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說法國總統馬克宏在結束訪中行程後,在專機上接受記者訪問,提到法國不應該盲目追隨美國,也對歐洲是否有能力干涉台海問題,提出了質疑。這番談話引起眾多批評,認為馬克宏為了商業利益,向中國妥協,嚴重破壞了西方國家的團結。雖然法國駐美國大使館與法國政府立刻提出澄清,強調法國對台灣問題的立場並沒有改變,也將繼續深化與美國的關係。但馬克宏的立場,其實反應出歐洲國家與美國的矛盾,如歐盟理事會主席米歇爾就支持馬克宏,並強調歐洲不少國家的領袖,其實都與馬克宏有一樣的看法,認為歐洲應該減少對美國的依賴,避免陷入別人的危機中。
習近平成功拉攏法國,是疫情過後,重啟外交攻勢的重要勝利。
馬克宏的這種態度,不能單純用「向中國屈膝」來解釋,這背後有幾個更為深遠的因素。首先是法國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所出現的戴高樂主義,一直影響著法國的國防外交走向。所謂的戴高樂主義,指的是戰後法國總統夏爾.戴高樂所主張的路線,認為法國應該有自己的外交、國防政策,不能過份依賴或追隨別的國家。雖然夏爾.戴高樂帶領了自由法國,與美國與英國同盟,一起擊敗了納粹德國,但夏爾.戴高樂卻認為,要避免法國淪陷的悲劇重演,除了要有強大的國防能力,在外交上也要明哲保身,並率領歐洲走向團結合作,不要成為美國或英國的附庸。
在某種程度上,戴高樂主義間接促成了歐盟的誕生,而法國也在戴高樂主義的影響下,在一九六六年宣布退出由美國所主導的北約,直到二○○九年才又重新加入。若以戴高樂主義的思維來看歐盟,這個組織的成立其實是要團結歐洲國家來制衡美國,這也是歐盟與北約之間,有競爭關係的歷史原因。這之前的拙作「北約、歐盟的競爭與戰略重心的轉移」中,就已有初步的討論。而歐盟為了取代北約的軍事功能,過去一直在默默建立歐盟軍,並先從區域性的整合開始,希望建立一個擁有統一指揮機構、共同運作的歐洲軍事力量,這從最近的兩則新聞,就可看端倪。

北約、歐盟的競爭與戰略重心的轉移|方格子 vocus

是說許多人常會搞混北約與歐盟,分不清楚這兩者有何差異,為什麼俄羅斯強力阻止烏克蘭加入北約,卻不在乎烏克蘭加入歐盟。甚至有些人誤認為這兩者是互相隸屬的關係,北約是歐盟的軍事組織,但這完全是錯誤的觀念。兩者不僅非常不同,甚至還有些競爭關係。俄羅斯入侵烏克蘭後,不止激化了北約與歐盟的矛盾....... 地緣戰略, 北約, 華約, 俄羅斯, 烏克蘭, 法國, 德國, 美國, 北約, 烏克蘭, 競爭, 歐盟, 俄羅斯
首先是荷蘭陸軍的一個輕型旅,將併入德國的裝甲師中,以統一指揮架構與共享後勤支援。荷蘭陸軍總共只有三個旅,另外兩個早已併入德國國防軍,這也代表未來德國與荷蘭所組成的聯合部隊,可能成為歐盟軍的雛型。另外同屬北歐國家的丹麥、瑞典、挪威與芬蘭,則要建立聯合防空系統,除了整合防空飛彈,包括這四國空軍的二百餘架戰機,也將納入北約的指揮系統。值得注意的是這個聯合防空系統雖然是建立在北約的架構下,但無疑的北歐版的迷你北約,未來可能進一步整合地面部隊,與在波羅的海的海軍艦艇,成為完整的防衛體系。如果歐盟最後決定依「歐盟共同安全與防務政策」,擴大歐盟軍的規模與權限,這個迷你版北約可能會成為歐盟軍空中部隊的架構。
而在前文中提到,歐盟與北約的消長,因為俄烏戰爭出現了極大的變化。憂慮俄羅斯威脅的東歐與中歐國家,更為依賴美國與英國的軍事協助,對德、法等西歐國家的綏靖姑息感到非常不滿,雙方的衝突有可能會越演越烈。馬克宏此次的專訪,立刻受到波蘭、捷克、立陶宛等國的嚴厲批評,就可見一斑。而且就目前來看,這樣的情勢可能不會隨著俄烏戰爭的結束而有所衰退,反而會變成常態。這樣的不同調,很明顯已蔓延到歐盟的對中政策上。正在全力圍堵中國的美國,也樂於利用東歐、中歐國家,來牽制德、法兩國所主導的歐盟,要求對中國與俄羅斯採取更為強硬的態度。
在這樣的情況下,原本希望能團結歐洲,抵抗美國壓力的戴高樂主義,反而成為撕裂歐洲的原因之一。富裕又安全的西歐國家,不顧面臨武力威脅的東歐與中歐國家,為了自己的商業利益,選擇獨善其身。長期下來將侵蝕這些國家領導歐盟的威信。在俄烏戰爭爆發一年後,德國所面臨的種種責難,已經是再明顯不過的例子。法國是歐盟裡推一擁有核武的國家,卻未能展現出支持東歐與中歐國家的明確態度,在歐盟裡的威信也受到考驗。相反的,北約卻因為芬蘭的加入,而擴大到前所未有的規模,北歐的強權瑞典,遲早也會排除反對的聲音,加入北約之中。這一消一長,恐怕不是法國所樂見的。
美國對馬克宏的發言雖然感到不滿,並有多名國會議員揚言從歐洲撤軍,讓歐洲國家自己負責國防安全,但這應該只是一時的氣話。因為削減在歐洲的駐軍其實就是削減自己的影響力,反而正中德、法兩國的下懷。美國比較可能的做法是調整部署的重心,將更多的資源投注在中歐與東歐國家,甚至要求美軍部隊在轉移到中歐、東歐國家後,德、法兩國所減輕的軍費分攤,都要拿來強化北約在東翼的安全,或是興建在芬蘭、瑞典所新設的軍事基地,以進一步抵禦俄羅斯的武力威脅。美國此舉將進一步拉攏中歐與東歐國家,讓他們在共識決的歐盟中,遂行美國的意志,並持續擴大北約的影響力。
法國若想擺脫這樣的困境,有必要微調戴高樂主義,可以繼續秉持獨立自主的精神,但是手法必需改變。畢竟戴高樂執政時,歐洲被鐵幕一分為二,在夏爾.戴高樂的思維中,當時的歐洲等於西歐國家,並不包括在共產集團裡的中歐與東歐國家。但現在這些早就獨立自主的中歐與東歐國家,也是歐洲的一部份,有安全需求,這讓戴高樂主義很容易落入獨善其身的批評,此舉勢必不利於維繫歐洲的團結。特別是俄烏戰爭已快速促成美、中新冷戰的爆發,在這一場擴及全球的你爭我奪中,很難有人可以維持中立。
但這樣的矛盾,一時三刻無解,因此馬克宏不會是第一個講出這種話的西歐政治人物,也不會是最後一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