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媒報導)扶貧委員會上周五(6月9日)舉行會議,通過透過「關愛基金」撥款9,902萬,新學年在小學推行為期一年的「在校課後託管服務試行計劃」,場地由學校提供、非政府機構營運。目前有約50間學校參與計劃,基層家庭免費,其他家庭須支付成本價,預計3,000名學童受惠。社協及有立法會議員皆認為名額不足。

扶貧委員會委員、社區組織協會副主任施麗珊今早在港台《千禧年代》在表明支持推行計劃,指家長可選擇外出工作,對在校託管亦較有信心。她提到家長或關注補習質素,又指計劃暫定可託管至晚上六至七時,認為可再作延長,以及考慮在學校假期或公眾假期提供服務。施麗珊認為3,000個名額並不足夠,又建議招募更多義工加入,加強對學生比例(1:8,SEN學生1:5)。

施麗珊
施麗珊(資料圖片)

目前社署的課餘託管服務由非政府機構以「自負盈虧」及「收費模式」營辦,申請人須來自「不利環境」,例如為學生資助計劃受助人、雙親皆須工作或來自單親家庭。立法會改革扶貧政策和策略小組委員會副主席、工聯會鄧家彪在同一電台節目提到,社署計劃於社區中心進行,與學校有一定距離,有安全問題,而學校課室在課後閒置,認為在校託管更佳。

他亦指3,000個名額相對貧窮家庭而言並不足夠,但樂意看到先行一步。他又籲各方資源整合,不應將託管服務視為社署職責,應整合各方包括學校資源。

無標題
鄧家彪(資料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