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海情势受到世界瞩目,但不少学者警告,南海同样危险,甚至有可能比台海更早爆发武装冲突。」

王臻明

2021年8月16日,广东省阳江起航捕鱼的渔船。 摄:Liang Wendong/VCG via Getty Images
2021年8月16日,广东省阳江起航捕鱼的渔船。 摄:Liang Wendong/VCG via Getty Images

(王臻明,关心国防与地缘战略议题,军事专栏作家。)

虽然目前台海情势受到世界瞩目,但近期有不少学者相继提出警告,南海同样危险,甚至有可能比台海更早爆发武装冲突。这种论点并不是危言耸听,中国近年来从未放慢过在南海的扩张,而且包括台湾、越南、菲律宾、马来西亚等国在内,都对南海有不同程度的主权声索。菲律宾、越南近期还跟中国海警与民兵船爆发冲突,双方互不退让。本来就在南海与中国对峙的美国,甚至公开表示,如果中国继续在南海挑衅,危及菲律宾船只的安全,美国将不排除启动《美菲共同防御条约》,以武力介入。

若将时间的尺度放大,中国对南海的野心并非第一次出现,历史上知名的郑和下西洋,就是中国经略海洋的滥觞。明成祖朱棣派遣郑和,率领庞大舰队出使海外,背后有经济、政治与军事上的多重目的,与今日中国共产党政府积极发展远洋海军,剑指南海,有许多相似之处。就经济上来说,明朝之前的蒙古帝国横跨欧亚大陆,创建了极为广大的陆上贸易管道,在海上的积极经营,也让当时的福建泉州港,成为世界上最繁荣的港口。明朝建国以后,有心想要承接这个庞大贸易路线,无奈却出现许多阻碍。

蒙古帝国四分五裂后,欧亚大陆内部陷入混战,跛子帖木儿的兴起,更让明朝的西进之路受阻。海上则有元末的起义军残部,在与朱元璋争霸失利后,逃匿海外,不时侵扰沿海一带。明朝因此需要一支强大的舰队,不怕海上的攻击与封锁,从海路连络已无法从陆路抵达的西方国家,重新建立贸易路线。而中国在经济起飞后所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其战略方向与明朝并无二致。一方面由陆路的“丝绸之路经济带”连接中亚,通往欧洲,另一方面则从“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经由印度洋,通往非洲与欧洲,建立全球贸易网,以输出中国过盛的产能,并输入中国迫切需要的能源与原料。

2022年3月31日,菲律宾卡加延省,菲律宾海军陆战队参加联合两栖攻击演习。摄:Ezra Acayan/Getty Images
2022年3月31日,菲律宾卡加延省,菲律宾海军陆战队参加联合两栖攻击演习。摄:Ezra Acayan/Getty Images

中国经略南海的目标

中国已将南海视为发展远洋海军的重要海域,除为南下控制麻六甲海峡做准备外,另个重要任务,是阻绝美军舰队,通过南海驰援台湾。

但中国面临的问题,是中亚国家的情势并不稳定,同时在海上贸易时代,陆运的成本太高,通往印度洋的航线,又必需通过狭长的麻六甲海峡或更遥远的巽他海峡,受制于人。其中特别关键的是麻六甲海峡,中国所进口的原油,有八成必需经过这片海域,大批输入到中国的原物料,或是出口到欧洲、中东与非洲等地的产品也不例外。中国当然想确保这条生命线的安全,而麻六甲海峡的东侧出口紧临南海,要先能控制南海,接下来才能逐步掌握麻六甲海峡,完成整个“一带一路”倡议的海上蓝图。

美军在南海持续进行的自由航行任务,对美国来说,是在维护世界各国海上贸易的秩序,但从中国的角度来看,却是在威胁中国的生存安全。更何况美国拥有强大的海军舰队,在当地有多个盟国,从冷战开始就一直牢牢掌握著麻六甲海峡。中国虽然在改革开放后,加入国际贸易的行列,但之前曾被国际长期围堵制裁,有很深的不安全感,这反应在中国对南海问题的强硬态度上。所以当美中贸易战爆发,美国再度祭出围堵策略时,并不会让中国在南海的扩张有所减缓,反而证明了中国并非杞人忧天,使中国变得更为挑衅。

