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版「廁所革命」 獨立合約管公廁 清潔工須有「認可資格」
(獨媒報導)觀察一個城市好與壞,公廁是其中標準。李家超去年《施政報告》要求加快翻新食環署公廁,當局向立法會提交文件,以往食環署批出的「街道潔淨服務合約」,要求承辦商包辦清掃街道、潔淨公廁、撿拾垃圾、清理集水溝、清洗街道、清理廢紙箱,署方在旺角和荃灣區試行新合約,獨立購買一份公廁管理服務合約。根據新合約,署方要求「廁所事務員」要接受職業培訓及具備「認可資格」,政府稱新合約提升公廁的潔淨服務表現,考慮推展至其他分區。
組裝合成公廁直接運港
環境及生態局向立法會食物安全及環境衞生事務委員會提交文件,交代提升公廁環境衞生及實行「智能公廁系統」。食環署指截至2023年4月,已展開了超過190間公廁的全面翻新或改善工程。食環署將會盡量採用「組裝合成」及「裝配式建築」縮短工程時間。署方目標在2024年至2028年為430間公廁進行工程。
當局在文件列出一系列「智能公廁系統」,主要是應用於消除氣味、監察日常運作、消耗品管理等,例如梘液、廁紙、廁盆座板消毒液及手部消毒液的使用情況。當局又指「智能系統」亦包括在部分公廁,加設「防客反饋系統」,收集公眾對使用服務的意見,以及設有液晶顯示屏,顯示公廁溫度與濕度。現時有發生市民暈倒公廁猝死的個案,文件未提安裝感應警報器。
嚴查承辦商表現 違者可扣減服務月費
對於承辦商的監管,食環署表示自2020年起已有要求分區管理級人員和承辦商管理層定期巡視公廁,如發現承辦商有「違規、失責行為或沒有按照合約條文提供公廁潔淨服務」,食環署將發出口頭警告、警告信或失責通知書,並扣減服務月費。
過往食環署的外判合約模式,是仿效1999年市政局的政策,將「街道潔淨服務合約」範圍,包括清掃街道、 潔淨公廁、撿拾垃圾、清理集水溝、清洗街道、清倒或潔淨廢紙箱等多項工作。政策不變逾20年後,食環署指去年10月及今年5月,分別於旺角區及荃灣區試行以「專項合約方式」,獨立採購公廁管理服務,亦即將「公廁管理服務」從現行「街道潔淨服務」的合約中抽出。新合約模式為期3年,要求「廁所事務員」需曾接受相關的職業培訓及具備認可資格。署方稱在初步評估下,新合約模式的公廁潔淨服務表現及合約管理效率均有提升。政府會考慮將新合約模式推展至其他分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