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媒報導】香港夫婦平均子女數目創歷史新低,「無孩夫婦」成為本港主流。剛成為「新手媽媽」的民建聯立法會議員林琳在電台節目提到,對數字不感意外,她不同意當局「不干預」生育率的態度,應扶持想生育的人,令市民覺得「生育唔係一個罪過」,亦不會因生育而「無咗個人生」。人口政策學者葉兆輝只希望政府「唔好咁快投降」,若市民因缺乏政策而不生育,可能是一生遺憾,「令所有婦女都係不開心。」

家計會昨日公布每五年進行一次的調查,發現香港夫婦平均子女數目由五年前1.3人下跌至0.9人,為歷史新低,「無孩家庭」亦成為本港主流。家計會榮譽顧問、研究小組委員會主席葉兆輝在《千禧年代》預計,有關趨勢會維持低水平,估計新世代年輕人大多擔心經濟負擔及責任過大,亦較著重個人自由度,故不少人希望集中個人發展,暫不考慮生育。

新世代憂經濟負擔責任大

家計會執行總監林慧翔則強調「生育係有一個年期」,若不盡早計劃,拖延至高齡生育會較難,屆時尋求醫療協助亦未必有效。葉兆輝亦指,調查發現結婚年齡中位數由28歲增至30歲,市民雖願意在結婚後生育,但年紀越大「個窗口越窄」,生育難度越大。

勞福局局長孫玉菡、醫務衞生局局長盧寵茂均曾在立法會表示,政府不應過分干預市民的生育意願。葉兆輝則提到,若政府提供更多經濟支援,近半受訪者「或者真係會幫你生多一個」。他形容政府在生育政策上有位置,介入是為有意生育人士清除障礙物,籲政府「唔好咁快投降住」。他指,若市民因缺乏政策而不生育「可能係佢一生嘅遺憾,令到所有婦女都係不開心,咁我哋都唔想係咁」。

無標題
林琳(資料圖片)

林琳建議政府宣傳「生育不是罪過」

民建聯立法會議員林琳同樣在電台節目上指,對結果不感驚訝,認為數字反映香港市民對政府生育政策信心不足。她提到,除住屋、教育外,身邊朋友對生育最大擔憂是管教難度,擔心自己「湊唔湊得掂?照唔照顧到小朋友?做唔做到一個負責任嘅爸爸媽媽?」亦有不少人在大學畢業正值事業拼搏期,難以負責任地照顧小朋友。

她亦表明不認同政府「不干預」的態度,因政策並非強迫無意願的人生育,而是思考如何扶持想生育的人。她建議,除經濟支援外,改善社會氣氛同樣重要,政府需要思考婦女生育會否在職場上被歧視,如何在職場餵母乳等問題,「令到大家覺得生育唔係一個罪過」,亦不會因生育而「冇咗個人生」。

她建議,政府可為年輕女性提供醫療檢查服務,讓她們摸清自己身體狀況提早規劃生育。她亦批評,現時法例上彈性欠奉,如儲卵服務規定用者要在10年內使用卵子,且必須在結婚後才可取用,時間不充足。她亦建議政府加強母嬰健康院的宣傳,令有關資訊不只接觸到有意生育的人,而是更多香港市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