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媒報導)本港今年首季詐騙案大幅上升,民建聯早前就電話詐騙進行調查訪問667人,當中55.4%受訪者不知道「防騙易18222」熱線電話,72.5%受訪者則不知道如何使用手機應用程式「防騙視伏器」。民建聯建議當局加強宣傳,包括將6月列為全民防騙宣傳月,立法會議員李慧琼呼籲市民不要被騙徒的「甜頭」吸引:「關鍵都係要我哋作為市民,真係要加強、加強、加強警惕。」

民建聯九龍城及黃大仙支部在4月22曰至5月5日,以街頭及網上形式進行問卷調查,收回667份問卷。當中三成為36至50歲、65歲或以上,兩成為51至65歲,一成半為18至35歲。

無標題

三成六受訪者 每星期收到5個或以上電騙訊息

調查發現,36%受訪者每星期收到5個或以上電話詐騙訊息,而收到3至5個,及1至2個則各佔約三成,另有三成稱從沒收過;而10.6%受訪者稱曾在詐騙案中蒙受損失。69%受訪者稱一開始已識穿騙徒,23.8%受訪者稱在被要求付款才識穿對方,7.2%受訪者在遭受金錢損失才發覺。

而在收到騙徒聯絡時,73.8%受訪者收到詐騙電話後會直接掛斷,50.3%受訪者稱忽視不理,37.6%受訪者稱會封鎖該來電,9.2%則會捉弄對方,5.9%受訪者稱會報警。

至於詐騙的方式,50.6%稱其郵件有問題,37.8%屬「猜猜我是誰」,33.4%屬投資詐騙,31.2%稱提供工作機會,23.9%指控涉內地洗黑錢,22.6%為網絡釣魚,21.4%為網絡情緣,21.4%為做任務獲得金錢回報,18%為邀請網上賭博。

詐騙形式涉做任務取得「報酬」 及後會被要求入錢

另外,民建聯表示在4月8日至5月9日派出成員出任「調查員」,與網上騙案的騙徒「周旋」,在5月8日深夜至9日凌晨,更到警署落口供及完成報案程序。

民建聯項目統籌陳仲翔出任「調查員」,他列舉4個個案,當中包括收到來自外國電話號碼的WhatsApp 訊息,對方會喚市民到Telegram 聯絡接待員,及加入群組,並以「做任務」形式獲得金錢「報酬」,包括訂閱YouTube 頻道,便可獲得數十元的酬勞,但及後便要向對方入更大金額的金錢,才可獲得更多現金。

無標題
陳仲翔(左)

不過,陳仲翔表示,在「入錢」後未獲發現金,更被要求開設銀行帳戶,及向對方繼續「入錢」。他其後到警署報案,稱警署內有數名市民排隊,同屬詐騙案件。

民建聯促簡化凍結有問題戶口程序

民建聯又發現,有被警方「防騙視伏器」列為高危的「轉數快」戶口,仍可被騙徒用作轉帳用途,向受害人發放「報酬」。李慧琼建議,金管局應按最新的騙案形勢,「完善」銀行開戶機制,並要更積極主動審查現有戶口,針對涉及騙案的戶口作跟進,及簡化凍結有問題戶口的程序。

無標題
李慧琼

李慧琼認為,騙徒的手法日新月異:「關鍵都係要我哋作為市民,真係要加強加強加強警惕。亦都小心,因為貪,小嘅賺錢經歷引伸到可能將來輸錢。」她形容,本港的騙案已到達水銀瀉地的階段,全港市民每日均收到詐騙電話、訊息及電郵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