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柯文哲的美麗誤會(1/2):實用主義與親切真實
回顧過去柯文哲的歷史,無論藍綠,凡是在選舉中面對柯文哲與民眾黨時,雖不算無計可施,但總像一拳拳總打在棉花裡,彷彿針對柯文哲的任何檢討都無法撼動他的支持者。深究其由,我認為主因是柯粉的組成,使政治上常見價值攻防失去意義。
以下我將簡分兩篇單分析柯文哲及民眾黨的支持者的幾種樣態,並說明柯文哲如何吸引這些人,以及這些人對柯文哲的三種「美麗誤會」,本篇是第一篇。
本文感謝思想坦克邀稿,敬請點閱連結支持:
林艾德:對柯文哲的三種美麗誤會 - 思想坦克|Voicettank
回顧過去柯文哲的歷史,無論藍綠,凡是在選舉中面對柯文哲與民眾黨時,雖不算無計可施,但總像一拳拳總打在棉花裡,彷一、柯文哲的實用主義:
新竹是台灣的科技重鎮,也是民眾黨全台支持度最高的縣市,2022年高虹安在這裡為民眾黨贏下了地方選舉的第一勝(柯文哲兩次台北市長選舉都是無黨籍)。有些人會因此把柯粉跟高學歷劃上等號,但我們必須區分清楚,柯文哲吸引的大多是科技或特定領域的專家,而非跟傳統意義上的知識分子。
傳統知識分子不僅需要高學歷,同時必須具備人文、社會上的關懷及責任感,他們心中有特定的正義樣貌,這種樣貌通常關係到平等,因此他們特別關心不正義的社會對弱勢族群的欺凌。他們會為此挺身而出,發起一波波的社會運動,透過親身參與來改變社會。對知識分子而言,政治是一種必要之惡,唯有參與政治才能改變政治。
柯文哲吸引的不是知識分子,而是技術專家。這些專家認為成功來自於自身的才智及努力,因此他們對社會沒有虧欠也沒有責任,他們崇尚的是勝者為王的價值觀,能夠透過自身的能力贏得更多財富的人即是勝利與正義。
這些人被氣質相近、自稱智商157的柯文哲吸引,除了他們同時為人生勝利組的經驗驕傲之外,他們更同時厭惡傳統知識分子對社會的影響力勝過專家。對他們來說,每項議題都應該細分後交由特定專家解決,因此政治是沒有必要的,堅持自我價值觀的知識分子,只不過是滿口仁義道德、不學無術、反進步的政治惡棍,唯有柯文哲上台,憑藉他的實用主義,才能組成最有「效率」的政府。
但究竟所謂的「效率」是什麼?總是必須先有目標才有績效可考核,在民主社會中,目標通常是由多數人民的共同價值觀決定,在民眾黨自稱的核心價值中,民主、自由、法治也許是共識,但多元、人權、關懷弱勢呢?柯文哲始終逃避對同婚、轉型正義、廢死、能源與環保等爭議明確表態,因為這些議題中他無法設定多數人會支持的目標。
當被問到同婚,他一下支持一下反對一下投廢票;問到核四,他說這蓋也對,不蓋也對;面對廢死,他說如果不執行要有配套;面對五大弊案,他說該怎麼辦就怎麼辦;對轉型正義、台獨或九二共識,他的看法也是一變再變。柯粉崇拜實用主義的兩大盲點,一是忽視了柯文哲的效率,永遠只是建立在碾壓少數與弱勢權益的前提下,但當社會陷入爭議時,柯文哲的反應,其實跟侯友宜的GPT式回答沒有兩樣;二是忽視即使社會有共識的議題,例如柯文哲最愛談的公宅興建或都更,他也沒有展現過驚人的效率,甚至連自己競選時提出的目標都達不到。
二、柯文哲的親切與真實:
柯文哲在Youtube上的訂閱數超過67萬,是台灣政治人物的第一名,更是賴清德的15倍之多,木曜四超玩的一日市長特輯,至今點閱數量超過1800萬。對年輕人而言,柯文哲是妙語如珠的親切阿伯,通常會造成政治傷害的失言,在柯文哲這裡,似乎都只是讓他在年輕人眼中顯得比其他政治人物更真實。
細究柯文哲的失言,其實就跟他的實用主義一樣,是專門欺凌弱勢的。無論是原住民身分像綠卡、自殺去河濱公園、看到野狗想起街友,或是台灣女生不化妝直接上街嚇人、年輕漂亮可以去坐櫃檯、陳菊是比較肥的韓國瑜、重男輕女是生物的本能等等歧視女性的發言,柯文哲幾乎每一次失言,都是在迎合社會上各種錯誤的偏見及刻板印象。
柯文哲早已經不是素人,以他的政治閱歷及博學,當然清楚兩性平權的概念,但不僅是他根深柢固的父權觀念讓他把無聊、低級當有趣,更重要的是,他知道可以藉由說出台灣許多傳統男性不敢說的心聲,來吸引這些逐步失去性別優勢的「沈默力量」支持。他的失言常被美化為真實,許多年輕人也就信以為真,但實際上,這些失言的背後都充滿政治算計。
這樣一位偽鄰家阿伯,在巷口、熱炒店或是Youtube短片上也許好笑,但作為一個政治人物,應該是努力讓社會朝更平等、和諧的方向前進,但柯文哲卻是為了選票,選擇朝相反方向走去。其實台灣政壇一向不乏這種保守派小丑角色,不時也能藉著獨特的個人魅力選上議員、立委或甚至北、高市長,但隨著他們權力越大,往往造成的是社會更深的裂痕,投票給柯文哲之前,我們應該深思這一票代表什麼意義。
訂閱支持本專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