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談保守主義:幸福即日常、快樂即滿足──比較與傷害(6)
當我們每一個人都知足,社會整體資源才有辦法累積,促成下一次技術進步。工業革命打破大自然宰制人類,讓人類可以主掌自己命運,也不過數百年前。若我們在此停步,認為累積是錯的,每一個人都要追求最大的快樂,且快樂指標物質化,那累積的資源很快就會被揮霍,二戰後的數十年和平即將結束。漫談保守主義:幸福即日常、快樂即滿足──比較與傷害(5)|方格子 vocus當快樂變成目標,每個人都不會快樂,因為快樂兩字沒標準,你總找得到更刺激的東西。 前面說過,快樂跟金錢的關係有正相關,但隨著收入變高,快樂增加越少。這也代表,包裝享樂主義的進步分子,是在揮霍世界累積的資產,讓人類走向毀滅。畢竟要追尋更大的快樂,每多走一步就得付出數倍的代價,而這個代價誰要買單? 保守派, 責任, 漫談保守主義, 保守主義, 進步價值, 享樂主義, 王立第二戰研所, 責任, 收入, 財富, 小孩, 保守派, 人類, 日常, 幸福, 仇恨, 3Dvocus我們近年最常聽到,做OO政策是為了未來,XX理念是為了下一代,但講這句話的人,大多數都沒有生養小孩。又因為蔡英文當選總統,總統也是未婚,遂讓這些人找到最佳迴避藉口,只要你質疑一個沒養過的人,如何替家長規劃下一代?立刻扣你帽子,連帶牽拖蔡英文總統。他們的意思,其實就是看書看資料就可以規劃,至於需不需要接觸該產業?不用。簡稱紙上談兵,正常的狀況是,你沒接觸這產業卻要寫報告,應該要去問問這行的人。你想規劃跟小孩有關的政策,應當去問父母家長,結果不用,豈不怪哉。(就算問也很偏特定區域,而非全國)保守主義對於這的看法都很簡單,蔡英文的人生經歷打開來看,非常清楚都不執著於享樂,而在於自我實現與身為政治人物的責任。所以蔡英文未婚,一點問題都沒有,但上段筆者所指涉的對象,哪一個跟蔡英文一樣?小孩決定未來?只能誘導他們直到對自己負責幾乎是沒有,自詡進步主義者,多數提出的主張,根本沒有未來性可言。所謂的未來,不過是他們自己的未來,跟下一代沒有一丁點關係。所以,進步派宣稱,小孩自己可以決定未來,或家長是體制的壓迫者,沒有發言資格。各位可以去看,此類聲音在台灣還不多見,歐美已經相當多。不過把「替自己打算」換個招牌,就可以橫加干預他人生活。「進步」如果只建築在好聽的空話,那麼還不如閉嘴。說難聽的實話,要制定對下一代好的政策,第一個要問的是家長,不是小孩。都還沒長大的小孩是對未來會有何想法?Senjuti Kundu on Unsplash小孩能對自己未來發表意見?這是完全的謬論,養過小孩都知道,孩子對自己的未來根本沒概念,全部都是以自己感官快樂為優先,所以點心能吃就吃,遊戲要玩就玩,最好沒人管他,整天玩到瘋吃到爽。會認為這就是小孩的喜好,能對自己負責,這就是屬於小孩的聲音,作為家長根本失格。就算是自由派教育,也不會這麼極端,台灣現在主流的自由派教育,也只是誘導、刺激小孩對未來的想像,以及盡量給予發揮空間,找到自己定位,沒人把放縱當自由。以前認為青春期到了就可以稱之為成人,現代慢慢發現,大腦跟情商發育都還不完整,所以一般認知「成人」的時間往後延。