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跟一個畫廊的客戶在聊到關於對現實工作和理想的平衡點。看起來對現在工作充滿熱誠的我其實一開始並沒有想過自己會加入市場策劃及公關的行列。

說到真正想做的事,該由2016年開始說起。

2016我獲得香港一間社企資助,我一人走到 #印度孟買當義教老師一個月。印象中的印度是一個階級觀念很重,男女社會地位不平等的危險國度 。現實是想像中的社會問題確實存在,但更真實的一面是不論身份高低,他們尊重自己的工作與身份,每個人在貧窮或不公當中也活出一份尊嚴和夢想。在這裏我徹底了反思了自己的過去,面對社會的無情也想勇敢一點走自己想要的人生。那年,我在最陌生的國度遇見最真實的自己。

2017,20歳的我達到了國際義工的法定年齡,所以一鼓作氣開展一輩子第一次歐洲義工之旅再附加上一個尋找快樂的芬蘭之旅。#愛沙尼亞 成為我在北歐的第一站 ,我慶幸有機會參與五年一度的 #塔林 音樂節,成為負責急救志願者,也成為了歷屆音樂節中年紀最小的亞洲義工。音樂節的每一個舞步、每一首歌,見證着愛沙尼亞人民曾經為着一個共同的目標而努力,一切彷彿回到1988年,數萬名愛沙尼亞歌唱音樂工作者與民眾更曾經聚集於首都塔林,以非暴力抗爭的合唱方式抗議蘇聯統治與爭取民主獨立,在這次的義工之旅將我彷彿親身體驗了一遍。

那些年沒有經濟壓力和負擔的我開始了一邊讀書一邊進行遊記寫作的生活,亦有幸獲得出版社賞識聯合幾位學生出版了屬於我們的遊記作品,那年我以作者的身份獲得人生第一份五位數的稿費,可惜因為某些原因最終版權徹底歸於出版社。後來我再次獲得某媒體小編的邀請,成為投稿作者的一份子,但最後亦因為理念不同而分道揚鑣。

這些年來我斷斷續續投稿或建立部落格繼續我的創作和書寫。直至今年三月我更改了筆名才重新登錄自己的社交媒體開展你們現在所的見到IG 。

兜兜轉轉,其實成為文字創作人才是我最初的夢想,當然至今仍沒有改變過想法,只是在現實層面我由一張白紙一點一點學習寫文案、辨活動 、維繫客戶、交際應酬,好不容易才走到現在,我想透過我現在的工作生活完整了創作的想法。

我希望用文字陪伴你們走過日常,

大家的每一個留言,每一個inbox電郵或匿名聊天的信息,我都會看一遍希望能夠好好回覆大家,

成為一個能分享故事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