後再陷入長年的內戰蹂躪中,說中國經濟凋敝、百姓困苦並不為過。特別是日本在扶植成立滿洲國後,積極在滿洲國投資建設,以做為日本進軍亞洲大陸的基地,不斷鼓勵日本國內與朝鮮半島上的多餘勞力前往滿洲國,還打出「五族協和,王道樂土」的口號。並以此為誘餌,向華北五省招手,強調這五省與滿洲國的經濟合作,將大幅提振經濟,改善生活。
日本為了併吞華北五省所喊出的「中日親善、經濟提攜」,成為當時最主要的宣傳口號。為了達到宣傳的目的,日本還不斷收買當地的報社,讓這些報紙做為日本的喉舌。清末民初,許多知識份子都是留日出身,日語流利,羨慕日本社會的強盛開化,本身意識形態就親日。再加上親日的利益,如日本商社往往會在親日的報社刊登廣告,或直接以金錢贊助,提供到滿洲國作生意賺錢的特殊門路,更讓親日報社如雨後春筍般出現。親日的新聞每日可見,醜化抵毀南京國民政府的評論文章,更是一呼百應,蔚為風潮,讓華北五省的民心浮動,自治的呼聲越演越烈。
日本還進一步收買一些地痞流氓、生意失敗的商人、不得意的政治人物、無業的日本浪人,組成各種親日團體,如中華民主同盟會、察綏商民聯合會、天津工商聯合會、河北民眾代表聯席會議等,營造各界反對戰爭,渴望和平,希望經濟發展,要求自治的聲浪。這些團體極為活躍,並且四處威脅恐嚇意見不同的人,如果爆發任何衝突,就會以親日團體與日僑受到中國人迫害為名,示威抗議,日本政府也會代為出面,發表譴責聲明,並向南京國民政府交涉。到了後期這些親日團體,幾乎無法無天,無人可管。
日軍不斷利用各種手段,來削弱華北的防衛力量,如指使親日團體,抗議南京國民政府向華北增派兵力,並指控這是故意挑釁日方。同時製造一連串的武裝衝突事件,逼使在華北五省的中國部隊撤防,如兩次察東事件、張北事件與河北事件等。其中河北事件的爆發原因,是兩名親日的報社社長遭到暗殺,日軍隨即指控是中國部隊所為,為保護親日團體與日本僑民,要求所有駐紮在河北省,包括北京與天津的中國部隊立刻撤出。日軍還大軍壓境,表示若不接受,就將以武力進行驅逐,最後蔣介石只能屈服,拱手讓出整個河北省。
就在親日團體高喊希望和平,不要戰爭,報社又推波助瀾的情況下,華北五省的民心背離,日本特務四處橫行,士氣低落的中國軍隊,不斷失去各省控制權,局面已不易維持。最後早就被日方收買的各地政治人物,在日軍的煽動支持下,宣布組成自治政府,要求脫離南京國民政府,要讓華北五省要成為非武裝區,以避免捲入戰爭,史稱冀東事變。蔣介石的南京國民政府至此已無力回天,只能被迫成立一個冀察政務委員會,維持表面上的主權,但這個冀察政務委員會早就被親日份子滲透,讓這些地區落入日本的手中。
這種打著要和平,不要戰爭,要求發展經濟,不要政治掛帥的論調,甚至到日本全面發動侵略戰爭後,仍在持續。與日本合作的汪精衛政府,就把「和平反共建國」六個字,加在原有的青天白日滿地紅國旗上,並強調他與侵略者合作,是為了和平。這種利用鼓吹和平的方式,來為侵略者鋪路的作法,在古今中外可說屢見不鮮。只要不抵抗,就會有和平,這個道理誰都懂,避免戰爭,追求更好的生活,也是人之常情。但侵略者往往利用這一點,來達成蠶食鯨吞的目的,這已在歷史上發生太多次了。中國近代史裡的華北特殊化,就是最好的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