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炳良稱香港形象困惑模糊 國安法影響「外圍觀感」
【獨媒報導】香港在疫後流失旅客,政府近來力推「香港夜繽紛」吸旅客,稱要提升亞洲國際都會的品牌形象。不過前運輸及房屋局長張炳良在《明報》撰文指,香港本來的吸引力,是一個充滿活力和知識空間,凡事可行的實幹式城市。不過近年政治動盪與逆轉,以及《港區國安法》實施,令部分外國人懷疑香港仍是否如從前一樣自由,他稱政府「天天唱好之餘,須正視外圍觀感」。
教育大學亞洲及政策研究學系顧問、前運輸及房屋局長張炳良在《明報》觀點版撰文,題目是「香港的品牌困惑」,他在文中花大篇幅重申香港疫情前的旅遊發展蓬勃,入境人數是「東京的4.6倍、新加坡的3.5倍」,不過因為「2019年政治動亂」及3年疫情「重挫好景」。
新加坡以夜賽車重塑品牌
他指新加坡最近舉行一級方程式國際賽車大獎賽,結合其他表演和活動,氣氛哄動,舉國重視,吸引逾26萬觀眾,四成以上來自海外。新加坡自2008年起,刷新形式舉行街道夜賽,重塑獅城品牌,展示一個夜間充滿活力的城市,除了可觀的旅遊收入,還帶來難以量化的形象效益。
張炳良指香港面對全球經濟放緩、前景不明,加上內地消費及投資不振,令本港股市和房價下滑,市道疲弱。而在旅遊方面,香港遇深圳等大灣區城市激烈競爭,深圳旅遊政策更包括「搶港客」、發放專屬消費券,標榜價廉物美服務好,香港人疫後北上消費成為潮流。
「你好,香港」成效遜預期
他又指李家超政府在2月展開「你好,香港」運動,「雄心勃勃地招旅招商」,「但實際生意遜於預期」。最近「香港夜繽紛」成為新話題,但他提醒香港長期以來的夜生活不靠政府推動,「不能以為官府可支配或取代市場力量」。他指現實是夜間經濟活動萎縮,中小企和店舖也為日間業務回常緩慢而發愁,若社會整體消費力不足,夜經濟只是「塘水滾塘魚之舉」,邊際增益有限。
張炳良指,今時今日香港旅遊業不能過份依賴購物、美食或娛樂等傳統賣點,「也不能再以為服務態度依舊仍可躺着也『旅客如雲』」。
外國國安法鮮有籠罩生活
他最後提及《國安法》對「香港品牌」影響,指香港目前形象困惑模糊,部分外國人懷疑香港「仍是否如從前一樣自由的城市或市場、是否日受政治控制令多元包容收縮」。他指政府「天天唱好之餘,須正視外圍觀感」。他又表示很多西方國家都有國安法律,但鮮有「處理極端情况的法律,籠罩日常討論及生活的方方面面」,又指香港應珍惜其制度和人文遺產,繼續展示多姿多彩的街景、多元文化氣息及自由包容的創造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