棚仔應利布業新市場重開 花近百萬購新布:無本事移民唯有續做
【獨媒報導】俗稱「棚仔」的深水埗欽州街臨時小販市場,今年1月31日關閉,部分布販選擇重置至通州街臨時街市「深水埗布藝市場」。在「棚仔」經營44年的應利布業周日(6月25日)重新開業,店主何應開稱搬遷時過於倉卒,遺下了部分布料,重新開業前花近百萬元添購新布料,稱「一係就唔撈,撈襯就要落本」。他指自己亦想移民「但無本事」,唯有繼續做下去,「我就無本事走,BNO又無我份,有我份我都仲話疊埋心水走去諗諗其他地方有冇發展……都無啊!焗死喺香港,焗住你焗住要做啊,咁樣咪做好自己囉。」
「棚仔」搬至通州街橋底 布販曾斥時間倉卒
深水埗欽州街臨時小販市場「棚仔」今年1月31日晚關閉,騰出用地興建資助出售房屋。翌日2月1日,通州街橋底的臨時街市第1至第3座開業,有16檔原在「棚仔」經營的布檔選擇重置,食環署將其命名為「深水埗布藝市場」。在「棚仔」經營44年的應利布業店主何應開曾批評,由於搬遷時間倉卒,新市場只有兩檔正式營運,批評食環署公佈收回「棚仔」的時間倉卒,「成個新年都無休息過」。
應利布業近5個月重新開業 自由黨鍾國斌現身恭賀
事隔近5個月,應利布業周日重新開業,舉行開業儀式,數十人到場恭賀,包括前自由黨黨魁兼立法會議員鍾國斌,他攜妻和前助手到場,前助手更即場向何應開購買布匹,以表支持。
何應開表示,搬遷後在新布市場租了6個檔位,月租共一萬多元。近5個月時間中,他在新布市場整理布料、布架,分門別類布料,安裝冷氣室等,從「棚仔」搬遷至今沒有休息,「邊有休過息呀?到宜家都無休過息,都係不停咁樣做。」
新布市場天花漏水、窗網鐵門撇雨
新布市場雖位處通州街天橋底,但雨水可從兩條行車橋之間的天橋罅隙落至天花板,2月開放至今一直有滴水問題。何應開於是在天花板下掛了數塊大布,讓滴水位置的水能夠順著布滴至走廊,以免沾濕布料。他希望政府盡快處理滴水問題。
何應開亦要求政府為市場外圍增添鋁窗和玻璃門,取代現時的窗網和鐵門。他稱橫風橫雨時雨水可從窗網和鐵門撇入,沾濕布料,無法擋雨。現時他會在下雨時,於鐵門位置加上自製的冷氣膠簾以擋撇雨。
布販搬遷後生意少五成 斥食環宣傳仍不足
何應開引述其他新布市場的布販稱,從「棚仔」搬遷至現址後生意減少五成。他指前來新布市場的均為熟客,其他人根本不知道新布市場地點,「專登個個都打電話嚟問搬去邊度,好多人都未知,就算行過舊嗰度都唔識行嚟呢度。」他曾倡將臨時街市更名為「新棚仔布藝市場」,以提升知名度,惟遭到署方拒絕。何應開感嘆政府不理會訴求,「我哋嗌佢嗌唔聽㗎,邊嗌得聽啫,佢唔睬我哋㗎嘛,無辦法啊。」
何應開批評,現時食環署的宣傳依然不足,署方製作的「深水埗布藝市場」招牌和橫額不顯眼,其中一些掛於天橋橋墩旁的鐵絲網,遠處市民難以看到,「幾鬼鼠呀,咁細個塞入嚟邊個知呀?」
花近百萬元購新布 何應開:一係就唔撈,撈襯就要落本
何應開指,食環署在原「棚仔」的搬遷期限過短,導致很多布料無法及時運走,最後遺留在原址。重新開業前,他花了近百萬元添購新布料,到現在仍未完成分類布料,可能再需時個多月整理,「好多布撈到亂晒龍之後要重新再執過佢,有時有啲布紙筒斷咗攣咗又要捲返直佢,如果想執返靚佢都有排執。」
《獨媒》記者問到添購新布料如此「大手筆」會否怕蝕本時,何應開稱:「一係就唔撈,撈襯就要落本,落本就等運到,係咁樣囉,無辦法啊。」
何應開:無本事移民,焗死喺香港,唯有繼續做
何應開感嘆,自己想移民但無本事,唯有繼續做下去,「我就無本事走,BNO又無我份,有我份我都仲話疊埋心水走去諗諗其他地方有冇發展……都無啊!焗死喺香港,焗住你焗住要做啊,咁樣咪做好自己囉。」
何應開又提到,布販們組織了一個聯會,協助聯誼各布販,一起討論政府不足的措施,並要求政府改善。商會又計劃舉辦活動、市集或時裝表演。
辦開業儀式不計錢 老知己:最緊要朋友嚟開心
應利布業的開業儀式上,有多隻燒豬、數十罐飲料、大批熱食和水果,以招呼前來恭賀的人。
何應開的數十年老知己李先生在場協助開業儀式,他指儀式已由1月頭籌備至今,不計成本,「何生唔計錢㗎!最緊要啲朋友嚟開心㗎咋。」深水埗老街坊周伯伯亦到場支持,他表示自己在深水埗出生和成長,至今75年,看著何應開由最初開業至今,對方重新開業便到場「高興吓」。
譚國僑:布販看到今日時勢發展 唯有「見步行步」
前民協深水埗區議員何啟明和譚國僑亦到場恭賀。譚國僑表示,自己認識何應開多年,坦言政府的搬遷安排並非最配合到布販的需要,但布販看到今日的時勢發展,唯有「見步行步」,在新布市場盡量爭取應有的條件。
譚國僑認為「棚仔」可以在社區造就家庭主婦、紡織業學生的就業機會,而現時較少年輕人選擇入行,紡織業正面對式微問題,政府應給予業界更多支持,「你唔幫佢,佢會式微。我成日覺得宜家個政府係做大嘢,一啲細微嘅嘢就冇人去諗。」
伍美琴:新布市場比當年民間保育願景「仲差咗截」
中大城市研究課程主任、地理與資源管理系教授伍美琴亦到場支持何應開。她多年來一直致力保育「棚仔」,數年前有份提出民間「棚仔」保育方案,建議利用通州街街市安置布販,並打造成一條龍布藝市場及服裝資源中心等。有關方案連奪香港規劃師學會2017年年獎銀獎,及澳洲首屆「勇氣及社區參與獎項」(Wendy Sarkissian Award)。
伍美琴表示,實地觀察後看到布販從「棚仔」搬遷後多了許多空間,但比當年民間的保育願景「仲差咗截」,「可能政府聽唔到,或者唔覺得呢個願景係好。」
對於新布市場人流較「棚仔」少,伍美琴認為新布市場的空間可更好利用,譬如依據當年民間保育方案,舉辦更多工作坊,讓更多學生參觀,並設紡織機、假日市集、時裝表演等,以活動帶動人流,「有咁多嘅活動,自然就會有人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