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阿恆(澳門學16號作者之一)

*(【聽文章】#181,用聽的吸收知識)

1949年,蔣介石所領導的政府因軍事失利,被迫退守台灣,兩岸從此分治至今。蔣介石並不甘心留在台灣,反攻中國,重新統一,可謂他人生最後一個目標。

要重新拿回對中國大陸的控制權,除了軍事上擊敗中共,別無他法。蔣介石非常明白這道理,留台期間不斷密謀軍事計劃,致力「反攻大陸」。

學者張國城選取蔣生前一個大型軍事計劃「國光計劃」為切入點,討論究竟蔣反攻計劃是否具可行性?結論自然是完全不可能,但從張國城歸納的原因,再結合筆者過往的研究,有一些發人深省的地方,故想分享一二。

國光計劃的誕生

早於1950年代,蔣介石便下令軍方制訂多項反攻大計,尋求美國只在後勤補給上支援台灣,不必美國出動部隊作戰,但美國評估台灣缺乏反攻能力,拒絕請求。

1954年,美、台簽署《中美共同防禦條約》,美國以條約明確約束台灣軍事行動,而且態度明確向蔣表明不支持反攻。蔣深知公開推動反攻計劃,勢必招來美國的反對,只能秘密開展。

1960年代,中國、美國、台灣都出現了一些情勢變化,讓原本就相當堅定必須反攻大陸的蔣介石,決定秘密策劃一項名為「國光計劃」的反攻計劃。

當時中國正經歷「大躍進」,毛澤東被逼「退居二線」,由劉少奇主持日常工作。這可能令蔣意識到中共正在權力鬥爭,讓他有機可乘;另一方面,美國甘迺迪當選,蔣擔心他會改變中國政策,轉向「兩國中國」。

同時,蔣再次連任,極具爭議地再展開一個總統任期,「反攻大陸」成了他再三擔任總統的正當性來源。

1961年4月,蔣介石下令成立「國光計劃室」,瞞着美國對反攻大陸展開積極研究。

國光無曙光?

國光計劃的出現,就是為了反攻大陸作最好的準備,為蔣提供一個可行性方案。但張國城仔細分析當時國軍陸、海、空的戰力,指出國光計劃反而令蔣清楚明白現實,不存在一個反攻大陸的選項。

首先是陸軍實力,1960年代初約有40萬現役軍人,後備約為47萬,這兵力應可應付反攻需要。但前提是國軍擁有制海空權,否則都是空談。換言之,海軍與空軍的戰力有關鍵性作用。

至於關鍵性海軍與空軍實力,張國城認為完全不足以應付反攻需要。當時海軍艦艇數量無法運送眾多陸軍,所以即使可以動員近百萬士兵,但投入不了戰場,再多也是徒然。

1961年,海軍總司令向蔣提出報告,指出登陸戰有兩點為重中之中,即是「行動密匿」與「空軍戰力」。由於海軍艦艇不足,發動反攻後,勢必動員民船支援,這舉又會令行動曝光,失去密匿性。

至於空軍的戰力,似乎無法回應大家的期待。1953年後,美國一直向國軍提供大量戰機,短短十年已轉交了1136架戰機,可還是遠不達反攻需要。

空軍預估戰時需要出動440架次飛機,而平時每天只出動了40架次,等於戰時需要十倍架次才能滿足需求。此外,就算十倍出擊,張國城認為國軍的戰機數量與飛行員最多只能支撐九天,顯然離成功反攻還有一大段距離。

到了這裡,任何有理性的人都明白國軍綜合戰力根本無力發動反擊,蔣與國軍高層也深知這點。所以國光計劃除了研究敵前登陸作戰外,另一大重點便是「敵後特戰」,蔣對此也寄予厚望。

澳門與國光計劃

所謂「敵後特戰」,簡單來說便是派出一小隊人馬到中國大陸,然後挑起中國人民對中共的武裝反抗,國軍再趁勢反攻,來個裡應內合。

蔣明白到國軍戰力不足,且美國不會同意國軍直接出擊反攻。假如中國內部出現動亂,國軍再出動,這種情況下美國可能勉強同意。所以敵後特戰成了最有可能反攻成功的選項。

為了成功策動敵後特戰,蔣特別在國光計劃室下,設置「武漢作業室」專門負責敵後特戰。起初希望以空降形式把人馬送到中國,但美國不願提供運輸機後作罷,後改以海上突擊形式進行。

戰果方面,屢屢被中共偵查截擊,大多失敗收場。張國城認為連這種程度的游擊行動也無法成功,大規模的登陸戰更不可能成功。張的研究對敵後特戰描述較少,筆者想再此補充一下,讓讀者更能明白蔣反攻大計的荒謬。

筆者曾撰文指出國民黨不斷利用澳門作為反共基地,進行所謂敵後特戰,最終導致整個國民黨在澳門勢力被連根拔起。從澳門發生的敵後特戰,可以看出這些計劃毫無計劃可言,是計劃失敗的主因。

圖中左則有國民黨黨徽的建築物正是駐澳辦 (Image: 梁偉鍵)

早於1950年代,台灣已利用澳門從事敵後特戰,透過吸收逃往澳門的中國難民為骨幹,前往中國執行諸如爆炸、暗殺等任務。單計任務本身,時有成功(如把廣東某大橋炸毀),但對於核心目標,即在中國掀起大規模民變,完全不見任何幫助。

到了1960年代,中共早已吸取經驗,部署不少民兵在邊境駐守,就是為了防範台灣敵後特戰。然而,面對敵後特戰屢屢失敗,台灣似乎沒有受到教訓,繼續派遣人馬到中國,結果不少人因此喪生。

從一位曾經參與敵後特戰的澳門難民羅德光的憶述,可以看出這些行動都設了一個宏大目標:前往中國,設立據點,組織反共。但台灣明顯沒有相應準備,結果羅德光乘船出海後即迷路,輕易被中國海防發現,還沒登陸中國便宣告任務失敗。

國民黨駐澳特務羅德光(Image: 廣角鏡)

結論:明知不可為

1972年7月,國光計劃室被裁撤,可算是為蔣的反攻大計劃下一個句點。從1961至1972這十年間,國光計劃總共研議了26項計劃,事後來看,都沒有真正執行。背後原因,大概也是知道反攻不可為。

國光計劃這十年,面對一個又一個鐵證,力證國軍沒有能力反攻。面對這殘酷現實,為何蔣仍然在他晚年,推動國光計計十年之久?

張國城認為這出於同樣現實的政治局面。台灣要繼續維持戒嚴體制,令蔣可以繼續掌權,反攻大陸成了理由;另一方面,反攻大陸也成了外交籌碼,可以以此爭取美國更多支持。這樣下,蔣還算是一名「理性」決策者。

#文章篇數:1️⃣8️⃣1️⃣


👉 澳門學16號宇宙