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纯母乳哺育的高数据,背后反映的不是真正的“支持”,而是对母亲的“压力”。」

一张张提倡母乳哺育的卫教海报,张贴在台湾医院中的妇产科、新生儿科外的廊道上,上头不外乎是告知母乳哺育的好处,像是母乳是新生儿抗体及免疫力的来源;也有海报以较为强硬的措辞,宣示医院不提供瓶喂、甚或是奶嘴等会影响哺乳的替代品。护理站一样忙碌,护理师每隔几个钟头就得前往产妇休憩的房内,一边进行新生儿卫教,一边挤压产妇的乳房与乳头;即便产后产妇在精神与身体上已感疲倦,但这样如流水线般的作业模式却不停歇。

母乳好还是配方奶好,一直是网路论坛上新手父母的万年提问。对世界卫生组织(WHO)与联合国儿童基金会(UNICEF)的专家来说,他们鼓励采取“纯母乳哺育”——婴儿只吃母乳,没有吃任何其他的食物——的哺育方式。专家们普遍认为,母乳宝宝较为健康、智力测验分数较高,成年后体重过重与罹患糖尿病的风险较低,因此鼓励应该纯母乳哺育到出生后六个月,并致力于达成“纯母乳率50%”的指标;而这样的指标,即便难以加入联合国或是世界卫生组织,但一样成为台湾政府追求的政策KPI(Key Performance Indicators)。

然而,由于母乳与配方奶各自有支持者,为使纯母乳哺育达成五成的指标,除提倡母乳哺育的各种好处外,联合国也针对配方奶业者提出一系列的反制措施。例如,联合国在2016年发布报告呼吁,各国要成功提倡母乳,首先必须严格立法管制配方奶行销;联合国指,婴儿六个月年的纯母乳哺育的比例仅有三分之一,“20年来都无改善”。

而在COVID-19方兴未艾的2022年初,世界卫生组织与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再度联合发布报告指,许多国家未能遏止以配方奶替代母奶的行销策略,报告内容也提及,有逾半数的父母和孕妇表示,他们曾是配方奶的行销目标。联合国甚至批评,婴儿奶粉厂商采用“不道德”的行销策略,将股东利益凌驾于孩童健康之上,配方奶业者一年投入50亿美元的广告预算,影响新手父母如何喂养孩童的认知。

台湾纯母乳哺育比例追追平多数西方国家

就结果论观察,台湾似乎做得不差,但也有人认为台湾的高数据,背后反映的不是真正的“支持”,而是对母亲的“压力”。

纵然专家详尽驴列母乳哺育的好处,但当这样的“提倡”进入国家政策,进而成为政府机构追逐的指标后,将会带来什么样的结果?

在台湾,由于政府的大力推动,纯母乳哺育率已追平许多西方国家,若将台湾的“纯母乳哺育率”与其他地区比较——尤其聚焦在哺育率随著婴儿年龄的变化——可以看出两个重点:

首先,在婴儿出生的最初期,台湾妈妈哺育母乳的比率相当高,2018年在两个月时达到62.5%,比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稍低,但数字接近,但远高于香港以及美国。这意味著,台湾多数的孕妇初期就有哺喂母乳的意愿。

其次,到了婴儿六个月时,台湾还有46.2%、也就是将近半数的母亲采用纯母乳哺育,不但与欧洲平均接近,而且下滑的幅度明显小于澳大利亚、加拿大──这两国两个月时的纯母乳哺育率高于台湾,但因为下滑幅度较大,六个月时却低于台湾。其他如瑞典,六个月时依旧有63.2%的母亲以纯母乳哺育,同为北欧国家的丹麦,纯母乳哺育率则下滑剩12.7%。

这是因为,许多母亲虽然一开始会哺喂母乳,不使用配方奶或其他营养品,但几个月后,会因为哺喂母乳的种种不便,包含生理上母乳的量,以及随之而来的疲倦、疼痛、困难,加上重返职场后的挑战,而选择不再继续下去。加拿大等国都把纯母乳比率的下滑,当作一项政策问题,认为应该多支持母亲继续哺喂。

单就结果论观察,台湾似乎做得不差,甚至超越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但也有人认为台湾的高数据,背后反映的不是真正的“支持”,而是对母亲的“压力”。

