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台灣伴侶權益推動聯盟等民團共同召開「2023 大專院校跨性別友善校園體檢報告數據公佈記者會」,在今(17)日為國際不再恐懼同性戀、跨性別與雙性戀日,他們在記者會共同表達「性別友善校園刻不容緩、落實性別轉型正義」。

目前有七所學校加入指標評估,以「學籍性別資料呈現」、「性別友善廁所」、「宿舍入住機制」、「校園風氣及支持系統」與「課程規劃」為五項跨性別友善校園指標。

相關報導:同婚專法4週年前夕 立院三讀通過同婚收養

方綺:鼓勵大學提出更彈性的學籍性別制度

台灣伴侶權益推動聯盟政策主任方綺。圖/潘柏廷拍攝

台灣伴侶權益推動聯盟政策主任方綺提到,在「學籍性別資料與呈現」上,七所學校還是規定學籍上的性別要等於身分證性別,恐使跨性別學生在讀書的過程中,需要時刻擔憂被迫出櫃的問題。

方綺提到,七所學校沒有願意讓跨性別學生使用認同的性別,作為學籍性別,顯示《性別平等教育法》雖明文保障性別認同,但是在現實中,法律針對性別認同保障的意涵,並沒有被校方正確而且充分的認識。

方綺肯定成大曾討論「另行讓學生選填性別認同」,不過仍會讓學生有出櫃風險,她指出,如要蒐集性別認同資料,就必須嚴格控管資料的隱私性。

另外,她也稱許七所學校有認識到性別屬於個人的隱私資訊,多數都不再顯示性別欄位,包含:清大全面取消;成大以全面取消為目標;中山、台大、東吳仍有保留;屏科大和高醫仍有外顯的性別資訊。

方綺呼籲,希望更多學校跟上腳步,全面去除外顯的性別欄位,尊重學生的性別隱私;亦鼓勵各大專院校提出更彈性的學籍性別制度,不只能夠讓跨性別學生安心生活,也更貼合性別平等教育法中「尊重學生性別認同」的精神。

蔡瑩之:望校園能持續規劃性別友善廁所,給他們基本如廁權利

台灣同志諮詢熱線協會政策倡議主任蔡瑩芝。圖/潘柏廷拍攝

台灣同志諮詢熱線協會政策倡議主任蔡瑩芝表示,根據目前七所大專院校性別友善廁所數量大致落在 1 至 14 間,雖肯定但遠遠不夠,校方仍需要繼續建置。

蔡瑩之強調,跨性別同學面對其他同學以學籍上登記的性別認識他,但其他班級同學則是以外表展現的另一個性別認識他,恐導致他們長期憋尿,甚至走到很遠的地方上廁所,望校園能持續規劃性別友善廁所,給他們基本如廁權利。

蔡瑩之提到,在「友善指標」上,七校 45 間性別友善廁所全面符合本調查各項「性別友善廁所指標」的廁所間數卻十分稀少,特別是符合「可見內部無死角」有 28 間,達成率偏中低,顯示整個性別友善廁所的安全性仍有提升空間。

「皆有設置扶手、掛鉤或置物平台等硬體設施」僅有 22 間,達成率亦偏低,顯示大部分的性別友善廁所仍未考量到使用者多元需求。

韓宜臻:體適能應以能力分組

台灣性別平等教育協會秘書長韓宜臻。圖/潘柏廷拍攝

台灣性別平等教育協會秘書長韓宜臻提到,調查七所學校大一體適能仍是以性別分組,且不指這七所大學,在台灣國中以上便是以男性1600公尺、女生800公尺為標準。

韓宜臻表示,這樣的規劃沒有考量個人能力的差異,不但對跨性別學生來說,會產生需要出櫃的風險,而且也強化了運動領域的性別刻板印象,好像女生就一定比男生弱,也變相給了男生「不能輸給女同學」的壓力,也造成生理性別與運動能力綁再一起加深性別刻板印象。

韓宜臻提到,本會的會員老師就曾經分享,他在體育課教壘球,是請學生依照自己的狀況,選擇要用比較簡單的球拍,還是難度比較高的球棒來打球。這只是一個很簡單的做法,但是比起直接規定男生拿球棒、女生拿球拍,讓學生自己選,不但教學上不會有任何困難,還可以讓學生學習評估自己的狀況。

體育教育的目的並不在於區分體能高低、勝負輸贏,而是培養學生的運動習慣,促進身心健康,既然如此,更應該打破性別的限制,鼓勵每一位學生都能參與運動,挑戰自我。

林郁璇:記住過去不義,讓孩子們在性別友善環境長大

人本教育基金會秘書林郁璇。圖/潘柏廷拍攝

人本教育基金會秘書林郁璇以高樹國中葉永鋕的事件舉例,如果當時的學校可以意識到,不論性別,如廁時都需要完整的隱私,那也許葉同學當時並不需要在上課時才跑去如廁,在下課時也能安心地進入到廁所內;至少在環境上,可以降低騷擾的機會。

林郁璇表示,高樹國中為了「紀念」葉同學,在整修好的廁所外貼上了玫瑰和大樹的標誌。但是,過了這麼多年,現在進入到男廁,仍然僅有隔板隔開的小便斗。

如果高樹國中真的有意識到自己的錯誤,怎麼會仍對於這個不尊重隱私的設計毫無察覺呢?性別友善不能只是一個標誌,要透過反省,落實在生活中,進一步更尊重保障每個人的權利。

