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林肯訪中會見習近平 美國「去風險化」的對話
美國國務卿布林肯於本(6)月 18~19 日訪問中國,這是美國外交高層五年來第一次到中國進行訪問,布林肯與中國外交部長秦剛、中央外事工作委員會辦公室主任王毅進行「坦率、實質、建設性的討論」,並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會面。
The post 布林肯訪中會見習近平 美國「去風險化」的對話 first appeared on pourquoi 報呱.
美國國務卿布林肯(Antony Blinken)於本(6)月 18~19 日訪問中國,這是美國外交高層 5 年來第一次到中國進行訪問,布林肯行禮如儀地宣稱,他與中國外交部長秦剛、中央外事工作委員會辦公室主任王毅進行了「坦率、實質、建設性的討論」。也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會面。
今(2023)年 2 月,中國間諜氣球飛越美國,使得布林肯取消訪問中國的行程。但布林肯此行卻是在中國的古巴間諜衛星被揭露影響美國國家安全的狀況下前去中國訪問。
相關報導:這是一顆間諜月亮》美國國土上空驚見中國間諜氣球 布林肯暫停訪中計畫
共和黨抨擊拜登政府軟弱
一向主張對北京強硬的美國共和黨認為,布林肯此行是在不可能有具體成果下去訪問中國,無視中國威脅,單方面在向中國示好,因此不斷遭到共和黨批評為軟弱。
共和黨籍外委會主席麥考爾(Michael McCaul)就曾威脅,如果沒有上周五(6/16)前列舉美國對中國報復行動清單以及何時會實施,就要發出傳票要布林肯到外交委員會作證。
共和黨紐約州眾議員斯特凡尼克(Elise Stefanik)也在布林肯訪中前批評:布林肯沒有譴責中國共產黨公然挑釁行為,反而用官方訪問合法化了中國對於美國主權持續的顛覆。她繼續說道:拜登政府在全球舞台的軟弱行為,將會持續鼓勵中國在美國敏感軍事設施購買農地,侵犯美國領空,在古巴蒐集情報反對我們。
延伸閱讀:防中竊取軍機 美國8軍事基地160公里內 外資購地需審查
值得注意的是,自 1979 年簽訂,每 5 年更新一次的「美中科技合作協議」,即將在今年 8 月 27 日到期,鑒於中國透過間諜竊取美國科技與商業機密,續簽、不續簽、重新談判協議內容等不同選項,也在美國內部不斷地被評估與辯論。
布林肯:對話—避免競爭導向衝突的風險
對話的目的不在於改變各自的立場,也不見得可以達成溝通協調,面對美中持續的「競爭」,在充滿高壓的情況下,缺乏對話與基本瞭解(立場與實力)也可能一發不可收拾,因誤判而導向衝突。
布林肯在與習近平會面後的記者會強調:「(雙方)高層直接介入和持續溝通,是負責任地處理我們(美中)之間差異與保證競爭不會導向衝突的最佳方式。我也從中國外交高層人士聽到相同的看法。我們雙方同意需要穩定彼此之間關係。」
布林肯在不同場合說過類似的話,並非一廂情願。不久前,在今年 6 月的香格里拉對話上,中國國防部長李尚福高姿態拒絕與美國防長奧斯汀(Lloyd Austin)對話,奧斯汀就曾說美中保持溝通管道的重要性。鑒於美中關係的僵局對於整體國際安全局勢的影響,國際社會也期盼雙方有基本的對話機制,澳洲總理艾班尼斯(Anthony Albanese)強調美中對話是印太安全的第一道護欄,就是一例。
雖然布林肯直言中國在台灣海峽或是東、南中國海的挑釁,也表達對於新疆、西藏、香港發生侵犯人權問題的關切。美中雙方的對話,其實是各說各話,唯一正面的或許是,了解到雙方深刻的分歧。如中國認為台灣是中國不可分割的部分,美國則認為維持一中政策、反對單方面改變現狀、重申台灣關係法、三公報、六項保證,不支持台獨。
不過,我們必須注意的是,美國在一中政策下,不承認中華民國,台灣任何政治人物無法用中華民國跟美國交往。但也不用太過悲觀,美國雖不支持台獨,也不反對台獨,因為美國沒有支持和反對的立場,拜登也曾經說過:台灣的前途,要由台灣人自己決定。台灣人面對獨立與否,難以己願他力;另外,美國不支持台獨,也間接說明美國認為台灣現實上尚未獨立,也不因此就屬於中國,美國在不同場合中,都否認台灣是中國的一部份。
美國在意的是,區域的穩定、和平與繁榮。無庸置疑,中國就是區域穩定的破壞者。布林肯提到台海危機不僅是台灣的問題,每天世界上有 50% 的貨運、一半的貿易經過台灣海峽,70% 的高階半導體在台灣生產。一旦產生危機,對世界經濟會產生毀滅性的後果。
除了中國在台海、南海、東海的擴張與威嚇等地緣政治因素之外,美國必須處理美國企業在中國受到的不公平待遇、美國人不當被關押在中國,以及大量「吩坦尼」(Fentanyl,一種強效的類鴉片止痛劑)非法進口到美國,是美國 18~49 歲美國人的頭號殺手,需要切斷這個毒品供應鏈,以免造成更多人的死亡。
美中對話的背後 美國主導軍事經濟的擴大結盟
