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醫院有不到私人市場開檔「就好似好笨」的風氣 盧寵茂:情況必須要扭轉
【獨媒報導】本港醫療人手不足,醫務衞生局局長盧寵茂在一個電台訪問指,本港公立醫院需要照顧全港9成病人,但有超過一半的醫生在私人市場。盧寵茂又指,由公院轉出私院的醫生有年輕化趨勢,近年愈來愈多30至39歲完成考取專科資格的醫生轉出私人市場,在經濟回報上與私院「搶人才」,「係肯定輸緊」、「無得爭」,只能靠專業發展及工作滿足感與競爭。但他指,近10年有一種「唔好喺外面(私人市場)開檔,你就好似好笨」的風氣,認為情況必須要扭轉,「點解唔可以喺公立醫院做到退休呢?」
公院只能靠工作滿足感等競爭
盧寵茂接受港台節目《舊日的足跡》訪問,指本港醫生數量偏低,當中有超過一半投身在私人醫療市場,服務全港約13%的病人,相反不足一半的醫生,在公立醫院照顧全港近9成的病人。盧寵茂坦言,公立醫院要與私人醫院「搶人才」,在經濟回報上「係肯定輸緊」、「無得爭」,公院考慮挽留人才時,只能靠專業發展及工作滿足感與私院競爭。
他又指,近年由公院轉職到私院的醫生有年輕化的情況。他指,以往的公院醫生起碼會做到50歲,成為顧問醫生才轉到私人市場,但近年愈來愈多40多歲的副顧問醫生,甚至30至39歲醫生,一考到專科便投身私人市場,「都唔等升職」。盧寵茂表示,當中牽涉很多因素,包括移民,但近10年愈來愈多年醫生都認為,遲早都再轉出私人市場,如不早些轉到私人市場「就好似好笨」。他認為,這場氛圍需要改變,「點解唔可以喺公立醫院做到退休呢?」
指本港醫護薪酬採用定額工資有些「共產主義」
盧寵茂亦提到,本港醫護薪酬採用「定額工資」,沒有任何花紅,形容有些「共產主義」、「過於平均」,令醫護認為「做又三十六,唔做又三十六」。相反,由於內地醫院自負盈虧,醫生的薪酬是多勞多得,但盧寵茂認為該制度過於「資本主義」,鼓勵性太強。
稱每次做決定都有人「勸退」
盧寵茂是肝膽胰外科醫生,曾赴美國學習肝臟移植,現為肝臟移植專家,曾於瑪麗醫院擔任肝臟移植中心主管。他於2016年擔任香港大學深圳醫院院長,隨後2022年加入「熱廚房」擔任醫務衞生局局長。
盧寵茂在節目中回顧自己的從醫生涯,稱「每一次我去做決定,都有人建議我唔好」。他指,當時計劃到美國學肝臟移植時,曾遭上司「勸退」,建議他「學有需求嘅嘢」。盧寵茂就稱,「當時我話,如果容易嘅就唔洗去學返嚟啦,我想帶啲新嘢返嚟呀嘛」。他指,把肝移植技術帶回香港有很大滿足感,又認為該次決定改變他整個人生。
至於決定到香港大學深圳醫院擔任院長時,盧寵茂稱同樣遭到別人「勸退」,「有人話喺香港做得好地地,做到教授、做到外科部主管、系主任,你何必呢?走上去咁辛苦,又要兩地來回跑」。盧寵茂表示,當時看好深圳醫院發展,又形容該醫院是一個「金礦」。他指,香港每年只兩至三宗「玻璃骨」罕見病個案,但在深圳醫院擔每月則可接到200至300宗個案,認為深圳醫院是一個很好平台為香港醫護進行教學和培訓,同時有助香港科研發展。
沒有不捨任深圳院長
至於有人問「點解捨得放棄深圳院長」,盧寵茂就指自己沒有不捨得,認為應該視乎當中的「give and take」、「施與受」,「當你幫人嘅時候,你唔會唔捨得㗎,幫到一個階段,有另一份工作可以幫到更加多人,我會選擇個嗰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