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部分人從出生的那一刻就能看見自己身邊圍繞著其他人。為什麼說是大部分、因為這個世界上還有一些是棄嬰,不應該被出生的孩子。不應該被出生、卻被迫出生、叫做生來孤獨。所以並不是人人生來孤獨,雖然我們始終只能感知自己的世界,卻在家庭社會中也無法避免與他人的世界交叉重疊。而生來孤獨的人,長大了以後、為了生存也被迫進入社會社交。

大家都說,人是社會性動物、群居動物,所以為了穩定人的生存條件需要不停繁衍後代,又為了社會有序良性得發展需要協同合作和互相制約,從而有了制度婚姻。

可社會發展至今,有的人選擇不進入婚姻家庭,還有因為社會過度得社會性、人的精神產生了偏離的所謂精神疾病,譬如社交恐懼症、抑鬱症、自閉症。

包括正在探討的同性婚姻的合法化、並不以繁衍後代為目的的組成家庭,但更多的同性戀是別無選擇的、只能一輩子獨身。那是不是可以解釋為原始的生存法則並不適應所有人類了,人類社會已經達到一個飽和的量級,當下更需要的是如何讓邊緣化的人有一個適應生存的環境。他們已經無法滿足於傳統的生存模式。他們雖然生來並不孤獨、卻在後天開始選擇孤獨。他們專注於自我,好像孤獨才能帶給他們安全感。但是在傳統社會的框架下,他們被視為病人,被邊緣化。其實或許他們才是最具有未來性的一群人,只是這個世界還沒有跟上他們的腳步。

當人類社會一半的人口不再選擇婚姻和生育、甚至更多、可能這個世界才能回歸到平衡狀態。我們需要的是節制,節制對他人的期待、節制重複得製造、節制對控制的慾望、節制盲目得造人。文明的起始從希臘哲學而來,如今文明的更迭也需要現代哲學思考、創造人類社會新的秩序。

現在說兩性關係。從前人類為了城邦的發展,統治者有更多的勞動力,每一個人都有交配的需求,為了達到人口最大化,因此有制定婚姻的必要性,集體的綑綁更有利於達成一個共同的生存目標。從雜婚制、群婚制、偶婚制到一夫一妻制。又為了合理化在婚姻制度的必要性,人類在同一空間長久相處下來而產生的配合度和依賴感、給了婚姻目的一個精神導向,叫做愛情。實際上我想婚姻的最初目的應該是親情,而非愛情吧。

所以至今都有人在問,愛情到底是什麼?為了愛情而進入婚姻是否合理?婚姻是可以守護愛情的嗎?百般剖析婚姻與愛情的關係,實際卻發現處處矛盾的地方。愛情比親情來得單純得多,是讓原本陌生的人產生精神連結。愛情也是自身對他人有期待的美化,是對他人精神占有的美化,通過他人來肯定自我的美化,互相提供情緒價值的美化。因此反過來說,人類對自我認知的是否在減退。因為社會性的發展越來越複雜,人也就變得越來越盲目而複雜。大家都需要一個堅定的伴侶,最好可以像一面魔鏡,用來認識自己。

可是,他人即地獄的問題也隨即越來越明顯,自己同時也是他人的地獄。一味得在意他人的評價,讓自己活在他人眼裡而更加找不到自我。

那我們為什麼需要愛情嗎?人是從什麼時候開始有了人性的?是人性給我們帶來了愛情嗎?在愛情裡我們才可以有意識地隱藏起人性的弱點。所以愛情是緩解人類社會的壓抑和恐懼的唯一出口。可愛情同樣讓我們開始感受到一種叫不安東西,愛情裡不存在安全感,它本身就不是穩定的具象的關係。它是一種情緒,有時候這種情緒的感受真實到自己都無法解釋。它是一種偽裝,偽裝到最後也可能就回不去原來的自己了,所以也是讓自身的本質能夠發生改變的一種能量。那麼後來我們發現,不安這個東西是阻礙愛情一直美好下去的原因,於是我們講它塞進了婚姻里。

現今我們錯誤地推崇為了愛情而結婚,到最後愛情和婚姻都變得面目全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