林郁璇提到,如果各個校園中,面對「性別友善」,只想到美麗的圖像設計或者有把招牌變得友善,那就是沒有真正在意了解政策的發展經過了多少血淚。

唯有在轉型正義的脈絡下理解才會發現這個政策要基於反省,要注重權利的觀點,要看到人真實的需求,否則,就會流於形式。就如同調查報告中出現的,那些只掛了招牌的「偽性別友善廁所」。

她最後強調,各機關和學校,要深刻的意識到,性別友善行動在轉型正義的重要意義:唯有記著過去的不義、以及受苦的人,透過反省與警惕,我們才能讓每個孩子,能夠在一個性別友善的環境好好長大。

杜振銘:教育部、校方能夠正視跨性別學生住宿的困境

台灣大學學生會性工坊負責人杜振銘。圖/潘柏廷拍攝

台灣大學學生會性工坊負責人杜振銘開宗明義說到,參與調查的七間學校均沒有性別友善宿舍,也都沒有法制化或者明文地規定跨性別學生友善的住宿機制。

台大目前面對跨性別學生是以個案方式協助處理,甚至在新建的太子學舍也有意預計規劃一層樓的性別友善宿舍,杜振銘表示肯定,但是,在實務經驗中,仍然看到許多的困境與困難,需要教育部、學校、學生社團、甚至眾多學生的力量進一步的努力。

杜振銘呼籲,教育部、校方能夠正視跨性別學生住宿的困境。在性別友善宿舍推動的過程中,無論在制度面,如:相關法規的設計或規則的制度化與宣導;抑或是實務面,如:經費及共識的凝聚,都能夠扮演更積極、肯定的角色。

李晏蓉:期待所有學生,都能夠以自我認同的身份,在校園內接收到絕對友善的對待

東吳大學人權學程學生李晏蓉。圖/潘柏廷拍攝

東吳大學人權學程學生李晏蓉表示,在本次的分析報告中,我們注意到其實多數校園內對於討論多元性別議題的風氣並不興盛,以目前參與計畫的七間大學為例,僅有兩校每年皆有全校性的多元性別相關課程或活動。

學校的官方入口網站,更是沒有任何一間大學有明確的性別友善標示,當校園內對於這些議題的關注度不高,我們很難期待只藉由教育部、藉由相關法規的規定,就能成功推進到期望達到的成果。

身為東吳大學學生,李晏蓉提到,臨近校園選舉的期間,東吳時隔兩年終於再度擁有學生會,但很可惜的,我們仍然沒有與多元性別相關的社團。

她說道,不是每一間大專院校中的學生,都有足夠充分的管道能夠與校方提出自身的訴求,在整體校園風氣對這些議題從未公開談論的情況下,真正有需求的同學可能甚至連要向哪一個處室提出反應都不清楚,往往最後也就只能妥協。

她進一步解釋,學校或許並不是在避而不談,至少在這次的調查中,發現許多校方行政人員在被詢問之後,才意識到有所謂不友善的情況需要注意。

學校性平會的相關宣導及活動,目前仍是以性別平等、性騷擾、安全性行為等方向為主軸,這些議題的確非常重要,但藉由這次的機會,我們也提醒,不要遺忘多元性別教育也是不容被忽視的一環。

李晏蓉最後強調,不論你是學生自治組織的一份子、是學生社團的成員、還是你只是一位長期關注相關議題的學生,我們都希望每一位同學能夠注意到上述提到那些應該被正視、卻長期被忽略的問題,讓多元性別議題在校園中不是一個被隱藏的話題。

學生之於學校,不該只被視為過客,我們期待所有學生,都能夠以自我認同的身份,在校園內接收到絕對友善的對待。

張振謙:人權不應身處校園就受到不一樣的對待

屏東科技大學學生議會議長張振謙。圖/潘柏廷拍攝

屏東科技大學學生議會議長張振謙表示:「『把人當人』是我對人權最基本的詮釋,因此人權不應該因為我們身處校園就受到不一樣的對待,在大學自治建構的的體制中,我們期望的是一個能將人當人看的校園,而不只是單純的職場人力儲備站,我們了解職場與校園之間的必要關聯,但同時我們期望這是建立在我們是人類的情境,而非單純只是社會的生產工具。」

張振謙強調,雖現在台灣社會走向多元、台灣性別教育也從過去兩性平等走向性別平權,但在校園內的學生不該擁有跨性別身分而遭到壓迫與侵害。

他以自己學校屏科大為例提到,該校占地約近 300 公頃,是全台單一校地面積最大的大專校院,但目前卻僅有一處具有性別友善廁所,不可否認校方平時確實對於性別平權的概念普及做了許多貢獻,但就單以性別友善的硬體設施來說,是真的還有很大的進步空間。

張振謙強調,在各校相關資源或是知能需要支援時,非常期盼教育部能適度的提供實質協助,現今在大專校院的學生中,有超過半數以上都是臺灣公民,我們雖然都是學生但卻同時也都具有臺灣賦予的公民權保障,而這不應該再最貼近我們生活的校園內產生壓迫。

他強調,把人當人看,台灣社會是緩慢進步,連基本生理需求沒有滿足,以屏科大而言是全台最大的校區,只有一間,校方雖有倡議,但以硬體設備仍有很大進步空間。

The post 落實性別轉型正義!民團等呼籲校園給跨性別者友善空間 first appeared on pourquoi 報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