這是科學事實,小孩就是對刺激反應大,抵擋不了誘惑,且多數沒有未來感,今天你給孩子一顆按鈕,按下去後遊戲立刻儲值一百萬花到爽,但將從未來薪水扣。保證九成以上都按下去。不負責任的秩序破壞正在向下侵蝕近年的進步主義,本質上是享樂主義,但主要在侵蝕大學,立即效果並不顯著,畢竟成年人總有不少人覺得快樂第一的想法很怪。所以歐米開始侵入中學以下教育,用的口號是認識身體、開發情慾、自己才懂自己,而派去指導孩子怎樣認識自己,這類教材根本就洗腦教育。然後另一方面,全力阻撓家長對學校教育的干預,用專業之名禁止,在台灣日本等有很強大義務教育體系的國家,進步教育毫無市場,但在歐美已經看到災害。為何?早點教導小孩性教育哪裡不對?一點都沒有不對,問題在內容,了解身體跟開發情慾會是同件事?保守主義對於這類看法基於責任,以及是否為不可逆發展。道理很單純,如果有反悔機會,那麼多試幾次也無妨。近年進步派所有議題上幾乎都是詭辯,例如遇到槍枝問題,立刻把暴力與遊戲掛勾,認定暴力遊戲對小孩有決定性影響,而目前的研究顯示,正常人都分得清楚遊戲內暴力跟現實是兩碼子事。談到兩性關係,立刻大談色情遊戲偏袒男性,會造成不良認知,目前研究表示,正常人都分得出,遊戲裡面的女性跟現實是兩碼子事。然後,以進步之名破壞秩序的暴動,是正常發洩,對不進步者採取言語甚至肢體暴力,都是正義。近年更出現,主張兒童情慾自主,戀童癖也只是正常性向等等,包裝在LGBTQ中,光明正大的以跨性別跟情慾自主,侵害女性跟女童權益。更好笑的是,在學校提早情慾教育有無問題?這些人又會說,暴力遊戲不影響小孩,色情遊戲孩子分的出來,所以沒差。說到底,各位會發現,所有進步分子提倡的,幾乎都是對他們現狀享樂有益,只是用對大眾有利包裝,並寄生在正常的左翼自由派主張下。
漫談保守主義:幸福即日常、快樂即滿足──比較與傷害(5)|方格子 vocus
當快樂變成目標,每個人都不會快樂,因為快樂兩字沒標準,你總找得到更刺激的東西。 前面說過,快樂跟金錢的關係有正相關,但隨著收入變高,快樂增加越少。這也代表,包裝享樂主義的進步分子,是在揮霍世界累積的資產,讓人類走向毀滅。畢竟要追尋更大的快樂,每多走一步就得付出數倍的代價,而這個代價誰要買單? 保守派, 責任, 漫談保守主義, 保守主義, 進步價值, 享樂主義, 王立第二戰研所, 責任, 收入, 財富, 小孩, 保守派, 人類, 日常, 幸福, 仇恨, 3D我們近年最常聽到,做OO政策是為了未來,XX理念是為了下一代,但講這句話的人,大多數都沒有生養小孩。又因為蔡英文當選總統,總統也是未婚,遂讓這些人找到最佳迴避藉口,只要你質疑一個沒養過的人,如何替家長規劃下一代?立刻扣你帽子,連帶牽拖蔡英文總統。他們的意思,其實就是看書看資料就可以規劃,至於需不需要接觸該產業?不用。
簡稱紙上談兵,正常的狀況是,你沒接觸這產業卻要寫報告,應該要去問問這行的人。你想規劃跟小孩有關的政策,應當去問父母家長,結果不用,豈不怪哉。(就算問也很偏特定區域,而非全國)
保守主義對於這的看法都很簡單,蔡英文的人生經歷打開來看,非常清楚都不執著於享樂,而在於自我實現與身為政治人物的責任。所以蔡英文未婚,一點問題都沒有,但上段筆者所指涉的對象,哪一個跟蔡英文一樣?
