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北幼儿园喂药案留下谜团后,台湾家长未能消解的恐惧与焦虑
「“谁不希望只是过度担忧、只是虚惊一场?”」
端传媒记者 王怡蓁 实习记者 江亮儒 发自台北
【编者按】今年6月,位于新北市板桥的一所幼儿园,因孩童出现情绪易怒及自残等行为,孩童并告诉向家长遭老师喂食“彩虹药水”,有家长将孩子送往医检所初筛检验后发现,多名孩子身上验出有“苯巴比妥”等管制药物残留,家长并报警处理。
此案在经媒体报导后,进而引发家长恐慌,新北市政府也在6月12日回应,至少有八名幼童体内被验出有微量的“苯巴比妥”及“苯二氮平类”等三级管制药物成分,并对幼儿园业者开罚、祭出废照措施。
然而,本案在检警介入调查并将孩童毛发以“质谱仪”方式检验,则未验出有相关管制药物成分残留,因查无犯罪证据,因此将含园长在内的九名教师不起诉,有舆论称其为“乌龙一场”。
历经惊心动魄的喂药疑案,这些家长的恐惧仍f未消解,他们的恐惧来自政府在初期应变的颟顸,而其焦虑则指向台湾近年来多起的幼托儿虐事件。他们宁可希望是乌龙、是场虚惊,但我们或可追问,这一切恐慌,是怎么开始的?
6月的烈日下,两名身型瘦小的母亲戴著墨镜、口罩,出现在“不药伤害我的孩子”游行现场。她们的孩子都就读新北市“吉的堡幼儿园”的一家加盟店,这所幼儿园连月来疑似发生喂食幼童安眠药事件,引爆社会舆论哗然,更将牵涉其中的家长们,卷入一场政治攻防的风暴中。
这两名母亲在新北市政府前,背对著大批媒体,气愤而颤抖地提出诉求:“能不能请官员将心比心,如果你们的小孩验出(毒物反应),会有什么样的心情?根本不是阴性、阳性的问题,是小孩要怎么安全成长的问题?”
这场由时代力量立委王婉谕与民团共同举办的“不药伤害我的孩子”活动,吸引近千人身著白衣上街抗议,队伍中,有不少家长带著孩童参与的身影,他们也陪伴疑似被喂药的家长们静坐,向新北市府表达无声的抗议。
随著台湾家庭结构的转变,双薪家庭日益普遍,也意味著有越来越多家长有著托育幼童的需求,政府近年来的施政重点,也力求提高托育能量,以减轻家长的养育负担,进而在少子化问题渐趋恶化的台湾催高生育率。但另方面,托育中心与保母体系时有所闻的虐婴事件,一次次登上新闻版面,这也让送托的家长们,即便得以暂时放下养育大任,却也几乎同时挑起起焦虑不安的心情。
实际上,近三年以来,相关幼托儿虐事件即有新北托婴中心虐童案、台中托婴中心虐童案、托婴中心闷死女童案等,即便幼儿园与托育人员先后受到行政处分(罚款、撤照)与司法判刑,但家长如影随形的幼托恐惧,则随著下一起的相关新闻而再度爆发。
这起发生于新北市板桥的喂药疑案,随著媒体大肆报导、政界的舆论攻防,以及检调接手侦办后,最后以孩童毛发未验出有安眠药成分为由,将含园长在内的九名教师不起诉,全案也被部分舆论认为是“乌龙一场”。对此结果,家长无法接受。而遭指控喂药的托育人员之一,则按铃点名控告多位民代与学者涉加重诽谤等罪,因这些不实指控言论,让老师们遭到网路霸凌与身心煎熬。
在科学上,药物“未检出”;司法上,则以前述为由而不起诉。然而,盘旋家长心中的阴霾与恐慌,并没有因为科学证据与司法裁判而消解。家长的情绪是真实的,而这一切的源头,又是如何开始的?
不安的起源,恐惧的深化
“22天过去,该代谢的药物都代谢掉了,能检验到什么呢?”
2023年初,这家幼儿园接连多名家长发现小孩出现易怒、抓头发、抠指腹等情绪与自残行为,曾向幼儿园申诉,却只得到园方回复,“孩子长大过程可能有自己想法。”
直到4月中旬,孩子的异常状况持续,家长陆续询问孩子,有孩子说老师给他们喝下“彩虹果汁”,一名妈妈才决定带孩子检验毒物。接著,第二名妈妈也带著孩子去到一间检验所检验,检验所看了孩子的状况后,建议验“巴比妥类”及“苯二氮平类”药物,5月3日得到苯巴比妥(Phenobarbita)为64ng/ml的数值。这名母亲警觉到事情有异:苯巴比妥为管制药物,孩子既没有需要服用到含有此成分的药物,为什么会在孩子的体内验出?
孩子的行为异常,加上在体内验出管制药物,让家长原先已不安的情绪更为焦急。此后,这个消息更迅速在幼儿园的家长群组间递传,恐慌的情绪也随之蔓延。
5月14日,内心的焦虑始终无法消弥,有三名家长终于下定决心向警方报案,他们质疑幼保员在园长的授权下,长期喂食幼童不明药物;家长也指称,孩子向他们称“老师会打他们”,控诉教保员涉犯《刑法》伤害罪及妨害未成年人身分健全发育罪。事件至此,才使得这起在台面下伏流的不安情绪破堤,愤怒、不安、焦虑的情绪终得汇聚成河,成为全国媒体的关注焦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