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油麻地警署,殖民地建築風格

剛剛恢復通關之時,我馬上留意到一件事。在一個我經常去的露天街市,有一位有傷殘的乞丐再次出現。在封關之兩年多以來,他完全消失了,在此之前,他經常在這個街市行乞,每兩三天會出現一次,一定是自己一個人,所以我算認得他。在疫情期間,街市也受影響,人流稀疏,因此這位人士消失了兩年多,我也不以意。但他再度出現,我也馬上記起來。他的出現和消失,不偏不倚,時間的巧合,很容易令人聯想到,他是內地過來行乞的。

在香港,行乞算是違法的行為,而外地(包括內地)人來港行乞,理應罪加一等,不過「犯法就係犯法除非你係_ _」。大家也應還記得,有領導落區時遇上操普通話的行乞婦人,曾慷慨淘出五百元現鈔相贈,你說有甚麼示範作用?因此,今年開放通關之初,香港旺區街頭多了很多奇怪的表演,有點似以前的賣武,各使看家本領,搵路費,食宿費,最騎呢的,還有「賣身葬父」!

五一黃金周來了,所有回憶重現眼前,幾乎好像沒有任何跡象顯示,這些感覺曾經三年沒見過。他們一回來,便直闖各大小藥房,然後直接在街上打開行李箱,將戰利品馬上開箱,將包裝紙盒之類棄置,要將行李箱空間盡量填滿。初時還見到多是藥物保健品,後來還有洗頭水沐浴露之類,我真的百思不得其解,他們住的地方沒有這些產品?誰會去旅行時購買大量這些日用品,而且還要自己人肉運載回去,是不是有點搵自己笨!當然有人解釋,他們不信內地買到的產品,大家心知肚明是甚麼原因了。如果仍有人質疑中國不算是發展中國家,那以此為例,應該沒有人可以辯駁,連洗頭水也要到先進地區購買啦。

那個星期,自己感覺到人潮洶湧,有點舉步維艱,寸步難行的憤慨。但傳媒的數字說,那只是高峰期的四成而已,很多旅遊從業員還未正式歸隊,因為仍未有穩定的工作環境。我不禁打了一個突,但想深一層,在遊客區如油尖旺、銅鑼灣灣仔等,自然覺得忙亂,但實際上,區內仍有不少吉舖,在這些旺區之外,其實沒有太大分別。不過,他們總是一窩蜂,而且大家又是從單一來源的推介,於是一些地點,便隨時突然爆紅,就像近日走紅的麥當勞道,人人拿個麥當勞食物的紙袋,再跑上(其實斜路相當長)半山的麥當勞道路牌前面,打卡拍照,據說很多人直接打的上去,打完卡立即回到山下。我們當然不能理解,已經有這麼多人做過的事情,不是說第一個做是天才,第二個是庸才,再下去便是⋯

甚至他們只在乎那中文街名,跟快餐店一樣,但其實英文是完全不同,MacDonnell(Sir Richard Graves MacDonnell)是誰呢?是香港的第六任港督是也。人人都到此一遊,還有圖有真相,好易被人説是「戀殖」,不過,他們不是殖民地子民,算不算呢?倒是他們的集體行動,卻算是殖民地說盡好話。譬如說,其中一個最熱門的打卡點便是舊油麻地警署,因為以前港劇總喜歡Show一張該警署的正門照,便表示之後的劇情是發生在差館內。內地人似乎特別有感覺,一定要到此一遊,甚至擺各種甫士,樂此不疲,我還真的未有聽聞有港人會做這種事。而2019年之後,更加不可能有,攪不好隨時國安法伺候。

而這所警署的特色就是它的殖民地建築風格,也是代表曾經的風光,昔日的輝煌,只能留在記憶裡。而從這個景點沿眾坊街往彌敦道方向行,過了馬路不遠,便有一個廉政公署(ICAC)的分署,也是不少內地遊客的熱門打卡位。他們對ICAC的認識也是來自港劇(或電影),奉若神明,祈望內地也有一個這樣的機構。ICAC是殖民政府的一項功績,相信絕大部份香港人也以此自豪,「好彩重有ICAC」真是理直氣壯。可惜的是,這個光環已經消失,早成一個歷史傳奇。

小輪和電車也是遊客爭取一試的本地獨特交通公具,雖然令市民大眾不勝其煩,但也是用腳來投下向殖民政績的一票。甚至是大批購買名牌產品,金器首飾,化妝品,保健產品,最終原因是相信英國建立下來的監管制度,法治精神。他們可能一邊在批評這彈核那,駡甚麼殖民狗,但身體仍然很誠實,一旦設身處地時,行動便表露無遺。

過去三年的改變,如香港人飲水,冷暖自知。他們倒不會察覺,繼續享受殖民政府帶來的殘存好處,當今的正苦又正好依靠他們來粉飾昇平,我們只好與病毒共存。或者有一天,當香港也出現「要做個文明城市」的標語四處張貼之時,也許就是真正的「去殖」之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