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園第二期約11公頃公私營協作 議員質疑內定團體 漁護署:唔好陰謀論
【獨媒報導】政府在2016年《施政報告》中提出新農業政策,選址新界古洞南分階段設立農業園,佔地約11公頃的第一期去年底陸續投入運作。漁護署向北區區議會提交文件,原佔地82公頃的第二期農業園,突分期發展,當局「首階段」會先發展當中19公頃。第二期亦會引入公私營協作,將計劃中的約11公頃現代化科技農業園予香港農業聯合會推行。有議員質疑政府內定合作機構,漁護署則稱「唔好陰謀論」,該會由農民推薦。
第二期「首階段」先發展30公頃
農業園第一期工程斥資約1.7億,佔地約11公頃,其中約7公頃是農地,其餘約4公頃為基礎建設,包括道路、灌溉設施、留宿設施及農耕貯物設施等。第一期已於去年年底分階段完成,首批農戶亦陸續由去年底開始耕作,約20名受收地影響的農戶優先租用。
第二期農業園佔地約82公頃,根據漁護署向北區土地發展、房屋及工程委員會提交的文件顯示,政府計劃稱以「新模式有序」先發展當中30公頃,當中約19公頃由政府主導,約11公頃則採公私營協作模式,由香港農業聯合會牽頭設立現代化科技農業園。該會稱已獲範圍內約9公頃私人土地業權人同意,漁護署將協助該會向地政總署申請撥出餘下約2公頃政府土地,預計工程首階段最快於2024年內落成。
文件未提第二期「次階段」何時推展
當局去年原計劃收回第二期內約66公頃私人土地,並就計劃範圍內的基建及連接刊憲。署方在文件稱於今年第四季撤銷早前刊登有關憲報,就新範圍於本年度重新刊憲,預計於2025年向立法會申請撥款並動工。
至於餘下的第二期農業園,當局只稱會參考第一期經驗、現代化科技農業園運作情況及因應農業發展實際需要等「不斷優化農業園餘下階段的發展方向」。
漁護署稱業界「拍爛手掌支持」 旁聽席不滿:講嘢唔算數!
北區區議會土地發展、房屋及工程委員會周一(9月18日)舉行會議討論,約30名農民出席旁聽。北區區議會主席羅庭德指,香港農業聯合會從未接觸居民,追問選擇該會合作的原因,質疑如何確保該會緊貼原有規劃營運而非謀取私利。有旁聽農民亦稱「唔識!冇聽過(該組織)!」
漁農自然護理署高級農業主任(農業園及農地)駱偉成,香港農業聯合會已營運十多年,且多次與政府合作並成功推廣農業,更取得第二期範圍內不少業權人同意讓出土地,認為該會有「有持續發展農業的使命」。
漁護署助理署長(農業)馬惠忠則稱,目前計劃為讓該會負責私營工程,「遲啲咪會搵村民囉」,又指該會已邀請政府一同組成委員會監察私營發展及聯合會運作,強調並非政府指名該會負責工程,是由農民向政府推薦,著羅庭德「唔好陰謀論」。
馬惠忠續指,該會必須跟從「農業」土地用途營運,若該會日後脫離原有規劃謀私利「咪斷水喉囉」,但他認為商業生產及科技應用是農民所需,亦無可避免。他續指,該會有足夠耕作經驗及農民網絡,著議員「咪拭目以待」。
會議尾聲時,委員會主席侯志強總結稱區議會支持工程,並宣布會議結束,有旁聽農民欲發言及起哄,稱「我希望唔好咁快話通過,唔得囉,一定要問過蕉徑嘅農民!」惟侯志強稱沒有安排農民發言環節,日後會安排政府部門與農民會面,屆時可再發表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