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產的國度、客家的南光——2023 年走讀臺灣經典路線:基隆、北埔
2023年走讀臺灣經典路線【閱讀風土,以書帶路】
回歸「走讀臺灣」的本質,圍繞族群與文化的混合、在地與世界的鏈結以及人文與山海的互動三大主軸,以此凸顯臺灣文學與文化的特色。
現在就跟著書本出發,在風與土、山與海、走與讀之間,再次認識臺灣。
路徑一 海產的雞籠
認識基隆的海洋文化與前世今生
臺灣的歷史與海洋有密不可分的連繫,基隆的發展更是如此。基隆市街上的古樸廟宇、城隍、媽祖、開漳聖王,無一不證明著基隆當時曾為漢人移民新天地的痕跡。但在更早一點的十七世紀,便有歐洲人從海上來到基隆——當時的「雞籠」。
基隆的發展更是與漁業、漁港息息相關,本路線以曹銘宗老師的《一午二紅沙,三鯧四馬鮫:臺灣海產的身世》為核心文本,從「海產」的角度切入,書中從語言文化切入,除了參考大量文獻紀錄,更深入民間訪談許多業者和漁民。曹銘宗老師將帶領參加者從書中出發,走訪基隆巷弄、市場以及港口,認識那些基隆與海產的前世今生。
路徑介紹:
06/10、07/29 場次:見書店→基隆廟口→仁愛市場→忠二路→孝三路→基隆火車站北站
08/26 場次:基隆火車站北站→孝三路→忠二路→仁愛市場→基隆廟口→海洋廣場
08/26 場次:基隆火車站北站→孝三路→忠二路→仁愛市場→基隆廟口→海洋廣場
文本介紹:
《一午二紅沙,三鯧四馬鮫:臺灣海產的身世》
臺灣四面環海,海產文化自然發達。從夜市的蚵仔煎、居酒屋的一夜干到婚宴必不可少的紅蟳米糕,海鮮料理早已深入生活之中。但是對於這些來自水中的佳肴,我們究竟又了解多少?本書從語言文化切入,不但參考大量文獻紀錄,更深入民間訪談許多業者和漁民,帶我們從路邊攤走到中研院,認識那些海產的前世今生。
路徑六 南光照北埔
踩點客家文化代表建築
在《南光》一書中,小說家朱和之以鄧南光的故事,帶領讀者探索寫真術初生與現代性的議題。鄧南光,本名鄧騰輝,出身於北埔的客家人。日本時代臺灣最具代表性的攝影家,留下了大量的作品,以他的眼光,記錄下了時代。這條經典路線預計以鄧南光紀念館為起點,由作者朱和之親自帶領參加者走訪同樣在臺灣客家歷史上極具代表性的姜阿新洋樓、金廣福公館和天水堂,以及北埔代表文學作家龍瑛宗的生命史。
路徑介紹:
山城旅人民宿→鄧南光故居→北埔慈天宮→鄧南光影像紀念館→姜家天水堂古厝→金廣福公館→姜阿新洋樓
文本介紹:
《南光》
在視覺影像爆炸性增生的今天,作者以雋永的文字追索鄧南光的生命歷程。不僅透過他手中的相機觀照時代更迭,更讓同時期的張才、彭瑞麟、郎靜山等攝影家共同發聲顯影,思索攝影作為現代文明,與社會、科學、政治等多種面向的深刻影響與互動。還原每一個細緻履跡,帶引讀者回到臺灣寫真術初生的迷人年代。
- 06/10(六)10:00-12:30-曹銘宗
- 07/29(六)10:00-12:30-曹銘宗
- 08/26(六)14:00-16:30-黃之陽
路徑六 南光照北埔
活動日期與導覽人:
活動日期與導覽人:
- 07/02(日)10:00-12:30-朱和之
- 09/02(六)13:00-15:30-朱和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