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地劇團取材金庸小說 以形體戲劇探問「江湖」 將赴日本英國等地巡演
(獨媒報導)沉肩、墜肘、曲膝,身著黑色衫褲的八名演員緩緩向右踏出一步。他們向右前方移動,彷彿迎著一個看不見的對手或推或擋,再快速出拳。這是綠葉劇團進行身體訓練的現場,演員正在為今年的巡演製作《落花流水》做準備。《落花流水》邀請作家米哈創作六個武俠故事,演員將在極簡的舞台上以身體語言呈現故事脈絡,探問「江湖」的概念。
綠葉劇團藝術總監黃俊達是作品導演,他將不同流派的形體藝術揉合一起,包括西方身體訓練、太極、武術和粵劇等。《落花流水》將於今年在日本、英國等地巡演,在形體戲劇並非主流的香港劇場界,黃俊達希望劇團可以透過各地巡演吸收經驗,打磨身心狀態。他形容創作如同耕種,需要付出時間和精力,面對不定的天氣,成果亦未可知,但這就是藝術的意義。
揉合傳統與現代 透過形體戲劇探問「江湖」概念
成立於2010年的綠葉劇團專注形體戲劇,主要以西方訓練為基礎。是次製作《落花流水》引自金庸筆下武俠人物的別稱,邀請作家米哈創作六個武俠故事,探討小說裡的「江湖」如何被構建,現代人又怎樣理解「江湖」。
導演黃俊達認為作品討論了一個群體如何在江湖中安身立命的問題,劇團成員由去年八月左右即開始資料蒐集,不斷拋出問題再嘗試解答——江湖中正邪如何界定?江湖恩怨如何化解?如何看待追求天下第一的意念?至於我們身處的香港是否仍存在「江湖」,黃俊達則認為界線模糊混沌,或者透過有年代風格的作品,「有距離地觀察當下」。
綠葉劇團以往偏重西方的身體訓練,黃俊達笑言自己曾認為西方的技法更自由、隨意、幽默,東方的藝術看似「死咕咕」,實則內斂含蓄,往往能激發觀眾的想像。今次以江湖為主題的《落花流水》參考大量東方傳統藝術,包括太極、武術、粵劇等,並邀請資深武術指導和粵劇老師訓練演員的基本功。
在黃俊達看來,東西方的舞台訓練素來有相互仿效的歷史,例如他在法國學習面具戲時,詳細了解到面具的外觀和舞台功能亦受東方影響。黃續指,與其說創作融合了東西方的身體表演,不如說《落花流水》的故事脈絡容讓劇團把傳統借來現代,在純粹和精煉的傳統裡發揮創新。
身體作為最直接的舞台媒介 以極簡設計呈現故事脈絡
重訪經典作品給團隊提供不少靈感。演員的一個訓練選段是《林沖夜奔》,八名身著黑衣黑褲的演員飾演林沖,時而躡手躡腳,時而快步疾行,停下時仍擺出隨時準備打鬥的姿態。八人將目光遠放在外,間中左右移動視線觀察是否有人尾隨。深夜萬籟俱靜,林沖的警覺和急迫被充分展現出來。
極簡的舞台設計仍富有敘事的層次感。黃俊達舉日本傳統藝術狂言的選段《月見座頭》為例,這齣六百年前的劇目講述一個盲人在月夜遇到一個親切的陌生人,與他共飲清酒,聽他描繪月色;二人分別後,陌生人隨即假扮另一途人,百般欺侮凌辱盲人。黃俊達指,當時的劇場只是一個方形空間,亦沒有燈光效果,卻仍可以讓觀眾感受到故事的脈絡。
黃俊達表示,綠葉劇團一直探索身體的可能性,使之成為最直接的舞台媒介。表演中的空間感、時間性、故事情節、角色轉換,在他看來都可以用身體語言來表示。因此,劇團在學習粵劇時,著重訓練了敲擊和唱詞。黃俊達透露,《落花流水》演出將會使用最簡單的舞台設計,台詞會以「唱」的形式出現,並非人物對白,而是襯托意境的旁述。
形體戲劇並非香港劇場的主流,黃俊達認為呈現這樣的一個製作需要經歷四個階段:首先,學習不同的動作和聲音;其次,用這些身體語言作為物料與故事形成聯繫;再次,依照對表演的追求,整合成連貫的敘事;最後,以演出的形式呈現對身體的理解。黃俊達形容欣賞這類演出如同看一幅畫,「你好難講幅畫講啲乜嘢,但係透過呢幅畫有啲聯想。」
吸收各地藝術經驗 召喚劇場的「復耕」
今年一月起,黃俊達赴日本學習傳統藝術,包括能樂、劍道和歌舞伎表演的不同流派。他坦言,自己需要維持劇團營運,並兼顧創作,有時亦會感到迷失。日本的求藝經歷讓他可以浸潤在一個謹守傳統技藝的地方,被這種態度影響。黃俊達將這些經驗比作畫家使用的不同畫紙,是創作底色的反映。
綠葉劇團的演員們對排練場地有一套禮儀——每日進入場地之前,他們會站在門口,凝望空間5至10秒;離開場地時,他們會轉過身,再次凝望場地5至10秒。黃俊達坦言,自己忙碌起來,出入排練場地時也會「直行直過」,但劇團想要打磨的不僅是表演的外觀,且是精神上的修煉,明白藝術並不簡單。他笑稱在日本走進和離開劍道場有一系列禮儀要做,一堂課至少要鞠躬七次,鞠躬的對象包括道場、師祖、師父和所持的劍。他淡淡地說,這些儀式或許不能即時改變身心,但堅持做,自然有影響。
綠葉劇團自成立以來,不少劇目在世界各地巡演。黃俊達表示,巡演為團隊提供了吸收各地經驗的機會,「四處流徙」之後回到香港做總結演出,往往令作品更為成熟,讓觀眾耳目一新——「香港仲有咁嘅一班演員!」是次製作《落花流水》亦將在日本、法國、英國等地巡演之後,回到香港演出。黃俊達希望演員吸收各地經驗,讓身體和心靈都有所改變。
然而,黃俊達亦認為創作是不斷試驗,至於結果,未必有完美的保證。他笑道,如今香港不少人推行「復耕」,認為劇場也需要「復耕」——需要投入長時間的勞作,也要面臨不確定的天氣,所做的嘗試不知會得到甚麼結果——但這就是耕作的意義。
演出:落花流水
巡演:
日本,東京:6月22-23日
英國,愛丁堡國際藝穗節:8月3-28日
其他國家之巡演資料將不日更新
記者:王佳文
攝影:劉裕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