在政治方面,明成祖朱棣是发动政变,杀害自己的侄子建文帝朱允炆,才登上皇位,史称“靖难之变”。所以明成祖朱棣在任内做了许多事,来强调自己是天命所归。稗官野史说建文帝朱允炆没有死,流亡海外,因此郑和出海,是在暗中察访,应该是民间故事,并没有史实根据。但郑和七次出海,的确负有一个很重要的任务,要邀请沿途的各个王国前来朝贡,却是事实。这对内可形塑万邦来朝的印象,宣扬政权的正统性,对外也能展现明朝已顺利取代元朝,国力强盛,明成祖朱棣是拥有强大舰队的统治者,已君临天下。

中国共产党为了合理化长期一党执政的情况,从建国之初,就不断宣传共产党政府带领中国人民站了起来,在经济起飞以后,更以大国崛起自况。一边建立远洋海军,发展航空母舰,一边向海外扩张,以庞大市场吸引各国政府,让国外政要络绎于途,争相访问中国,证明中国共产党执政的成功。中国的战狼外交与海外扩张,积极经营南海,正呼应著大国崛起的宣传主轴。特别是习近平打破原有的任期制度,继续独揽大权以后,这样的需求变得更为迫切,也让南海问题变得更为复杂,不只是主权争端而已。

中国不只在南海跟东南亚国家有主权冲突,与印度、日本、俄罗斯等国,也存在著领土争议,其中与印度的多次边界冲突,甚至互有死伤。对这些周边国家而言,这些歧见攸关的是领土主权、资源开发、经济利益或国家尊严,虽然也很重要,可能会影响国内舆论,却还不到政权存亡的程度。在拥有自由选举的国家之中,只是诸多内政外交议题之一。但对中国共产党而言,在这些问题上退让,轻则影响政权的稳定性,重则导致共产党政府垮台。这导致中国在处理这些主权纷争时,无限上纲,丝毫没有妥协的空间。

中国已将南海视为自己发展远洋海军的重要海域,摆出咄咄逼人的态势,除了为南下控制麻六甲海峡做准备外,另外一个重要任务,是阻绝美军舰队,通过南海驰援台湾。毕竟美军在全球部署,除了在西太平洋的第七舰队与东太平洋的第三舰队外,在欧洲还有第六舰队,阿拉伯海则有第五舰队,若要抽调到台海周边海域,最快的方法也是通过麻六甲海峡与南海。此外,南海的东侧通往巴士海峡,连结菲律宾海,是突破第一岛链的重要航道,隶属于南部战区海军的山东号航空母舰,已多次走这条路线进行远航训练,意图十分明显。

明朝虽然曾派遣郑和下西洋,却也是历史上海禁最为森严的朝代,这看似彼此矛盾,其实互为因果。因为反抗势力与流寇盘据海外,所以厉行海禁,而为了突破这样的封锁,所以倾全力打造庞大的舰队,并遣使出海,希望在官方的主导下,朝海洋发展,扭转不利的局势。这与今日中国的情况非常类似,国共内战后遗留的台湾问题,是中国急欲解决的棘手难题,刚好台湾又位于第一岛的链枢钮位置,是封锁中国的不沉航空母舰。所以对中国来说,经略南海是突破封锁并完成历史使命的双重目标,不会轻易放弃。

2022年10月25日,中国在南海南沙群岛美济礁建造的人工岛。摄:Ezra Acayan/Getty Images

2022年10月25日,中国在南海南沙群岛美济礁建造的人工岛。摄:Ezra Acayan/Getty Images

蚕食南海的战术手段

中国利用海上民兵当先锋,中国海警或渔政单位在第二线策应,解放军最后上场的三阶段并吞手法;三阶段扩张手法,将会变得更为积极,也更为凌厉。

郑和在短短不到30年间,进行了七次的远洋航行,而中国开始积极在南海填岛造陆,打造远洋舰队,也不过是近十几年的事。最大型的航空母舰福建号才刚下水,还未形成战力,舰载机的数量与训练都还不足以编成三支航空母舰战斗群。但今日中国的国力,在许多层面都远远超过明成祖朱棣的时期,有能力支持更大规模的海外扩张。所以综合看,中国对南海的野心,还在初步萌芽的阶段,美国的经济与军事围堵,台海情势的紧张,南海周边国家的抗议,并不会减缓中国的脚步,相反的还可能让中国感到更为急迫。

唯一不同的是郑和下西洋的时代,西方世界才正要进入大航海时代,两者刚好错过,没有在大洋上交手。而今日的中国,却必需对抗人类历史上最强大的海权国家,美国不只拥有强大的海上舰队,现今世界上的多数富裕国家,也都是美国的盟友。中国若要使用武力直接硬碰硬,在现阶段胜算不高,所以取而代之的,是利用民间商业活动来做掩护,中国政府的力量尾随在后,逐步蚕食的战术。于是出现了利用海上民兵当先锋,中国海警(China Coast Guard )或渔政单位在第二线策应,解放军最后上场的三阶段并吞手法。

