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學校本地生五年間增4,000人 增逾四成
(獨媒報導)本港國際學校收生愈趨本地化,根據教育局回覆立法會議員質詢,國際學校的本地學生數目由2018/19年度的9,853人,增至去年度的13,858人,五年間增加4,005人,增幅達四成。非本地學生數目則逐年下跌,由2018/19年度的30,345人跌至去年度的26,768人。本地生佔國際學校學生的比例,亦由五年前的24.5%增至34.1%。
經民聯立法會議員林健鋒在立法會提出口頭質詢,指不少國際學校非本地生在疫情期間返回原居地,導致流失率增加,他問及全面通關後,教育局會否重新收緊國際學校所佔本地生比例的要求等。
教育局回覆的數字顯示,提供過去五年學年的國際學校收生數字。全港國際學校維持54間,不過學額數目由2018/19年度的44,864個增至去年度的46,253個,惟學生人數只有小幅度增加,由2018/19年度的40,198人增至40,626人,剩餘學額由2018/19年度的4,666個增至去年度的5,627個。取錄人數佔學額87.8%。
非本地學生及本地學生比例方面,五年間亦有大幅度轉變,非本地學生所佔比例由75.5%跌至65.9%,本地學生則由24.5%增至34.1%,增加逾4,000人。增幅最大的學年為疫情爆發後的2020/21年度,本地學生人數由10,634人增至12,214人,同一學年的非本地學生則大跌逾千人,由30,499人跌至28,801人。
分區剩餘學額數字方面,去年度各區皆有所增加,港島、九龍及新界分別有2,806、1,113及1,708個剩餘學額,分別增加17.6%、19.4%及34%。
教育局表示,疫情下非本地學生流失率較往常為高,但認為整體學生人數保持平穩,非本地學生仍佔國際學校學生人數近七成。至於取錄非本地學生的限制,局方指只適用於英基學校協會及2007年獲分配土地的國際學校新校舍,比例自2009年起規定為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