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封神一:朝歌风云》:只有父子轮替,没有系统反思
「少有华语电影将“弑父”做得这么凶猛直白,鲜血淋漓,但一切站得住脚吗?」
特约撰稿人 张晓琦
《朝歌风云》是“伐纣序篇”,将传统封神故事做了大幅改动,将“弑父”作为贯穿全片的主题,将“权力”作为核心线索,将姬发这个远在西歧的角色提到图穷匕见的前线,试图将纣王区别于演义中的单一形象,讲述了一代暴君的灭亡与一个少年英雄的成长。
谁也不把天谴当回事
少有华语电影将“弑父”做得这么凶猛直白,鲜血淋漓,不管是殷启当面捅杀帝乙,还是纣王令四大伯侯之子亲手杀掉他们的父亲。祸根就是纣王自己,他翻手为云覆手为雨,一言以定妖孽还是祥瑞;他擅长控制蛊惑人心,“你看见的是他让你看见的,你相信的是他想让你相信的”。而殷郊与姬发,则在经历了一系列残暴事件后,终于从对殷寿的崇拜与钦敬中醒来。电影是一部武王觉醒史,从他把纣王当英雄,纣王把他当傻瓜始,到穿破纣王洗脑术的迷雾,最终亲手杀掉了精神之父殷寿。不再是红颜祸水,不再是糊涂反人类的暴君,不再是面目模糊的圣王,不再是隐晦的“弑父”情结,不再强调顺从“父”的意志,“你是谁的儿子不重要,你是谁才重要”。纣王甚至一把火烧掉了宗庙,在王朝的神圣之所与妲己交欢。所有这些给观众带来了巨大的新鲜感、刺激感和解放感,随着出色的服化道、强烈的特效,以及风情不同的男色、紧实的胸肌狂轰滥炸,在上映之后收获了不少好评。
但细究之下,支撑这些理念的剧情很多是立不住脚的。这次的纣王终于不是任凭妲己左右的昏聩君王了,他要自己完成所有的坏事,他做了什么呢?弑父杀兄。这当然是恶行,但并不凶残,且只局限于家庭内部,还是借妲己之手完成的。不像小说当中,他荒淫无度,残暴血腥,建酒池肉林,兴高台殿宇,置虿盆炮烙之刑,斫胫看髓,剖剔孕妇,残害忠良、祸害百姓,搞得怨声载道民不聊生,于是各路诸侯揭竿而起,朝歌的官员也纷纷反出京城。电影中纣王所做的事情,并不会招致天下百姓愤恨,威胁到他的统治根基。这样四大诸侯要冒灭族危险“以臣弑君”的理由就非常不充分,何况仅仅只听了姬昌的一面之词,更何况他们都有一个儿子在朝歌——否则质子的意义是什么呢?在关键时刻,君父是不会顾及儿子,但还远不到这地步。他们领地内也的确是遭到了天谴,牲畜暴死、婴儿早夭等等。但天谴既然如此厉害明察秋毫,不能直接一个雷劈死殷寿吗?为什么要舍近求远伤害无辜呢?这个老天忒也不懂事了。况且纣王已经许诺要自焚以消除天谴,四大伯侯又有什么讨伐的必要?这么严重的事情,怎会如此轻率?
姜子牙就更莫名其妙,在他走进宫门之前,有大把时间观察民生,但他根本不关心,电影没有对百姓生活是否受到影响有任何展现,祭天台的工程只为了宏大视效,神仙三人组被官员贩卖也主要是为了戏谑,而并非呈现纣王之吏治。他判断“天下共主”的标准到底是什么?如果是德行的话,为什么不悉心考察?如果不是德行而是地位的话,那献给纣王又何妨?如果还是德行的话,殷郊又表现出了什么品质让他觉得这应该是“天下共主”?还是凭藉出身血缘,那早给纣王不就得了?当他认为殷郊应该是天下共主现在又不是的时候,干了一件更惊悚的事情,策动四大伯侯谋反。殷启(寿)弑君是弑君,四大伯侯弑君就不是弑君了吗?在一个设定为“弑父弑君”会招致天谴的世界里,他是要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制造下一个天谴?后来崇应彪在纣王威逼利诱下,将父亲北伯侯崇侯虎刺死,他的领地又有什么异兆吗?难道王命大于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