小孩決定未來?只能誘導他們直到對自己負責
幾乎是沒有,自詡進步主義者,多數提出的主張,根本沒有未來性可言。所謂的未來,不過是他們自己的未來,跟下一代沒有一丁點關係。所以,進步派宣稱,小孩自己可以決定未來,或家長是體制的壓迫者,沒有發言資格。各位可以去看,此類聲音在台灣還不多見,歐美已經相當多。
不過把「替自己打算」換個招牌,就可以橫加干預他人生活。「進步」如果只建築在好聽的空話,那麼還不如閉嘴。說難聽的實話,要制定對下一代好的政策,第一個要問的是家長,不是小孩。都還沒長大的小孩是對未來會有何想法?
小孩能對自己未來發表意見?這是完全的謬論,養過小孩都知道,孩子對自己的未來根本沒概念,全部都是以自己感官快樂為優先,所以點心能吃就吃,遊戲要玩就玩,最好沒人管他,整天玩到瘋吃到爽。
會認為這就是小孩的喜好,能對自己負責,這就是屬於小孩的聲音,作為家長根本失格。就算是自由派教育,也不會這麼極端,台灣現在主流的自由派教育,也只是誘導、刺激小孩對未來的想像,以及盡量給予發揮空間,找到自己定位,沒人把放縱當自由。
以前認為青春期到了就可以稱之為成人,現代慢慢發現,大腦跟情商發育都還不完整,所以一般認知「成人」的時間往後延。這是科學事實,小孩就是對刺激反應大,抵擋不了誘惑,且多數沒有未來感,今天你給孩子一顆按鈕,按下去後遊戲立刻儲值一百萬花到爽,但將從未來薪水扣。
保證九成以上都按下去。
不負責任的秩序破壞正在向下侵蝕
近年的進步主義,本質上是享樂主義,但主要在侵蝕大學,立即效果並不顯著,畢竟成年人總有不少人覺得快樂第一的想法很怪。所以歐米開始侵入中學以下教育,用的口號是認識身體、開發情慾、自己才懂自己,而派去指導孩子怎樣認識自己,這類教材根本就洗腦教育。然後另一方面,全力阻撓家長對學校教育的干預,用專業之名禁止,在台灣日本等有很強大義務教育體系的國家,進步教育毫無市場,但在歐美已經看到災害。
為何?早點教導小孩性教育哪裡不對?
一點都沒有不對,問題在內容,了解身體跟開發情慾會是同件事?
保守主義對於這類看法基於責任,以及是否為不可逆發展。道理很單純,如果有反悔機會,那麼多試幾次也無妨。近年進步派所有議題上幾乎都是詭辯,例如遇到槍枝問題,立刻把暴力與遊戲掛勾,認定暴力遊戲對小孩有決定性影響,而目前的研究顯示,正常人都分得清楚遊戲內暴力跟現實是兩碼子事。談到兩性關係,立刻大談色情遊戲偏袒男性,會造成不良認知,目前研究表示,正常人都分得出,遊戲裡面的女性跟現實是兩碼子事。
然後,以進步之名破壞秩序的暴動,是正常發洩,對不進步者採取言語甚至肢體暴力,都是正義。近年更出現,主張兒童情慾自主,戀童癖也只是正常性向等等,包裝在LGBTQ中,光明正大的以跨性別跟情慾自主,侵害女性跟女童權益。
更好笑的是,在學校提早情慾教育有無問題?這些人又會說,暴力遊戲不影響小孩,色情遊戲孩子分的出來,所以沒差。說到底,各位會發現,所有進步分子提倡的,幾乎都是對他們現狀享樂有益,只是用對大眾有利包裝,並寄生在正常的左翼自由派主張下。
有人會問,開發自己身體,跟玩遊戲這些,有錯就改,為何不能教?哪裡不一樣?
當然不一樣,玩遊戲不管怎麼玩,除了視力跟運動不足外,都不會有不可逆的傷害。你今天跑去教中小學生開發自己身體,尤其在心靈上的承受是完全不可逆。數十年以上的研究,都指出孩子在青少年之前,若在性上面遭遇不好的經歷,會對性格與人生產生重大影響。結果進步派從自由派主張中跳出的嶄新概念,居然是動到這些已知有破壞性的研究結果。
說難聽點,這極左進步派跟極右反動派一個樣,現在世界上主張10多歲出頭就可以嫁人的,都是原教旨主義國家,歷史上看就是中世紀才有早婚傳統。
所以這到底是進步還是反動?
