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媒報導】政府稱要減輕公營醫療系統壓力,去年推出《基層醫療健康藍圖》 ,首個項目「慢性病共同治理計劃」今日推出,45歲或以上、未有已知糖尿病或高血壓病歷的香港居民,在成為地區康健中心會員後,可以透過家庭醫生進行篩查、診治和跟進。在篩查階段,參加者須付120元,若被診斷為血糖偏高人士,每年最多獲4次資助診症,診症費政府每次資助166元,參加者要另付一個由家庭醫生釐定的「共付額」,政府建議每次150元。當局稱參加者作為「自己健康的第一責任人」,須支付一定費用。

醫務衞生局今日公布「慢性疾病共同治理先導計劃」,將於11月中推出。政府早前推算,在45歲至84歲的人口當中,約有17%為糖尿病或高血壓隱藏患者,希望透過「計劃」,讓參加者分流至私營市場,減輕公營醫療系統在未來的壓力。

收費理念:市民是「自己健康的第一責任人」

「計劃」的具體模式運作亦有定案,政府將在篩查階段和治療階段均會提供資助,而參加者作為「自己健康的第一責任人」亦須支付一定的共付額。

所有想進入「計劃」的市民,須在地區康健中心登記成為會員,並在同意使用醫健通後,可以開始透過中心配對家庭醫生。家庭醫生為參加者首次診症後,會安排化驗解釋診斷結果,篩查階段的化驗費和診症費都有資助,不過參加者要支付120元「共付額」。若未驗出糖尿病或高血壓情況,地區康健中心會協助制定健康管理目標,保持健康體魄。

螢幕截圖 2023-09-25 下午7.02.05
醫務衞生局圖片

私家醫生診症費未有劃一 「建議」收150蚊

若參加者被診斷血糖偏高,或已患有糖尿病或高血壓,家庭醫生可以長期跟進。但血糖偏高人士每年只有最多4次資助診症,確認有糖尿病或高血壓的人士則最多6次。在治療階段,政府會支付166元診症費,參加者須支付一個由家庭醫生自行釐定的共付額。當局沒有為此共付額設劃一標準,只「建議」每次收150元。

在治療階段的用藥,當局指已擬定「慢病共治計劃」基本藥物名單,若獲處方名單上的藥物,參加者無須支付任何藥費,名單上涵蓋40多種基本藥物,包括控制血糖和血壓的藥物,以及治療偶發性疾病的藥物。每名曾獲處方名單藥物的參加者,當局都會向該家庭醫生資助105元,以季度計算。

螢幕截圖 2023-09-25 下午7.01.43
醫務衞生局圖片

若有臨床需要另收費 未透露金額

如果參加者在診症期間,家庭醫生認為有臨床需要,可安排他們接受護士診所和專職醫療服務跟進,參加者同樣須支付「指定共付額」,但計劃細節未有透露金額;每次診症期間的每組化驗服務,參加者須支付40元至130元的「指定共付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