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俱樂部的朋友大家好,我們繼續為大家讀報,同時不忘向夏天倒數:距離夏至還有58天。

  • 玻利維亞:鋰鹽湖,兩種意識形態衝突交會
  • 澳洲:原住民藝術作品遭竄改
Source: Fritz Chávez/Unslpash

玻利維亞:鋰鹽湖,兩種意識形態衝突交會

智利、阿根廷、玻利維亞三國有南美洲「鋰三角」之稱,因為這三國境內都有廣大的鋰鹽湖。玻利維亞的鋰礦床是世界之最,但並不像智利、阿根廷那樣積極參與全球鋰開發市場。這主要因為最常見的鋰鹽提取方法是太陽能蒸發,而這方法並不適合玻利維亞的高海拔鹽礦。

但這情況可能很快改變:今年 1 月,玻利維亞國營企業 YLB 與中國 CBC 集團簽署協議,要引入一種號稱可以直接提取鋰的新方法。大舉開採鋰礦可能給某些人帶來財富,同一時間也為當地人帶來污染、剝削與貧窮。所謂當地人,指的是玻利維亞的原住民。

玻利維亞共有 36 個族群,分居在高山和低地,安地斯山脈的主要居民是艾瑪拉人(Aymara)和奎查人(Quechua),他們不將山地視為可供開發已達成人類目標的惰性存在,而是他們生活的一部分,也是他們生存的守護者,大舉進犯鋰鹽湖不只造成污染,更從破壞他們的生存基礎。

誠如亞利桑那大學人文學者歐洛斯佩(Mario Orospe-Hernandez)所指出,這是一種意識形態的衝突。相對於艾瑪拉人及奎查人與生存環境的依存互動,工業社會將自然理解為人類之外的事物,可以通過科學和技術而掌握,現代經濟將自然變成原材料的來源,道德和精神上惰性的物質,可以在世界範圍內提取調動。在這個框架內,鋰之為礦物,是人類追求經濟利益而開發的資源。

如今開採鋰鹽似乎勢在必行,因為電動車(據信這是解決氣候危機的重要方案之一)需要鋰電池,不大舉開礦就無法滿足大量的鋰電池需求。可以預見接下來再開礦和環保之間將有相當的社會拉鋸,但除此之外,或許從根本上思考人類與環境的關係能夠提供不同的重要視野。也許該思考的是:改變人類看待環境的眼光,而不是改變環境適合人類的慾望。


Source: Alison Milyika Carroll/Sabbia Gallery

澳洲:原住民藝術作品遭竄改

卡羅爾(Alison Milyika Carroll)是澳洲知名的原住民藝術家,也是 2020 紅赭石獎(Red Ochre Award)得主,她的繪畫、雕塑獲得各界好評,在澳洲幾個藝術中心都有展售

不過最近澳洲 APY 藝術中心傳出非原住民(白人)員工在卡羅爾的繪畫上添枝加葉的事件。澳洲廣播公司的報導指出,雖然有影片為證,APY 藝術中心還是梁烈否認有不當行為。

下圖是工作中的卡羅爾,她的孫女在旁邊聚精會神觀看。
Source: Ernabella Arts/Ananguku Ar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