都不是,進步主義是把享樂主義包裝,用來擴大支持者,畢竟誰喜歡痛苦?這本質是用以奪權而已,試想今天投票權降低到12歲,政策提一個學校開設無限玩遊戲課程,學生會怎麼投?
正常人不會想要自己過的不開心,可以快樂當然就快樂下去。
但這並不是負責任的作法,尤其是未來這兩個字,其實就是在講下一代。未來,就是我們的下一代,指的就是孩子們,不然我們努力是為什麼?
享樂主義者只在乎現在,但生養下一代才有未來
養小孩很花時間金錢,換算物質回報幾乎都是負的,用現代教育來說更是這樣。因為,智力目前無法遺傳,所以職業收入高的家庭,小孩的智力水準依然是常態分布。這代表,收入越高的家長,小孩的收入通常會相對較低,砸大錢在教育上努力多年,就整個家族來說反倒是負成長。
富不過三代的意義,就物理上就是「熵」,總是趨向最大亂度。如果財富累積必然會跟父祖輩有關,那理論上地球早就只有一個家族統一世界。
但我們不會因此就不養小孩,小孩是快樂的來源之一,看孩子奔跑大笑,父母心情也會好。這些是要怎樣換算成物質?為了孩子,很多父母願意犧牲自己原有的興趣,犧牲自己的時間,最後得到一個養小孩的樂趣。就價值換算而言,有小孩的快樂還真是無比的大,用錢都買不到。
而進步主義基本上就在摧毀這個概念,主張任何對享樂的犧牲都是錯誤,也就這種觀念,才會催生出現代年輕人,對於犧牲自己原有生活,去組織家庭、生養孩子,有極大的牴觸心理。
但如果沒有下一代,那麼未來在哪?
不願意生養下一代,卻天天稱要改革國家,都是為了台灣的未來,這聽來就很諷刺。所謂的未來,不過就是自己未來的生活罷了。
如果要否定這點,只是單純認為自己不想生,並不覺得整個國家社會要斷子絕孫,那其實有另一種辦法。
就是生小孩稅率為負,不生的要額外徵單身稅,很顯然這個概念已被罵翻,因為多數未婚者的說法,是「經濟差生不了,經濟好就會生」,所以單身稅是不對的,應該努力做到讓每一個單身者都願意結婚,生育率自然高。
這概念跟邏輯筆者並不反對,但回到生養上,就是標準拉太高的問題,窮有窮的養法,覺得自己條件差,小孩跟著受苦所以不生,也該問問上一代,你父母是否也這樣想。更明白的說,你覺得環境不好所以不生,有沒具體點的標準?例如孩子應該在怎樣的環境中長大才對,安親補習班要上幾堂,每月收入多少才叫做適合生小孩?
抽稅補貼、吸收移民?現實說到底還是要提高生育率
我們都曉得,經濟不好會讓年輕人因為恐懼未來,更不敢結婚生子。但如果我們要定義一條線,決定在這之下都可以領取婚姻、生育津貼,應該會是多少?每人月薪5萬還是50萬?總有個標準。
標準提了,要提單身稅就不會有問題。就整體而言,你總是可以找到收入較高卻想當單身貴族,以及收入低但很想生小孩的家庭。那麼就用收入級距當標準,超過一個標準的單身者要抽取高額稅金,去補貼收入低的家庭,例如一個小孩每個月2萬補助。或是剛講的5萬月薪,用報稅狀況,每月領取足額津貼到5萬。
這不是很好嗎?為了下一代,就整體而言,繳稅幫助想增產報國的家庭,拿錢去協助孩子的教育,不兩全其美?
