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終極生還組》在零下荒野求生存
荒野求生,除了大自然生存還有其他危機?
過去台灣野外運動並不盛行,但隨著逐漸親近自然和各種親山親海的活動開始起步,讓台灣豐厚的自然地理環境不被埋沒。
野外露營體驗趣味是一環,但如實際在野外求生是否能活過幾天、甚至多個禮拜?這也隨著俄烏大戰與中台局勢升溫有所討論,在習慣有水有電的環境下,是否真能在危機四伏的叢林裡生活?
《終極生還組》是2023美國最新以野外求生競賽為主題的實境秀,節目挑戰內容為讓16名生存者在阿拉斯加荒野叢林中生存,並以團隊為主獲取高額獎金。除了生火取暖、遮蔽雨水、找尋食物外、還要注意四周動物侵襲。而在適應環境後這場比賽才剛開始,接連的挑戰和成員之間對於勝利和獎金的渴望,都加深了這場比賽的成敗之因。
《終極生還組》是什麼節目?
生為一位在小鎮長大的孩子,從過去就是市內活動多過於戶外,雖然也有在農地或街上活動的童年,但比起山上海邊或其他自然環境較多的地方,對於野外的了解可說是相當淺薄,只能透過一些自然生活書籍還補充,甚至得花錢參加營隊,學習怎麼在外渡過團體生活和紮營。可以說就算是都市化的年代,大家還是會對自己土地上的自然環境了解更多。
在2022年時,美國曾經拍攝一檔實境秀《雪花世代:玻璃心成長營》,讓年輕人體驗如何在外錄影,並沒有網路、電子設備的野外生活。但這檔節目評價相當不好,一來是實境秀演員浮誇的表現讓年輕觀眾反感,好似把年輕人當成只會抱怨的一方。
二來是整體的安排過於無趣且無聊,甚至有觀眾表示這根本不是什麼野外求生,而是小木屋度假。兩方不買單下,最終這檔節目以失敗告終。
野外求生節目在國外其實也算是有固定族群的收視類別,而荒野求生這類節目也不停的在求變化,例如多重選項《貝爾對抗荒野》,就以遊戲的方式要大家二選一,並且以戲劇效果展現不同選擇下在荒野中會有什麼後果。
此外像是以裸體野外生活和戀愛為主軸的《裸身求愛21天》除了回到原始樣貌之外,戀愛因素也讓野外求生增添不少可看因素。
《終極生還組》則是相對來講比較正統的野外求生競賽,節目內容是把16名生存者分成4組人馬,在阿拉斯加叢林中生存幾個禮拜,並且以團隊勝利為主不能獨得。而參賽者隨時都可以退出比賽,並且用各種方式達成任務。團員間不管是透過妥協、爭吵,或是和別的團隊交易、同盟都是被允許的,也在野外求生之外增加了與他人關係培養,友好或是友詐的心理競爭。
《終極生還組》分析與延伸:
雖然現在像是登山、攀岩、露影等野外求生的子類別戶外運動,但其實在現代社會的源頭都取於過去的軍事教育概念。19世紀至20世紀初,如美國的動物文學之父-西頓,和英國文學、畫家貝登堡等都是提出野外求生理論的代表人物之一,而這些人物的共通點都是有著漫長的童軍生涯,並且推廣童軍戶外運動,與孩子的野外活動能力。
可以說野外求生很大一部分是由軍事教育、童軍教育等方向延伸而來的產物,在如今許多野外求生節目不管是主持人或是參賽者,都還是能看到這點。
例如:全球知名的英國探險家貝爾吉羅斯,就是英國皇家空軍特種空勤團退役軍人、美國野外求生節目的主持人邁克爾霍克、科迪倫丁、戴夫坎特布瑞等人,皆是美國陸軍特種部隊教官,以教學野外生存為主,可以所見野外求生與軍事之間密合程度。
節目《終極生還組》中的多位參賽成員,也有約快一半以上家庭或本身有軍事背景,不管是業餘還是正職。這也符合過去歐美推廣童軍教育的歷史脈絡。但是野外求生其實就是人類在過去,自古對於外界探索與求生本能。
知名的加拿大野外求生主持人萊斯史特勞就沒有軍事背景,而是過去生活環境讓他對此感興趣,但他本人在2021接受了加拿大童軍總幹事的職位。
而有意思的是通常野外求生愛好者的另一半,也大半都是厲害的野外求生者。貝爾吉羅斯的妻子莎拉格里爾斯本身也從事野外求生運動,與丈夫有著同樣的愛好。
老公為美國陸軍特種部隊的露絲英格蘭也是是探索頻道中時常露面的野外求生者。可以雖然野外求生圈內與軍事息息相關,但女性的參與程度,在當代並不亞於男性,甚至以另一種觀點去看,戶外求生技能無分男女,是人類常識。
《終極生還組》值得一看嗎?
野外求生主題的實境秀,在這幾年大眾也已經逐漸習慣且不再新鮮,故有許多製作組為了求新求變,不管是加入遊戲、戀愛或是美食等元素,都為了打開除了喜歡這類戶外運動題材其他類型觀眾的視野。
但《終極生還組》節目則是保留求生的傳統,但增加的了困難度,也就是「團隊」這個元素,讓整個實境節目在最後成為相當考驗人性,有著意料之外的效果。
有經驗的野外求生者其實多半習慣獨自作業,因為通常每個人面對挑戰的方式不一樣,分歧是在所難免的,而加入了團隊要素除了必須與他人妥協之外,還得知道每個團員的身心狀況。由於沒有固定集數淘汰成員,故節目中會出現數人同時放棄和無人棄權的持久賽。由於跟其他求生節目不同,《終極生還組》參賽者獲得的支援極少,在身心折磨下慢慢衍生出這類型節目少有的「人類之惡」。
因為一些意外的獲勝模式,讓這部野外求生實境節目難得獲得熱度,也引起討論點。但是負面評價隨即而來。製作人在是後的訪談中有提到:他的確想像有類似團員忠誠度(參賽選手可以自由的更換隊伍),或是像力求自保與一些狀況發生。
但沒想到會在他們看不見的地方,意外的引出參賽者的惡意,這個方式是過去在求生遊戲中較沒有的現實面。
這也使網上討論分成支持和反對兩派,有人認為這就是人性與想獲勝的渴望,規則中並未限制這點。但有些人不認同比賽有著這樣的局面,認為這不符合運動家精神和競賽本質。而不管如何節目收穫了許多討論度,並且也展現出來,就證明製作組認同這是一個賣點,雖然事情擴大成變成對參賽者的討伐,但捫心自問當人在極地時有著求生慾望的當下,這種決定正確於否,恐怕不是言語攻擊而能有結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