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媒報導)理大一個中期研究發現,本港採用組裝合成建築法的過渡性房屋計劃,其居住人口、單位數量最多、發展速度最快及社會參與度最廣,屬全球規模最大。項目首席研究員凌嘉勤表示,過渡性房屋有效應對本港房屋問題,提倡當局應盡早將過渡性房屋計劃納入長遠房屋策略,滿足本港住屋需要。

理大賽馬會社會創新設計院周四(17日)發表《有效推進香港過渡性房屋供應研究》中期研究成果及政策建議報告。研究審視本港現時35個過渡性房屋項目,當中絕大部分為「組裝合成」建築法興建。

無標題
理大應用社會科學系專任導師、研究項目共同研究員譚建元;理大賽馬會社會創新設計院總監、研究項目首席研究員凌嘉勤

凌嘉勤:過渡性房屋令港人引以為傲 「獅子山精神返哂嚟」

理大賽馬會社會創新設計院總監、研究項目首席研究員凌嘉勤指出,本港過渡性房屋已為世界創造獨特案例,令港人引以為傲,項目更體現社會各界協作,自己亦一度感觸「獅子山精神返哂嚟」。他表示,過渡性房屋未來的數量雖然會減少,但仍會持續發揮功效,不存在「交棒」予簡約公屋。

報告提出六項建議,包括確認過渡性房屋的功能及定位、整合過渡性房屋和簡約公屋,及協助住戶落戶北部都會區等。曾任規劃署署長的凌嘉勤表示,過渡性房屋為「社會創新」,政府應在長遠性房屋政策上,將過渡性房屋納入其中一種房屋類型。

凌嘉勤形容房屋問題為「永恆問題」,「總有居民有特別需要」,指普遍市面上的公私營房屋均未能滿足市民需求,而過渡性房屋則較彈性,可支援有需要市民的需要。

無標題
理大賽馬會社會創新設計院總監、研究項目首席研究員凌嘉勤

建議提供長遠配套 方便過渡性房屋、簡約公屋居民落戶北都

當局預計在2024至2025年度前,將完成84個過渡性房屋,共提供超過2.1萬個單位。另外,現屆政府上場後推出簡約公屋,過渡性房屋將完成歷史任務。

有記者就問凌嘉勤,其建議是否將過渡性房屋納入簡約公屋。凌嘉勤則稱,過渡性房屋不會因為簡約公屋的出現,或地盤工程年期完結後便消失,指過渡性房屋在數量上雖然會減少,但其功能仍會持續發揮,惠及有需要市民,不存在「交棒」之說。

凌嘉勤最後表示,北部都會區將會是本港未來20年,公營房屋供應的主要來源,建議政府提供長遠配套,方便過渡性房屋、簡約公屋居民落戶北部都會區,並期望市民以「發展眼光」看待:「唔好當佢哋只係一啲過渡性住戶,佢哋係提早入去北部都會區住嘅居民。」

DSC_0712
洪水橋過渡性房屋仁愛居

版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