美國很清楚光靠與中國對話,不會帶來溝通、遑論改變中國,而是必須要有實力作為後盾。即使,美國對中國發動了關稅戰、貿易戰、科技戰,美中貿易額卻依然創新高,2022 年美中、歐中貿易額都高達將近 7,000 億美元,歐盟更成為中國第一大貿易夥伴。
雖然在輿論中,對於美中對抗導致經濟全面脫鉤的疑慮,在美國和歐盟共識下,對外多次宣示,面對中國是「去風險化」而非「脫鉤」。現實上,美中或歐中之間在經濟上難以脫鉤的情況下,只能以「去風險化」降低中國對美國與歐盟等國家安全的威脅,關鍵技術控管就是其中之一。布林肯說道:「必須保護美國的關鍵技術,以免被用來對付我們。」
相關報導:中國威脅下的新華盛頓共識
這也回答了中國對美國的批評:既要對話卻又要遏制中國。美國是基於保障自身國家安全出發,進行對話的同時也對中國實施制裁,例如將中國企業納入實體清單。這不是要切斷經濟上的聯繫,而是要求一個安全、公平的經濟環境。
這場美中對話雖然沒有甚麼巨大成果,卻也未改變美國軍事上合縱連橫的意志,奧斯汀在 6 月 2 日「2023 香格里拉對話」 演講題目〈夥伴關係的力量〉的主旨,就是擴大新的盟友、深化舊的盟友。這不是宣示,而是進行式。如布林肯訪中前夕,6 月 16 日美國國家安全顧問蘇利文(Jake Sullivan)則前往東京,和日本、菲律賓成立日美菲新協商架構,在第一島鏈上強化海上聯合軍演與海上聯合巡防。更不用說本來就存在的 AUKUS、QUAD、G7、北約不同程度的軍事同盟進入印太地區圍堵中國。
日本還給了菲律賓雷達,日本前參謀總長河野克俊評論道,給予菲律賓雷達非常有用,這意味著我們可以分享關於巴士海峽的情報。更有效監控中國飛機船艦在第一島鏈的進出。
同樣的,在經濟上,面對世界各國(尤其是中小型國家)遭受到中國經濟脅迫,美國也不斷與其他國家結盟中。鑒於歐盟已於 2021 年 12 月提出訂定「反脅迫工具」(Anti-Coercion Instrument, ACI)草案,歷時近一年半,在今(2023)年 6 月 6 日,歐洲國會與歐盟理事會同意在歐盟國家在遭受到第三國經濟威脅時,提出反制措施,如關稅、貿易限制、公共採購等方式,也避免在 WTO 申訴的曠日廢時。
而除了今年 5 月 20 日在日本廣島舉行的 G7 峰會上再度提及中國的經濟脅迫之外,以情報分享為主的五眼聯盟(美國、英國、加拿大、澳洲、紐西蘭)和日本於 6 月 9 日發表共同聲明,基於經濟安全與經濟韌性,反經濟脅迫與非市場性的措施。
形式上,布林肯這次主動打破美中僵局的對話,並非是一次性,他除了邀請秦剛到美國華盛頓訪問外,可望促成美國財政部長葉倫(Janet Yellen)與商務部長雷蒙多(Gina Raimondo)後續訪中。今年 9 月於印度新德里舉行的 G20 領袖峰會,或是 11 月在美國舊金山舉辦的亞太經濟合作會議(APEC)將可能會有拜習會的機會。
但是這樣的對話,未來可能只限於技術層面的局部改善,因為美中價值分歧過大,維持競爭不導致衝突,就已經很困難,很難有實質上進展。但是,美中對話,帶有相互告知的意味,或許可以緩和中國因封閉自大而錯估形勢、輕啟戰端。
參考資料連結:
2023/06/19 DOS Travel to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and the United Kingdom, June 16-21, 2023
2023/06/19 DOS Secretary of State Antony J. Blinken’s Press Availability – United States Department of State
2023/06/19 NYT Republicans Attack Blinken for China Trip, Threatening Subpoena
2023/06/16 Stefanik Releases Statement on Secretary of State Blinken’s Upcoming Visit to China
2023/06/06 European Commission Political agreement on Anti-Coercion Instrument
2023/06/09 USTR Joint Declaration Against Trade-Related Economic Coercion and Non-Market Policies and Practices
2023/06/16 Japan hopes to shore up Philippines’ defense amid Taiwan conflict fears
The post 布林肯訪中會見習近平 美國「去風險化」的對話 first appeared on pourquoi 報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