当纯母乳哺育成为国家政策的KPI

立法委员林昶佐在国会质询指出,许多医疗院所在“积极做业绩”下,不断推销母乳哺育,对产妇造成极大压力。

2022年,台湾无党籍立法委员林昶佐在国会针对母乳哺育及孕妇卫教手册提出质询,许多医疗院所在“积极做业绩”下,不断推销母乳哺育,对产妇造成极大压力。而溯其根本原因,在于上级机关的卫福部对此设有点数,点数越多就可换得越多补助。

实际上,台湾为呼应世界卫生组织于2002年提出的“婴幼儿喂食全球策略”——六个月以下完全哺育母乳比例要超过50%——政府部门以及相关的医疗院所、产后护理之家,推动一系列妈妈喂母乳、并开办母婴亲善认证诊所,在多年的提倡后,2018年冲出了46.2%、近半数纯母乳哺育的亮眼表现。

然而,依据国健署“健康促进统计年报”资料显示,2020年台湾六个月以下的纯母乳哺育率为37.9%,相比前次调查下滑了8.3%。林昶佐认为,此与医疗院所过度推销母乳哺育有关,由于在点数的奖励下,医疗院所越是提高哺育率、越能获得更高的中央补助,却造成适得其反的结果。在这样的风气下,近年来,一些标榜“非母婴亲善认证诊所”更成为父母生产的首选——他们不愿、也无力承担这样的母乳推销与压力。

翻阅台湾母乳哺育的历史,在母乳哺育尚未有全国政策前,母乳哺育为各医院、诊所及卫生所产儿护理的常规工作之一。在1985年针对母乳哺育的调查结果显示,台湾产后一个月哺喂母乳率仅占32.5%,到了1989年,产后一个月纯母乳哺喂率甚至衰退剩5.4%、混合哺喂率21.2%。直到2004年再度调查,产后一个月以下纯母乳哺育率回升至46.6%,四个月以下为28.4%,六个月以下则为24.0%。

其实早在1960年代的台湾社会,哺育纯母乳的比例曾来到94.5%的高峰,但在经济转型、社会型态变迁,以及台湾就业妇女人口增加后,1999年产后一个月喂哺母乳比例仅剩26.6%。尔后,2004年开始,六个月以下补喂母乳比例为24.0%,2008年为35.1%,2009年为41.2%,2010年为45.6%,之后的调查大抵徘徊在45-46%左右;纯母乳哺育率的攀升,也显见台湾政府在2002年后响应国际组织“婴幼儿喂食全球策略”的相关作为与成效。

不被看见的母亲

台湾纯母乳哺育竟在20年来超英赶美之际,人们也必须理解到,每一个%数成长背后都是无数妈妈的血泪。

然而,台湾持续“高档”的纯母乳哺育率,恐怕并非来自政策的支持、更多的则是压力。医疗院所推销母乳,可以获得相应的点数、进而得到卫福部的补助,但推销的手法却也造成母亲的身心压力。林昶佐因而建议,卫福部补助的方式可改支持医疗院所聘用专业泌乳顾问,他认为此举较能站在新手妈妈的角度予以鼓励,

笔名乌乌医师的妇产科医师乌恩慈提醒,台湾目前尚未有公费泌乳顾问,产假与国际相较下也不算多,纯母乳哺育竟在20年来超英赶美之际,人们也必须理解到,每一个%数成长背后都是无数妈妈的血泪。

即便卫福部在回复委员的文件中提及,台湾纯母乳哺育率即便未达WHO设定的50%,“但在先进国家中,台湾仍属领先地位”。然而,母婴哺育不是只有“婴儿”的需求,更有安稳躺在胳臂上的背后母亲。当政策一味地冲刺过半纯母乳哺育,却忽略了提供母乳的母亲其生理、心理上的需求,甚至让一些产妇以乳量多寡作为考核自己是否为一名“合格”母亲的标准时,这样的母婴连结的亲密时光,则被量化为国家政策的达标与否;从生产到哺乳,女性的子宫与乳房始终成为国家施展权力的对象。

穿越张贴满提倡母乳哺育与拒绝提供奶瓶海报的廊道,一名产妇从产房被推回病房中,在身体的感官还来不及接受一个新生命的到来此刻,她还不知道,她将迎来护理师一次又一次的将新生儿递上胸脯,努力催促他吸吮乳头、对著乳房又揉又挤的反复情节。

打了减痛分娩的她可能也还不清楚,生产完并不是结束,成为国家政策KPI的乳房,肉体上的磨难才正要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