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第三章功與能,會有一部分學生突然覺得簡單點,但也有人感到更難。原因出在,運動學會有方向,科學說法就是向量,對這無感的同學會很累,但到了功能又沒有,解題上手感回到二年級的熱學。反過來就是,對抽象能量無感者,在前面運動學還有指向性時找得到切入點,現在又沒了。

中學以下的素養教育與經驗談:國三上自然科,力與運動|方格子 vocus

接下來討論力與運動,這其實就是牛頓運動學的基礎,關鍵在於「力」,一定要先把力弄懂,不能只關注運動。學生要打開牛頓運動學的門,就要知道本章節力與運動的標題,不是在唬你,而真在講施力與產生運動的關係。 ...
這關鍵在哪,又該怎麼去下手,好讓各有苦惱的學生,找到下手處?
筆者以為,從翻譯開始解釋XD

功與能

功的英文是Work,這也是公式 W=FS 中,W的由來。許多同學完全不明白,為何能量這邊又跑出功,因為能量代號通常為E,就是Energy,直接明白,功又是啥鬼?
坦白說中文不好解釋,因為日常中對「功」這個字經常僅作成效、成就解釋,不如從日文去看,豁然開朗者會變多。
日文把「功」(Work)翻譯為「仕事」,也就是工作的意思,對「功」的解釋,指的是「物理學意義上的工作」,所以物體甲對物體乙作功,意思是「物體甲給了物體乙一些能量,讓物體乙去進行一些物理學上的工作」。
呃,再白話點。國中物理學多半指運動學與力學,而工作是一種外顯出的樣子,對學生解釋、同學自己想像,「作功」必須要有主詞與受詞,「誰對誰」作功。公式為何是W=FS
「物體甲對物體乙施力一段距離,使物體乙產生運動,給予的能量稱之為甲對乙作的功。」
現在沒教,所以拜託不要教內積外積,直接跟學生說,作功就是有主體對客體施力,使其產生運動所需的能量。

說明功的方向性

然後就開始帶點題目去解釋,一般而言筆者會用這四個範例去講。
  1. 甲從左向右對乙施力10牛頓,讓乙向右移動5公尺,甲對乙作功___。
  2. 甲從左向右對乙施力10牛頓,乙紋風不動,甲對乙作功___。
  3. 甲由左而右對乙施力10牛頓,讓乙向右移動5公尺,甲對乙朝左方作功___。
  4. 甲從左向右對乙施力10牛頓,讓乙向右移動5公尺,甲對乙朝上方作功___。
例題1很單純計算,例題2要讓學生明白,沒有移動下,施力多大,都對「移動這項工作沒成果」,例題3是要去明白,方向我們往右推,卻問往左邊作功,當然會得到負的,表示對「向左前進反效果」,最後例題4,問朝上方作功,可物體只有左右,沒有往上啊,所以無論施力多大,都對「朝上方移動這工作無用」。
例題跟方法老師可以自選,重點是透過敘述,讓學生明白功的意思,為何要看題目問什麼,施力方向又為什麼要跟位移一樣才是正功。
不能光寫題目要同學去背,必須解釋,朝右邊推,對乙物體來說向右是正功,向左則是負功,這某方面來說是只看結果,畢竟死命的推看起來超有能量,但若對我們想要進行的方向無用,作功也是零。
這是很常見的教學失誤,不少老師覺得功就是背公式帶題目,反正W=FS 就操作上來講不難。接著就去上功率,功率就只是除以時間嘛,沒多久下堂課開始上動能。
為何說是失誤?
我們對某物體施力使其移動,我們對此物體作功、此物體得到能量,此能量用來運動稱之為動能。而動能沒方向,只看純然的大小,這又跟功要看方向不一樣,學生會有人在這中間只懂了操作定義,不懂物理定義,日後上高中慘死、死慘。

針對「方向」去做練習,才能抓到物理上的定義

要具體的去說,建議用範例把動能用功去帶出來,先列出公式Ek=1/2mv^2,然後帶範例如下。
範例:在一光滑桌面上,我們質量1kg的物體甲施力25N(牛頓),前進了2公尺後放手,請問此物體得到多少動能?物體甲剛剛離手後的速度又為多少?
解答:作功W=FS=25N×2m=50J
作功即為物體獲得能量,帶回動能公式:
Ek=1/2mv^2
50J=1/2×1×v^2
v^2=100
v=10
先確實讓學生明白,動能是作功給予,接著再帶稍微複雜點的題目,改範例就可以。
範例:在桌面上,我們對質量1kg的物體甲施力25N,前進了2公尺後放手,已知桌面對此物體的摩擦力在移動時固定為10N,請問此物體得到多少動能?物體甲剛剛離手後的速度又為多少?
解答:跟上題一模一樣,摩擦力不需要拿來用。因為功是指工作,在這題問的題目中,沒有摩擦力的工作,當然就沒有角色,結果也就無關。
但請老師後面補一個問題,「請問摩擦力對此物體作功多少」?
解答:W=FS=-10N×2=-20J
因為摩擦力跟物體前進方向相反,作負功。
但這跟物體獲得動能、速度無關,因為題目已經告訴我們最後的結果,就是前進2公尺,施力跟質量都知道,那麼摩擦力就是包含在這整個「工作之中」。
如果沒有「方向」的練習,會有學生陷入摩擦力不也是有能量,為何沒有給物體能量,或是相反的消除物體的能量,困在其中出不來。
筆者經驗是,動能算簡單的章節,要透過練習讓學生感受到可以面對,真的不難。但要真的知道功與能在幹嘛,超級無敵霹靂難,最好的上課方式,是透過題目解說觀念,這題的觀念帶下一個題目,一堂課三到五題,兩堂課把功與動能解決掉。其他時間再拿去作練習,尤其是下課前留10分鐘寫學習單,或是段考前出100題題本,給學生上課慢慢寫,邊寫邊檢討都比找時間考試好。

