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古不磨 中流自在心”

在歷史的長河中,當代國學巨擘饒宗頤(1917年8月9日—2018年2月6日)的精神和學識得以永恆傳承。饒教授字固庵、號選堂,他憑藉「中流自在心」的氣度,從容地度過人生的種種風波。無論遇到多大的變故,他都能保持冷靜,不為所動。

饒宗頤的學術成就令人欽佩。他的研究領域廣泛,涵蓋了上古史、甲骨學、簡帛學、經濟禮樂、宗故學、楚辭、史學、中外關係史、敦煌學、潮學、目錄學、藝術、詩文、文學及詞學等各個範疇。

許多學者對饒宗頤的學術貢獻讚譽有加。已故北京大學東語系教授季羨林,曾盛讚他的最大特點是善於發現問題,並憑此推動學術進步。哈佛大學副教務長兼東亞語言文明系講座教授包弼德,則對饒教授在歷史、文學和文化研究領域的卓越廣博學識表示讚譽。法國已故漢學家汪德邁,更將饒宗頤視為中國人心中「仁」的化身。

家學根基:饒宗頤的自學之路與早期生活

饒宗頤,於1917年夏天在廣東潮安縣出生,他是一位卓越的學者和極具傳奇色彩的人物。他的父親饒鍔為當地知名的富商及錢莊老闆,同時亦是一位著名學者。饒宗頤在回憶他的成長過程時感慨地說:「我父親對我有著深遠的影響。年輕時,在幫他整理書籍的過程中,家中的書籍與學術環境對我滋養良多。因此,在學校獲得的益處相對有限,我更傾向留在家中閱讀喜愛的書籍。」在經歷了短暫的中學時光後(一年),饒宗頤果斷地輟學,選擇回家自學。

在他的童年裡,饒宗頤並未與同齡人建立深厚的友誼,而是專注於沉浸在父親「天嘯樓」的書海裡,這裡收藏了近十萬卷珍貴古籍。對饒宗頤來說,「天嘯樓」是他的古籍天堂。他真誠地表示:「未經詩書熏陶,人的見識難免顯得狹隘。因此,我深信古人所言的家學之道,而我正是其中一個活生生的例子。」

在古代中國,家學被視為孩子教育的重要環節,甚至比學校教育更為重要。家學涵蓋了豐富多樣的內容,如孝道、禮儀、詩詞、書法、歷史、哲學等,這些知識和技能,對孩子們在社會中立足和取得成功,具有舉足輕重的意義。這與現代社會所強調的在家自主學習的觀念相互呼應。

年僅十六歲的饒宗頤,在父親逝世後,肩負起撰寫《潮州藝文志》的重任,該著作後來成為潮州地方志的關鍵部分。在不斷累積撰寫經驗的過程中,年輕的饒宗頤陸續受邀參與《廣東通志》以及潮州地方志的編纂工作。

然而,年輕的饒宗頤為了專注於學術研究,無暇顧及家族的錢莊事業。戰亂過後,今日的饒家大宅已淪為普通百姓居所。天嘯樓荒廢多年,珍藏的書籍也已不復存在。對此,饒宗頤表示:「我認為世事的興衰變遷是很平常的事,我的心境並不受其牽制。過去、現在、未來,都如佛家所言的三世。我將這一切視為行雲流水,因此,內心並無遺憾。滄桑變動本就是常態,並非僅我們一家需要面對。」饒宗頤平靜地如是說。

~故事未完,待續


感激您閱讀完這篇文章!

希望您喜愛這些內容,請別忘了與親朋好友分享您的收獲!

如果您想要收藏這篇文章的 Writing NFT 以表達對作者的支持,
請不吝點擊此處 👈。

原文刊於部落格:人天生就有學問,請訂閱電子報,多謝支持。

*************
我和 @保羅.真 是LikeCoin節點 "BusinessAsMission" 驗證人的團隊成員。
歡迎您成為我們的委託人,將您的LikeCoin質押給我們的節點,感謝您的支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