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死亡人数﹑受灾人数﹑经济损失等方面,洪水都是气候灾害中对中国影响最大的一项。」

特约撰稿人 邹熳云

2023年7月底至8月初,北京及周边地区出现11年来最大暴雨,之后整个华北地区都面临严重洪灾。受超强台风“杜苏芮”影响,这场极端降雨的各种指标,包括累计雨量、单站极值和最大雨量,均超过1996年和2016年的极端暴雨。

据河北省气象站在8月2日发布的消息,在全省142个国家气象站中,有10个的单日最大降水量突破其历史极值,其中临城县梁家庄降水量达到了1003毫米。根据中国国家气象科学数据中心显示,临城县气象站1981到2010年历年7月的最大降水量是334.5毫米。

中国首都北京也在这几天内创下了140年来降雨量的最高记录—在昌平区王家园水库,到达744.8毫米。据气象站数据,北京1981到2010年历年7月的最大降水量量是247.9毫米。

而且,极端降水事件(Extreme precipitation events)并不是北京面对的唯一自然灾害。这个夏季截至今年7月5日,北京已累积18日35度式以上高温日数,以及4日40度或以上高温日数,为1951年以来历史同期最多。

此次强降雨带来的洪灾已经造成人员伤亡。据中国官媒报道,截至8月1日,此轮降雨已经造成北京11人遇难,13人失联;河北省9人死亡6人失踪。8月2日,北京房山区官方确认新增2名死者,为此前失联的救援人员,均来自中国民间救援组织“蓝天救援队”。

而且,此次降雨重灾区河北省涿州市也是中国出版业的库房中心,多家出版社和图书公司损失严重。《南方周末》指一家出版社近8000平米的库房,360万册书,2.2个亿的码洋(所有图书的定价加总)因内涝几乎全部受损。

洪灾在中国并不算稀有的灾害。事实上,在死亡人数﹑受灾人数﹑带来的经济损失以及毁坏的家园数目方面,洪灾是气候灾害中对中国影响最大的一项。

Our World in Data的数据显示,除2022年外,洪灾每年都能在中国造成至少百人的死亡。其中,2010年,中国有超过1900人在洪灾中遇难。当年7月,受强降雨影响,中国长江、淮河、黄河、辽河、松花江、海河等多处流域发生超警戒洪水。另一个高峰是在2007,洪灾共造成1019人死亡。较近期的2016年也是一个小高峰,当年的6月到8月,中国中部和南部11个省级地区遭受了由强降雨引发的洪涝、风暴、滑坡、泥石流等灾害,多处重要铁路也因洪涝发生故障导,最终816人死亡。

相比之下,中国因台风而受难的人数大多在百人以下,或者100到300人之间。唯一一次的高峰是2006年,当年8月,被称为“1949年以来登陆中国大陆最强台风”的“桑美”在浙江省登陆,造成浙江省、福建省、江西省、湖北省等共计1500人遇难。

华北地区的高温和洪水遭遇并不是个例。世界气象组织预计,2023年7月将成为全球有记录以来最热的月份——大部分的北美、亚洲、非洲和欧洲都在遭遇这残酷的热夏。极端高温还有可能带动其他极端气候事件--美国国家环境保护局发现,随著地球温度升高,自然界的蒸发量变多,空气中会凝聚更多水分,从而导致部分地区的降雨量增加。与此同时,地球高温也会导致海洋温度升高,引发冰川融化和热带风暴,这些都会增加沿海地区洪灾的发生频次。

当然,降水量的增加并不一定必然导致洪水的增多,但会增加特大洪灾发生的可能性。《自然》(Nature)期刊的一篇文章指出,蒸发量会导致土地湿润度降低,从而使土地更容易吸收降水。不过如果一旦降水量超过临界值,就可能发生严重洪灾。

中国气象局发布的突发事件预警也可以反映洪水的频繁性。如上图所示,近8年来的7月份预警中,雷电暴雨相关的突发事件预警是最多的,近5年来的这个月份都突破了三万次。雷电暴雨相关的预警包括雷电、暴雨、雷雨大风、强降雨等分类。

但即便在雷电暴雨相关预警都增加的情况下,只有今年的洪水相关突发事件预警次数达到了1200多次,而之前的洪水预警最多达到700次左右,最低只有105次。这样的数值反差也能看出今年7月华北洪水的严重性。洪水相关预警包括山洪灾害、内涝、洪水、中小河流洪水气象风险等分类。

8月的到来也并不意味著中国就能脱离气候灾害。据官媒中国日报报道,中国国家减灾委员会办公室、应急管理部等部门预测,8月中国华北东部、东北、华南西部和南部、西南地区等的山洪、城市内涝等灾害风险较高;与此同时,华东和华南沿海地区预计将受到2-3个台风的影响;而华北南部、华东中部和北部、华中中部和北部等地将受到高温热浪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