位能:收穫前先給予,發動前先貯存

往下會提到位能,這邊也是常發現,新手老師會解釋不清的章節。原因很簡單,以重力位能為例子,這指的是物體到高處後,相較於比較低的位置,具有一個能量,稱之為重力位能。位能英文是Potential Energy,白話講給學生聽就是「具有潛力的能量,代表還沒用」,一顆大石頭在你頭上還沒掉下來,此石頭具有很大的位能,但此能量對你而言沒有效果……因為還沒砸下來啊。
那為何有這能量?再分別解釋重力位能跟彈力位能。舉爬樓梯就好,問學生今天爬到三樓,拿起石頭往下丟,為何石頭撞擊地面的聲響,會比在一樓丟大很多。因為,拿著石頭爬到三樓會累啊,比沒搬石頭爬還累,這石頭的能量是誰給的?同學自己給的。
範例:把一顆質量5kg的沙包,搬運到10公尺高的3樓,請問你對此沙包,在上下的方向上作功多少?(g=9.8m/s^2;1kgw=9.8N,在此簡化四捨五入為10N,下同)
解答:往上方爬,要搬運一個5公斤沙包,表示兩手要出力5公斤去抵抗重力,重量向下5公斤,兩手施力向上5公斤。W =FS=5kgw×10m=-500J
接著問下一題,重力對此物體作功多少?
解答:重力朝下,W =FS=5kgw×10m=500J
一個朝上一個朝下,沙包得到這麼大的重力位能,是因為同學自己先花力氣,抵抗重力作功搬上去。對於重力來說位置變得比較高,也就代表等等把沙包往下丟時,重力得要「額外拉10公尺遠」。位能就只是預先存在此物體上的能量。
彈力位能也是,我們先施力壓縮彈簧,彈簧其實很想反推回來,所以當放手的瞬間,彈簧自己的彈性就會朝反方向推出去。這個我們先施力預存在彈簧裡的能量,就是彈力位能。
然後請不要糾結在預存兩個字的意思,先讓學生明白,位能是一種「要怎麼收穫先那麼栽」的能量。

上物理課當講故事,別把學生當成未來頂尖工程師

範例:用腳踢足球使其往上方飛,若足球質量1kg,向上方飛了5公尺,請問我們給了此球多少能量?(g=9.8m/s^2
解答:W =FS=1kgw×5=50J
繼續問,此球被踢中的瞬間,向上的速度是多少?
解答:因為球剛剛飛上去時速度最大,也就是動能最大,而足球飛到5公尺高就停下,代表轉換的位能最高在5公尺處。
故踢中瞬間動能也為50J
50J=1/2×1×v^2
v^2=100
v=10
這跟前面說的一樣,重點是透過題目帶觀念、觀念帶下一題,順順的上一堂課。不要講半天位能,然後再開始解題目,這樣學生八成都忘了。再不然,就是講一個觀念,就開始找題目帶一下,也是還可以。
到此,各位師長同學應該會發現,好像是把上物理課當講故事?對。
單單講公式帶題目,大半同學會從頭睡到尾啦。要用故事,生活化題目讓學生去想像,有代入感才不會睡著。然後數字有沒發現,筆者的例題好像都是整數、可以開根號。請不要在帶觀念時,還讓學生花腦袋去解數學,就算這數學很簡單。
在這當中,一定要教授的是能量守恆,但筆者經驗是,透過題目一題題去講,慢慢帶出能量不可能輸出大於輸入。建議從摩擦力開始講,個人習慣上最後會帶到「生活中到處都有摩擦力啊,你跑步都有風阻了,所以怎樣都不可能出100的力,得到100前進的動能,勢必有一些拿去抵抗阻力」。
其實不需要講得太文謅謅,國中生第一次接觸,九成都不會來唸我們理工科,請不要抱持教育未來台GG工程師的心態教學,會死人的。

槓桿跟簡單機械,不要太鑽牛角尖

本章最後是槓桿跟簡單機械,由於現在課程內容刪減許多,要看個別學校教學狀況而定,所以只大概提一些個人經驗。
首先,這邊講的都是力矩的概念,力矩指的是「施力乘以施力方向到支點的垂直距離」,也就是力×力臂
請不要弄得太複雜,國中目前刪掉很多,放在力矩跟轉動就好,只要教順時針力矩大就順時針轉動、逆時針力矩大就逆時針轉動,不要講太多其他的。
如圖,看的是施力方向那條藍色虛線,到支點的紅虛線距離,很多同學會弄錯,例如下圖。許多同學會從施力點,直接算到支點距離,這務必請上課老師要講,同學自己也不要弄錯了。
其他有關滑輪、斜坡的題目,嚴格說都跟力矩有關,但現在不要求上的太多,筆者就偷懶好了。真要講就是定滑輪、動滑輪的差異,以及換算力的大小、方向,全部都是基礎題型,不然就是結合素養考題,總之請各位同學不要鑽牛角尖,一般坊間參考書題目就夠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