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工怎麼都在直播
因為工作跟住家的地理位置,常常選擇搭台鐵,然後就比高鐵更容易遇上移工,經驗上就是說著外語,然後音量頗大之類。也常在火車站、公園看見移工拿著手機不斷的通話,沒想過他們是在直播,也很好奇誰會看這麼日常的直播,於是打開了這本田野筆記構築的書。
對移工的印象除了推著資深長輩到處去之外,另一個印象就是騎著電動機踏車趴趴走。看了書才知道有改裝產業鏈,還有車隊,而且改起來還不便宜,頗令人咋舌。同時,也曾在大安森林公園看過群拍的外籍移工,這些經驗都是過去比較沒有特別注意或者是想到為什麼會出現的。至於在北車大廳席地而坐或在各大火車站群聚,那是早就有的現象,不然以前台中的第一廣場也不會改成東協廣場。
許多移工都是穆斯林,而不吃豬肉吃清真食物、戴頭巾面紗等宗教信仰的行為,部分在臺灣有了改變。有些是雇主無良,有些則是入境隨俗。移工的飲食特別是調味料受到限制,雖然這本書在這部分只是帶過,重點就放在齋戒與開齋。開齋有點像是華人文化的新年或基督信仰的耶誕節,只是表現的形式不盡相同,開齋的各種觀察,則是這本書有趣的地方,舉凡如何齋戒、誰能齋戒以及齋戒的意義,都有詳細的描述。
當然,對移工來說,也會有自己熟悉的一套語言,來描述要見面的地點,各個車站特別是北車的幾個地面上的標的物,都是移工約見面的好地點。在地下街的印尼商店區,一直都沒有注意到,在看完書中的描述之後,也有想要一訪的念頭。
回到書名的移工怎麼都在直播,那種離鄉的寂寞在通訊科技發達的當代,所呈現的現象就是直播沒幹嘛,就是讓看直播的人覺得自己過得並不壞,即便沒有人看,也是一種讓自己覺得好些的辦法。移工代表離開原先熟悉的生活情境,但有些時候離開是迫不得已,有些時候離開是想要逃離,不論是哪一種,直播都是一種排遣,一種連結,一種在網路吃到飽的社會中不太奢侈對自己好一點的辦法。
融入在地的生活文化,唱歌、參加各種廟會祭儀,移工/漁工都有他們自己的生活圈,會形成一種新的次文化,也會帶來新的交互影響。他們不僅分擔了本國人不太願意從事的勞動,更是在這土地的生活中,找到了自己的位置。
書的最後附錄了作者與母親的對話,那個藍領階級的生活,早早就接觸到移工,對移工的想法、看法,也和在都市生活或家裡就有移工的人大不相同。不論是移工還是什麼種族,都是一養米養百樣人,一概而論不僅懶惰,也錯失了認識彼此的機會。
推薦給也不知道移工在直播些什麼的朋友,這本書不是很刻意的想要說教消除偏見,而是用仔細觀察和記錄,提供新的觀點和視角,為移工的日常留下紀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