中国的海上民兵在这几年才开始受到外界注意,组成的人员包括渔民、海上工程人员与运输业。中国长年以来积极辅导退役的海军官兵进入这些行业,一方面利用其专长,安置就业,另一方面则是成为海上民兵的干部。平日海上民兵各安其业,战时能立即转换成一支海上辅助作战力量。中国利用海上民兵扩张的方式,是故意放任这些海上民兵,在有争议的海域进行非法捕鱼、非法抽砂或填海造岛的非法开发,由于这本身有极为庞大的利益,利之所趋,海上民兵的动作往往非常积极,并且异常团结。

这些非法活动,势必会引起周边国家的警觉,甚至展开取缔,而形成司法管辖的冲突。此时中国海警或渔政单位,就能以护保护中国渔民或进行管理为借口介入。由于这些海警船或渔政船,已配备枪械或舰砲,这会让中国的武装力量开始出现在争议海域。如果双方在海上出现对峙、冲撞、甚至交火,中国会派遣解放军的海军舰艇,担任支援、掩护、监控的任务。久而久之,中国的海上民兵、海警船、渔政船、解放军的舰艇,就会长期出现在争议地点,慢慢形成中国势力已扩张到这片海域的既定事实。

中国的这种战术,正从南海慢慢向外扩张,除了继续向南,抵达南海的南端与麻六甲海峡,也开始进入印度洋与太平洋。中国以一带一路倡议为诱饵,在许多国家兴建港口或取得经营权,虽然暂时不会成为军事据点,却是这些海上民兵远洋活动的重要补给站。在台湾海峡的违法抽砂、渔政船长期出现在钓鱼台周边海域,在东海与黄海的越界捕鱼等,都是这种灰色战术的一部份。中国近来还修法,赋予中国海警更大的执法权限,并积极强化远洋作战能力,说明这种三阶段的扩张手法,将会变得更为积极,也更为凌厉。

2023年6月8日,官员在海南省海口市的一个港口登上巡逻船。摄:Luo Yunfei/VCG via Getty Images

2023年6月8日,官员在海南省海口市的一个港口登上巡逻船。摄:Luo Yunfei/VCG via Getty Images

南海问题非单纯主权争端

若将南海问题视为是单纯的主权争端,是中国与周边国家为了开发利益而产生的冲突,那就完全错估中国的野心。

为了反制中国以海上民兵为扩张的第一线,美国开始推动“印太海域意识伙伴关系(IPMDA)”计划,希望整合盟国的海事卫星、沿岸雷达、巡逻艇等,一起共享情资,监控中国的海上民兵。由于海上民兵、中国海警与渔政单位,并非武装部队,美国与盟国难以出动海军舰队来反制,所以美国一方面派遣美国海岸巡防队(United States Coast Guard)到西太平洋,同时也邀请盟国的海岸巡防队或海上警察等单位一起合作,以强化反制力量。近期美国、日本与菲律宾三国的海巡单位,在南海举行联合演习,就是一个好例子。

但美国与其盟国的困境,在于中国的海上民兵数量庞大,而且一方面领取民兵补助,一方面游走在灰色地带,不少船队靠著非法渔捞或抽取海砂,快速赚取暴利,所以愿意铤而走险。往往是道高一尺、魔高一丈,难以禁绝,让各国的海上执法单位疲于奔命。再加上这背后有中国政府的支持,能利用执法的宽松程度,来向他国施压,在需要谈判筹码时,故意放纵这些非法活动,让他国不胜其扰,最后逼使他国妥协退让。一些国家希望以沟通谈判的方式,来避免两国爆发武装冲突,刚好落入中国的陷阱。

所以若将南海问题视为是单纯的主权争端,是中国与周边国家为了开发利益而产生的冲突,那就完全错估中国的野心。对中国来说,在南海的尝试就像是郑和第一次下西洋,只是开端而已。郑和下西洋最后失败,在于明朝的国力已无力负担庞大的海洋开拓费用,而从中所获取的利益却又微不足道,只好改采闭关自守的政策,放弃经略海洋。同样的道理,只要中国能从对外扩张获取经济利益,一带一路可以让中国获得丰厚回报,那中国就不会放弃这个策略。想要继续维持经贸往来,以谈判与围堵来控管南海问题,无疑是缘木求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