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GreenPill中文社区香江特派员Twone给我们发来的第二封见闻中,她追溯到香港这座老牌资本主义城市的历史,当它邂逅年轻的web3时,会碰撞出什么样的火花?它真的看得懂吗,还是会因为后生仔们没穿西装皮鞋而轻视他们?

作者:Twone


站在维港,望着对岸的通明灯火,以及半山豪宅星星点点的灯光,隐约觉得自己身处一场漩涡中心,却只感觉到暴风雨前的平静。

香港。老牌资本和政治涌动之地,迎来了自己的web3叙事。

从香港回来后,我开始头痛发烧。无独有偶,身边参加会议的伙伴很多也感染了甲流或者新冠。这篇文章拖了这么久,很大程度也是因为这个原因。我想,这次大规模流感很像是这次香港web3大会的一个隐喻:如同病毒一样蔓延、感染每一个人,将web3传播开来。

为什么是香港?

位于香港中环的四季酒店曾有一个别名:望北楼。这里是众多大佬的临时避难所,因其绝佳的地理位置:这里有着全世界最著名的投行、律所,如有需要,随时提供任何关于财富问题的解决方案:洗白、转移、隐匿。同时,这里离各国驻港大使馆也非常近,如果需要紧急移民、申请庇护、变换身份,也是十分便利。在酒店楼下,有地铁直通机场,并可以直接连通码头,水路、陆路交通都非常之便捷。有人这么形容“望北楼”:“一地三功能:割得了韭菜,换得了身份,跑得了路。”

望北楼,可以说是香港的一个缩影。以去中心化、匿名性为特征的web3,给众多资金的流动和融通提供了出口(包括本次参会被许多人诟病的很多餐馆、的士只能用现金支付,现金本身就是不记名交易的最好办法)。由于身处贸易港口和东西方交汇处,香港也活动着数量众多的中间人(middle man)以及白手套。同时,如果选择出境或者中转,香港依然是华语地区的一个不错选择。孙宇晨突破重重阻力仍然来到了香港,并安然无事的出现在会场又优雅离去,我想也有一部分香港这个地区的特性的功劳。

参会的人们并没有选择上去给“孙割”一个大逼兜,而是纷纷喜笑颜开的抢着合影

背靠大陆,坐拥粤港澳大湾区雄厚的资源和人才储备,香港在大中华地区承担web3叙事中心的雄心从本次参会的政府和业界人士代表可见一斑:陈茂波(香港财政司司长)、蔡钟辉(香港证监会)、邱达根(香港立法会议员)、任景信(香港数码港行政总裁)、陈家齐(香港金融管理局),基本上涵盖了金融科技相关的主要部门。会上的发言,也表述了香港积极拥抱web3所释放的诸多利好信号,包括但不限于政策支持、资金支持、人才引进措施等等。当然,会上也着重强调了监管的配套,应该也是吸取了FTX等暴雷的教训。如果还有很多镰刀想来这里靠着钻空子套利,确实有一定难度。

而人们所津津乐道的话题是,香港对于web3的积极拥抱,是否暗示着大陆的态度?在2023数字经济峰会上,香港特首李家超表示,“十四五”规划和大湾区建设将支持香港发展成为国际创新科技中心。而在全景解读香港数码港web3支持政策的twitter space中,陈家豪(香港数字金融协会联席会长)表示,香港web3创业不会受到内地政策的影响。中美地缘政治经济,特别是科技战颇有愈演愈烈的趋势,香港作为链接东西方的缓冲地带,很适合发展一些具有不确定性的新兴事物。本次web3嘉年华大会上几乎没有看到中资的身影,某种层面上,不表态就是最好的默许。

当然,开展会,成立协会,召开各种会议social,本来就是香港的传统艺能,也是它最擅长的地方。场子搭起来了,话放出来了,风吹起来了,就看做的事情怎么样了。

什么项目适合在香港落脚?

在众多政策和资金的利好之下,许多web3团队也选择来到香港,纷纷在数码港落脚。这里承诺给初创企业提供共享工作空间和办公室,以及创业团队可以申请数码港的 CCMF 计划和培育计划。针对香港的物价贵、人工贵、服务贵等现象,数码港也承诺给予补贴。也许,内地的web3创业者们,也正好需要这样的一个地方落脚。

据PANews报道,zCloak Network于3月20日正式进驻数码港 Entrepreneurship Centre,成为数码港社区的新成员之一。据数码港的资料,本次培育计划共有全球 180 余家公司参与评选,最终有 45 家入选培育计划,其中 zCloak 在内的区块链技术公司共有 6 家。类似zCloak这样选择来港的团队还有不少,并且一部分项目方在积极准备下一轮的申请。

但是由于香港传统的金融和贸易背景,我认为并不是所有类型的项目方都适合香港的氛围和发展。比如这次大会上,人们的焦点更多的还是集中在公链、Defi、交易所、DID、Game Fi、ZK(零知识证明)等等,而Desci、network state等,在香港很少可以听到人们讨论,甚至了解的人都寥寥。

以及,这次香港web3大会本身更多的还是展会形式,没有什么实质性的发展和培育新项目;很多嘉宾也并未摆脱香港传统的西装皮鞋,甚至还有参会者抱怨因为穿牛仔裤而受轻视。这都反映出这个城市在创新氛围方面的不足。同时,香港缺失了整个web2传统互联网时代的发展,以便捷支付、网上购物为首等多种互联网基础设施都并未搭建起来,很难想象web3的生态可以从哪些方面生长起来。

相比之下,同时间段在日本东京和黑山等地开展的web3活动,则显现出完全不同的特性。如东京的ETH Global Tokyo的技术氛围很好,现场黑客松开展得如火如荼;黑山则突出Desci、社会实验等主题,圈子更小,人们近距离沟通更为密切,利于思想火花的碰撞和深度交流。

人群总是会主动迁徙到更适合生活和居住的水草丰茂之地。相信不同的项目方都能在不同的生态里找到自己合适的落脚点,并茁壮成长。

來嘅都是後生仔

会场散场的时刻,人潮从会展中心涌出。随着人群缓缓移动时,听到前面两个身穿正装的香港人在议论:“來嘅都是後生仔(来的都是年轻人)。

香港,一个老牌资本和风云交织的地方,是否可以看懂年轻的web3,是否可以为年轻的web3撑起一片天,是否可以与年轻的web3合作共赢,仍然需要画个问号。

但是,可以确信的是,对于华语背景的builder,并且团队发展方向适合香港的金融科技氛围,那么这座城市不失为一个可以考虑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