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女权运动某种意义上终结了民主党政权,这对于女权在政治上困难重重的中国、日本女性来说,确实是用权利战胜权力的莫大鼓舞。」

徐图之

2023年7月2日,《芭比》导演Greta Gerwig 与女主角 Margot Robbie 出席在韩国首尔举行的《芭比》首映礼。摄:Chung Sung-Jun/Getty Images
2023年7月2日,《芭比》导演Greta Gerwig 与女主角 Margot Robbie 出席在韩国首尔举行的《芭比》首映礼。摄:Chung Sung-Jun/Getty Images

美国女性主角电影《芭比》与另一部男性主角电影《奥本海默》,从7月开始在全球各地几乎同时上映,争夺票房大战冠军,在大多数地方,《芭比》胜出而《奥本海默》屈居第二,影迷们纷纷创造了“芭比海默”的合体海报来庆祝双赢;但在韩国,7月19日上映的《芭比》比8月15日公映的《奥本海默》差不多起步早一个月,截至8月15日累计票房(56万人次)只能勉强超过后者上映第一天的成绩(55万人次);到了8月28日,《奥本海默》以237万人次位居韩国票房冠军两周之久,而《芭比》总票房只有57万人次即将下映,可以说是惨败,这是为什么呢?

《芭比》在韩国为何叫好不叫座?

如果仅从放映时间安排和所在国特殊性来看,《奥本海默》在韩国没有像其他国家和地区那样于7月上映,而是延后近一个月放在8月15日——这一天是韩国的公共假日光复节,市民比平常更有闲暇去影院看电影;而且这一天也是韩国脱离日本殖民统治的日子,这又不得不归功于奥本海默制造的原子弹令日本提早投降。可以说,在韩国市场《奥本海默》比《芭比》占尽天时地利之便。但是,韩国近年不是以女权运动、女权影视剧闻名于世特别是东亚的吗?为什么《芭比》却在韩国败走麦城呢?8月2日,英国《卫报》引述韩国女权活动家称,《芭比》在韩国票房不佳是因为该国父权制向来强大,近年又兴起反女权逆风。


但是,有韩国影评家表示,远的且不说2019年公映的女权电影《82年生的金智英》在韩国大收358万人次观看量,就是近期比《芭比》晚一周上映的,以海女痛扁男性恶棍为主题的《走私》,迄今观众已超过497万人次,是《芭比》的八倍多。而且,当年《82年生的金智英》观众的男女比例是28:72,显然它更受女性青睐;在韩国门户网站Naver上,男性网民给它的平均评分是1.76分(满分10分)甚至还有人身攻击女主角的;反观现在《芭比》虽然观众仍以女性为主,但男观众平均评分已上升到5分——可见,韩国男性对《芭比》这样的女权电影的集体恶意已大减,何况它的综合评分是8.46分,与8.57分的《奥本海默》不相上下。

那么,《芭比》在韩国为何叫好不叫座呢?不仅是因为当芭比作为女性玩偶在西方流行时,韩国有国产替代产品“美美”胜它一筹;更重要的是目标观众韩国女性群体也不太买帐。有女观众说,虽然知道它想传达女权主义信息,但表现得太幼稚又无趣。借用片中的小女孩的话来说,你(《芭比》)使女权运动倒退50年!而且,影片以过家家式的男女大和解作为结局显然不能让韩国女权人士满意,尤其是所谓“改女”一族。

2018年3月8日,韩国首尔,因为# # MeToo 运动席卷全国,光化门广场举行“妇女劳动节请愿”。 摄:Seung-il Ryu/NurPhoto via Getty Images
2018年3月8日,韩国首尔,因为# # MeToo 运动席卷全国,光化门广场举行“妇女劳动节请愿”。 摄:Seung-il Ryu/NurPhoto via Getty Images

韩国女权的高光时刻:拉三名高官落马

韩国女权自从2017年开始在世界特别是东亚备受瞩目。与其他地区的#Metoo控诉运动多集中在文艺影视体育界相比,韩国女性们还将战场延烧到政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