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化的校正之後(8)
已經沒什麼大富大貴的可能,從平淡生活找到幸福,這需要的不是轉念,是整個國家的價值觀都要慢慢轉移,時間尺度可能橫跨三十年,而我們在其中會自嘲是失落的一代。
全球化的校正之後(7)|方格子 vocus
筆者看自己學生的成長,有時候是很無語的。 差不多程度的人,做了性質差不多的業務,一個升職當組長,另一個還在苦苦當組員,純屬運氣之差,公司所在的區位不同。但看了很多組人後,就越來越感到疑惑,真的沒有什麼人去製造業,以前我們同學念高職會去的廠,現在好像都沒有人要去了。 製造業, 傳產, 高職, 咖啡店, 政治普及, 教育普及, 大學, 求職, 製造業, 傳產, 3D, 工業, 校正, 高職, 咖啡店, 洗衣店, 產業, 3A所謂的校正,筆者的意思比較偏向,這次的全球化向後轉,很類似橡皮筋拉太快太長後,收縮彈回的現象。如果現在不處理,那可能就是斷掉,直接發生世界大戰,又得花幾十年時間重建。
彈回多少,筆者也不敢講,但製造業的回流應該跑不掉,或多或少而已。在台灣這種中型規模又土地不大的國家,狀況不見得很明顯,美國等大型國家又有各州制度差異的,或許就有很大的變化。
全力普及知識,看破造假炒短線的中國模式
沒有在業界看過一堆狗屁倒灶事,知道中國怎麼造假度日的,在台灣尤其是接收統派資訊者,真的會相信台灣光電半導體各種技術落後世界,韓國三星優於台積電,中國即將超英趕美登上頂峰,各種你見過的奇形怪狀言論都有。
筆者自己後來在學校看到更多,原因也是在統派小眾傳播圈,這類假訊息散播的極快。
但一般人不會接觸業界,而且說實在話,一個在業界待過的,跟一個從沒出去過的,兩者談產業的可信度誰大?在學校內都這樣,社會上更不用說,我們需要把更多知識跟常識普及,用生產製造與科學技術的客觀事實去闡述,打掉統派用意識形態貼出的標籤。
若沒這樣,台灣很可能會淹沒在舊訊息中,許多同學畢業後還以為理想鄉在大海另一端,只有運氣好不好,沒有實力差不差。
我們知道越多造假案例的來龍去脈,就越能明白為何全球化會有修正,因為靠造假得到的是金錢,不是技術工藝,屬於短線而非長線。
厚實文化根柢,以在地特色應對現代化產銷
然後,筆者希望,台灣在文化底蘊上能夠確實的紮根,這不是透過文化部辦活動,發一堆補貼就有用的。真正的文化需要創造力,不是幾個藝術家在那活動就有用,而是生活周遭的一切都能加入。
一個陶器家的東西就算貴了些,作為食器用的價格高了兩成,有識貨的人總是賣得掉,前提是有夠多識貨人。要結合生活,是靠很多學校團體,不停找題材去做,數百個失敗的項目中總有一兩個能開花結果,讓學生學會後,留在當地成為在地特色。
沒有在地特色,就是大量的廉價品充斥在觀光地,比日本還貴的台灣飯店,品質服務還差人一截。要做到一絲不苟,生活習慣都要一起改變,故筆者這些年一直稱「系統」,並不是不曉得原因,而是知道原因太複雜。
前幾年跟林秉宥去做一些事情,接觸到基層產業,只不過碰到一點點,就看到滿腹苦水的業主,跟不知所措的當地民眾,還有大部分都不曉得發生何事的外人。
就算是傳產,製造業或是農林養殖業,我們都見到比過去已知更複雜的模式,生產模式更複雜,銷售模式也是,並不是多個網路那麼單純,原物料的來源、廢棄物的處理,現代化要注意的點太多了。
當這些加上社區因素,要注重敦親睦鄰,所謂的NIMBY效應(鄰避效應,就是嫌惡設施)後,就更加複雜。
複雜系統下彼此傾軋,產業轉型難處道不盡
複雜系統下沒有單一解,不是「A路線無解」,如果這個系統只有A,那麼解答很單純。但若是大系統下的A路線,A的解答很可能是B走不下去、C行不通、D做不到。每條路線都可以解決一半,就是大家都不滿意,覺得沒有事情獲得解決。
就跟巷口早餐店很好吃,而我不想要吸油煙,希望他改善設備,但價錢不能漲這種說法一樣。
更讓人無語的經歷,某產業甲遇到瓶頸,大家看到的解決路徑都是X生產方式、Y進貨管道、Z管理技術,而這三項在其他國家經驗都是死路,台灣看不出可以照搬卻能過關的可能。而當有人提出,P廢棄物處理降成本、Q再利用方式加價值,似乎是好方法,卻會直接被打槍。
並不是當事人討厭PQ,而是這並非直接對甲產業有幫助,是要去扶植新的乙產業,透過乙的協助去降低甲的成本。而其結果很可能是,甲產業成本降低了25%,得以繼續存續,乙產業擴張300%,大家發財。甲產業的人當然受不了,覺得你靠我賺錢的,結果你吃肉我喝湯,像話嗎?但有辦法把乙產業附加在甲當中,讓甲產業也賺300%?難喔。
資本額可能不夠、土地使用可能不合,很多因素都卡住。這系統化的解決就得要政治面組成很大的跨領域人員去協調,而這又沒有票。或許這才是全球化下講轉型會失敗的原因,站在大系統的角度行得通,放到各個子系統下沒有一個人願意。
全球化紅利已出盡,反向後座力才正要開始
全球化沒有單純的好處,一定有相對應的壞處,過去是透過大量稅收,砸錢去做社福,說收買也可以,讓藍領階層半強迫的接受事實。但沒錢的時候該怎麼辦?累積數十年的不滿,要慢慢洩壓還是一次爆發,也總要處理。
- 編:先前川普正是以校正全球化的思維,抓緊數十年來被全球化放棄的藍領。
這不是我們一個人可以解決,更不可能找一個政黨就搞定一切,台灣已經進入先進國家之林,西方先進國家花了幾十年都調和不了的,我們怎麼可能妄想一代人解決一切。
更何況,歐洲還有工業革命打下的產業基礎,以及數百年的文化遺產,就算從今天開始,德法義大利都躺平不做事,坐吃山空也夠吃一百年。
台灣有嗎?當然沒有,沒有文化遺產可以花,那就不要想著敗家子的思維,老想要人花錢買自己的單。
我們總要面對全球化後退的後座力,而且很可能是兩三代人都要擔。
編:這週提到產業系統,IOT、AIOT,各種生產設施結合光電都是現成的案例。也剛好可以用被貸款案炒起的養豬等畜牧業來舉例;廢棄物去化早已是必須面對的問題,加值也是很久以前就是趨勢(沼氣回收利用甚至是半世紀前就開始小規模推動的),但技術面需要畜牧業外的新產業去協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