盤點「綠在區區」成效 新合約每月可多獲18萬撥款增42%
【獨媒報導】政府在2021年斥資2.5億元推行「綠在區區」回收便利點,第一期先在全港18區設22間,再於去年增設10間,回收便利點以「6」字作招牌,統一宣傳。政策推行至今成效如何?環保署回覆《獨媒》的數字顯示,該批回收便利點過去兩年的分別有9,000及10,900公噸,佔整個回收網絡的總回收量逾六成及五成。每間回收量為409及495公噸,按年增長約兩成,署方稱能達到合約訂明的目標。第二期的新約已陸續出,政府加碼注資,現時每間回收便利點每月平均可多獲18萬元撥款,較舊合約多42%。
第一期每間回收便利點回收量按年升約兩成 均達合約目標
政府的回收系統,原依靠路旁的三色桶,惟其成效不佳,民間則有多個自發的「不是垃圾站」出現。2015年,當局以環境及自然保育基金委聘非政府組織,設立17個社區回收中心和兩個流動回收站。2020年「升級」,斥資超過2.5億元在全港18區設立22個以「6」字作招牌的「綠在區區」回收便利點,提供定時定點回收街站及較長時間的服務。22間回收便利點於2021年2月全面投入服務,並於2022年陸續開展第二期合約,在社區再增設10個回收便利點。政府會以合約形式委聘非牟利機構營運,合約期為兩年。
回收便利點至今推行兩年,究竟成效如何?根據立法會文件,「綠在區區」社區回收網絡(即包括現行11間回收環保站及32間回收便利點)在2021年的回收量達14,400公噸,是2020年3,950公噸的逾三倍。2022年的回收量更達20,300公噸,較2021年增約41%,每項回收物過去5年亦有按年增長。
立法會文件截圖:綠在區區社區回收網絡過去5年的收集量(公噸)
至於第一期回收便利點,根據環保署回覆《獨媒》的數字顯示,該22間回收便利點的回收量佔回收網絡整體最多,2021年及2022年的總回收量分別有9,000及10,900公噸,佔整體62.5%及約54%。而每間「綠在區區」兩年的回收量分別達409及495公噸,按年增長約兩成。每項回收物在過去兩年的回收量,按年增長3%至185%。環保署又指,首批22間「綠在區區」在過去兩年的回收量均能達到合約訂明的目標。
料2022至23年度開支達1.86億 每間回收便利點新合約可多獲18萬元撥款
同時間,「綠在區區」社區回收網絡每年開支都有上升。根據立法會文件,社區回收網絡在2020至21年度的開支達1.62億元,較2021至19年度的3,100萬增逾五倍。2021至22年度更達2.26億元,較去年度增逾1倍。當中回收便利點的開支佔最多,當中2020年至21年度涉1.1億營運開支,並按年度增至1.74億元。政府預計2022至23年度的營運開支達1.86億元。
翻查第一期回收便利點的首期及後續合約的批出金額。第一期28個月營運合約中,每間回收便利點批出的費用由600萬元至1,800萬元不等,按每月計算,每間回收點每月可獲約42萬元撥款。而第二期33個月的營運合約,每間回收便利點的合約金額較第一期有明顯上升,費用增至800萬元至3,100萬元不等,升幅達1至4倍,按每月計算,每間回收點每月可獲約60萬元撥款。兩期每月營運合約金額增加約18萬元,升幅約42%。
第一期回收點完約 9間由新承辦商接手營運
雖然第一期「綠在區區」成效不俗,不過第一期回收便利點則有9間營運商未獲續約須易手,而環保署在屆滿前兩星期才公布該批回收便利點的後續安排。22間回收便利點當中,有20間獲後續合,但其中9間將由新營辦團體營運,包括「綠在天后」、「綠在新墟」、「綠在長沙灣 」、「綠在大圍」、「綠在土瓜灣」、「綠在紅磡」、「綠在路德圍」、「綠在大角咀」及「綠在元朗墟」。
至於另外兩間不獲續約的回收點「綠在上環」和「綠在葵涌」,前者因去年招標時因沒有符合要求的投標團體,需重新招標;後者為配合政府發展公屋小型回收便利點網絡,滿約後便需停運,「綠在葵青」負責營運現有的回收流動點及屋苑上門回收服務,並在原有回收回附近設流動點。
「綠在天后」違規一次 由新承辦商接替
《獨媒》翻查每間回收點過去兩年的季度報告,當中只有「綠在天后」錄得一次違規。「綠在天后」的營辦團體為「121C回收社」,他們在2021年因有員工不當棄置發泡膠生果網,被環保署扣減服務費。「121C回收社」主席、建制派前中西區區議員陳捷貴當時在電台節目就事件致歉,稱涉事員工為新入職同事,因店面無法儲存多袋生果網,擔心擺街被人投訴,於是棄置於附近垃圾房,工場主管得悉事件後,已檢回回收站。雖然「121C回收社」未獲「綠在天后」後續合約,但仍續獲「綠在西營盤」及「綠在田灣」(將改名為「綠在香港仔」)的後續合約。
綠領行動稱曾入標但不中標 不評論當中原因
另一承辦商「香港基督少年軍」原本營運4個回收便利點,包括「綠在葵涌」、「綠在土瓜灣」、「綠在紅磡」及「綠在路德圍」,除了「綠在葵涌」被停營,其餘3間的後續合約由「基督教家庭服務中心」及「新生創意有限公司」獲得。
中標營運商「基督教家庭服務中心」有份營運的「綠在觀塘」早前被揭在去年4月至12月沒有按營運合約,把三公噸紙包飲品盒運送往唯一認可的紙包飲品盒回收商喵坊處理,被環保署警告及減服務費用和罰款現共營運6個回收環保站及回收便利點。
綠領行動回覆《獨媒》表示,由2020年12月至2022年6月營運「綠在長沙灣」期間,合共回收約700噸回收物,成效理想,又指曾入標但不中標,不評論當中的原因,亦希望新的營運機構接手後,市民仍會維持良好回收習慣。
環保署:按標書甄選中標者
對於不獲續約的營運商,環保署回覆《獨媒》時未有正面回應,只稱該批回收便利點的後續合約是透過公開招標程序批出,所有標書均經過評審,包括技術及價格建議書,再按照招標文件內有關接納標書的甄選準則建議中標者,並獲投標委員會核准後批出後續營運合約。
至於其餘回收便利點,「綠在新墟」由「新綠資源有限公司」交由「綠社區教育慈善基金會有限公司」續運、「綠在長沙灣」由「綠領行動」交由「長沙灣街坊福利會有限公司」續運、「綠在大圍」由「基督教家庭服務中心」交由「沙田婦女會有限公司」續運、「綠在大角咀」由「薈萃服務網絡協會有限公司」交由「新生創意有限公司」續運、「綠在元朗墟」由「綠聯有限公司」交由「健康行動有限公司」續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