駛了半世紀的台北愛之船
午安,
以下是走走這兩週推出的好文:
呼應5月28日世界月經日,「數字星期一」專欄帶我們用數據看「月經貧窮」的現象──在肯亞,有高達65%的女性難以負擔每月生理用品的花費,在英國也有9%的女性「在過去五年內曾經無法負擔生理用品費用」。有些人因此提倡「生理用品免稅」,也有人主張應在特定場所免費提供生理用品⋯⋯究竟怎樣的作法才能達成「月經平權」、讓經濟弱勢的女性不再煩惱生理期?➤➤ 看全文
身為一個女性、性少數或者原住民,或許你仍然擁有「說出」各種言論的自由,但如果在很大程度上,你說出來的言論不會被人認真對待,甚至不會被人認真反駁,你又為什麼還要說呢?
許多人主張「只是開玩笑」、無傷大雅的歧視言論,事實上有傷害言論自由的效果。走走特約作者黃星樺指出,那些刻意模糊嚴肅與玩笑界線的歧視言論,會導致弱勢群體的認真發言成為強勢群體的笑話素材,使得大眾無法產生認真的交流與對話⋯⋯看全文
Herstory|到台灣學華語,再談一場夏日戀曲:她的「台北愛之船」回憶
世界各地的華僑青年們,在青少年階段共享著身份認同的迷惘。當他們來到這個俗稱「愛之船」的營隊,容易墜入愛河。在這裏,他們發現竟然有人與自己這麼相像。
本月的Herstory,走走特約作者江婉琦採訪到曾任「愛之船」營隊輔導員的女孩Trina。俗稱「愛之船」的夏令營,其實是台灣僑委會每年舉辦的「海外青年暑期返國研習團」;這個擁有逾50年歷史的營隊,原本是要促進華僑二代認同台灣文化,實際上卻成了華僑們的「戀愛巴士」。讓我們透過Trina的視角,看看這些華僑們的青春迷惘與夏日戀情。➤➤ 看全文
好作品收藏箱|「一頁一世界」單元最近介紹了這二本由女性執筆的好書:
在理應親密的「親密關係」中,要讓伴侶雙方完全坦誠自身的需求、獲得心靈契合的「親密感」,並沒有想像中容易。在《綻放如妳》這本書中,作者鼓勵女性掙脫社會文化傳統的束縛,聆聽自己的情緒和情慾,瞭解自己想要什麼。➤➤看全文
我並不是因為不婚比較完美,或是比已婚更具優越感才做出這種決定。我甚至也沒有信心以後不會對此感到後悔,我只是純粹認為自己更適合這種生活,覺得這是我想要的樣貌,而這足以讓我心甘情願地承擔可能會產生的各種不便。
不婚主義並不意味著厭男或厭婚,兩名相差40歲、不同世代的南韓不婚女子,以詼諧語調對談她們不走入婚姻的選擇,就跟人們擁有結婚的自由一樣自然。➤➤看全文
即日起,我們會在「世界走走 Sehseh.world」繼續與大家見面。未來深度文章僅於新站刊登,週報則會繼續在Matters發送,點擊連結訂閱電子報,不錯過走走精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