保證多數都不願意。
因為正常人想到的,都類似尋租的概念。對中產階級來說,假設一個小孩補貼2萬,夫妻收入破10萬的家庭,沒有理由會生5個,讓自己的收入變成20萬,尤其現在北部托嬰、安親費用,幾乎就是1個小孩介於1萬到2萬間,再把生養的辛苦算進去,中產家庭1個小孩沒補個5萬,要拚命生也不願意。
但中下層階級呢?月薪3萬不到,補貼2萬就有充分誘因。畢竟生育環境做的好,都送去公托,那生3個每月6萬,以最低標準來看,實際上收入就超過月薪標準。反正上小學後,不要去安親班花錢就結了。
那麼,把現金補貼,改成實支實領,有去哪個安親補習班再按收據報銷?這也會有造假的空間存在。總之,補貼就是會有這種狀況,我們無法杜絕。
所以回到「未來」這個主題,我們要怎樣創造一個孩子長大的世界?
第一步,就是先有小孩,這無論你怎麼討厭,現實就是這樣。不然主張移民解決問題的,想像一下台灣人現在都不生,未來人口全部從東南亞移民過來,學校裡面清一色都是移工小孩,還不是跟台灣人婚配子女。
你願意接受?這去作個民調或公投就知道,保證結果會讓完全同意人口替換掉也沒差的人,嚇到嘴合不攏。
現實就是,除非台灣有像美國一樣,對移民有數百年的認同傳統,不然怎樣定義台灣人?定義不出,又怎樣能夠談論未來?
說到底還是要儘量提高台灣人生育率,不然所謂的未來在哪?
努力開創再交給下一代,這順序無法更改
如果您發現,某個人談的未來,是先講他要有一棟市區捷運宅,然後有個10萬薪水,優質的生活環境,然後在此前提下才願意生小孩。那麼他的未來不過是自私,跟下一代一點關係都沒有。
我們的父母,有哪一個是預料到台灣今天的狀況,才決定要生下來的?未來是靠我們這代人去努力開創,不是先享受到開創的成果,才交給下一代。這順序無法更改,想著自己要先得到,才願意付出,那就什麼都不會有。生養小孩接近投資,你總得先投資源下去,而非工作領薪水,做多少工作領多少錢。
當代進步主義者主張不婚,跟左翼自由派不婚完全不同。自由派基於自我選擇,是責任的判斷,且認為選擇不婚不生者,有完全自主能力。進步派則會把享樂包裝其中,先讓你知道所有一切婚姻與生養子女的痛苦,將所有負面因素列出,然後再讓你看不婚不生對自己多好多棒。
這不是責任的定義,人生無法回頭,就跟讀書一樣。今天你損友鼓吹你不要念書,反正出去工作也只領26k,不如現在開始努力玩。聽來很有道理?所以你也不讀了,未來真的領26k,跟預言一樣不是?
錯,不讀書也不努力,是你把收入變高的機會拒於門外,變成你只能挑23K的工作。如果你有讀,取得一定的專業能力,在整體經濟好的時候,就可能往上加。鼓勵你先享樂再講,本質上是要你放棄投資機會,賭在投機上,例如台灣經濟又起飛,隨便做隨便賺。
這其實是自我矛盾,想要台灣未來經濟好,每一個人都得要努力,不是誰的責任。選總統換政黨,只能確保國家前進方向會歪還是不會歪,但就算不會歪,也不可能換一個人,薪水人人翻倍,這種時運百年難得一次,台灣已經遇過,想再來一次很難。
我們真的想替未來打算,應該就要從自己開始努力,打造一個孩子未來長大後,機會更多的世界。
宅編個人意見:這篇講到一個當代正常人都了解也認同的概念:「正常人都分得清二次元和現實」,但還是想說,如果花太多時間在色情暴力的相關娛樂和資訊,即使不至於分不清,也會有學習不到或無法熟悉「現實一般常識」的風險,因為時間總是有限。
量變還是可能導致質變,「一般來講沒問題」但以享樂主義的方式投入進去結果可能就會不同,這也許是所謂有害無害之爭中的小小盲點(但禁制派通常要不是缺乏根據就是只談極端特例就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